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尋找你的興趣所在」,其實這條建議沒有它聽起來那麼好

「尋找你的興趣所在」,其實這條建議沒有它聽起來那麼好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們在最新一期《心理科學》上發表論文指出,儘管「找到你的興趣所在」這條建議的出發點往往是好的,但它並不利於人們在後期發展這項興趣。

心理學家們認為,這條建議攜帶了一些隱藏含義,比如一旦某種興趣被「發現」,那麼追尋並發展它們就很容易,因為人們覺得自己強烈的動機可以推動他們向前。但實際上的研究結果卻顯示,如果在此過程中遭遇了不可避免的挑戰,提前擁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更容易放棄他們的新興趣;而且它也在暗示一個人擁有的興趣數量是有限的,即一旦尋找到興趣領域,那麼便沒有必要再去探索其他,這可能導致人們的視野變得狹窄。

為了了解人類如何發展才能,研究者們參考了卡蘿·德威克關於固定型思維 VS 成長型思維的研究。在 2014 年的一次 TED 演講《相信你能進步的力量》里,這位同樣來自斯坦福的心理學專家論述了「堅信個人能力可以被培養」這一心態帶來的積極發展,但如果孩子或是成人相信自己的智商是固定的(你要麼有能力要麼就沒有),那麼在面對挑戰時他們的適應性便會下降。

在興趣領域的研究上,學者們提出的問題是:興趣對於個人而言是一種固定的品質、一直就在那裡等待被發現的嗎?或者說興趣是通過花費時間和精力才會發展起來的?持有這兩種思維的人有什麼特徵?這些思維如何影響他們的技能發展?

研究者找來了 470 個被試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實驗開始前,被試接受了 TIPI(10 項目大五人格量表)測試,在一系列「你同意或是不同意」的問答後,其自定義的心態開放程度以及喜好偏向被記錄(類似問題有:「你的核心興趣會一直是你的核心興趣,不會改變」、「不管你的興趣有多重要,它們都可能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等)。他們稍後被分為 「techy」 和 「fuzzy」 兩組,在斯坦福的黑話中,這兩個詞分別代表青睞 STEM 科技話題和喜好人文藝術話題的學生。

所有學生都被要求閱讀兩篇文章,一篇是科技相關,一篇是人文相關。結果顯示,對興趣抱有「固定型思維」(相信興趣是「被發現」、不會輕易轉移的)的學生,對自己領域之外的話題更不感興趣。為了剔除先入為主的因素,另一組學生經歷了相反的順序——先閱讀文章,再做 TIPI 問答,結果相同。

心理學教授 Walton 認為,太過狹窄地關注一個領域,將阻止個體發展其他領域的知識,儘管這些知識可能在以後的生活里派上大用場,而在一個領域重疊度越來越高的世界,一個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將導向更多的創新,「當今科學和商業界發生的很多進步,都是在人們把不同領域帶到一起後的成果,是他們看到了這些領域間此前沒能被建立起來的聯繫。」

固定思維還會導致興趣領域內的發展容易受挫。論文舉了一個選修課的例子:大學早期,學生們選課基於興趣,比如覺得天文課有意思所以就選了天文課,但是當課程變得越來越難,概念越來越抽象、又有很多數學計算時會怎樣呢?所以他們進行了另一項實驗——先向一組學生展示一段極其吸引人的黑洞和宇宙起源視頻,在許多學生感到目眩神迷之時,再讓他們閱讀一篇複雜的相關文章,學生們的興趣在幾分鐘之內就被瓦解,而那些固定思維的人,興趣消退得更快。

「困難度向他們(固定思維的人)表明,也許這不是他們的興趣領域。總的來說,成長型思維的人對於追逐興趣有更現實的一套想法,這會在前路更具挑戰性時幫他們熬過困難。」

最終,研究者們總結,「發展你的興趣」是比「尋找」更有效的建議。「如果你看到某個東西,心想,這看起來挺有意思,是個我想要有所貢獻的領域,那麼你接下來就該花時間好好投入、戰勝挑戰,逐漸地兌現承諾。」

題圖來自Pexels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畫家劉小東辦了第一次大型綜合回顧展,時間跨度長達 35 年
美國增加關稅,中國削減補貼,光伏行業可能被重創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