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投入」是帶領好團體的重要前提

「投入」是帶領好團體的重要前提

投入」是帶領好團體的重要前提

文 | 陳一香

我是前幾天看了韋老師在第十五屆心理學學術大會本會團體心理諮詢技術工作坊上的7分鐘視頻,才明白投入對於帶好團體的重要性。

以前韋老師也在說,但我好像一直沒有聽到。這也就是說,如果你一直裝睡,就沒有人能叫醒你。為何那個7分鐘視頻能讓我聽到投入的重要性。因為這個視頻是能夠讓人跳出來看他人的視頻。那些課程的重現只有畫面,沒有聲音。而韋老師跳出了原先的那個時間與空間,我們就可以跟著韋老師一起跳出來看那些畫面。這時,我們的覺察能力增強了。

投入對於帶團體的重要性,是韋老師在這個視頻裡面說的。當我真的領悟到投入的重要性時,我有了五點思考。

1

「匹配度」由投入度決定

首先,我們去做一個課程時,一定要考慮匹配性,這個匹配度由投入度決定。假如說,這個課程的主題,你都沒有能力投入,那麼你就沒有能力帶領團體成員投入。不能讓團體成員投入,團體成員就很難獲得成長,很可能學成「兩張皮」,知道做不到,或者知道體驗不到。所以,當我們不知道選什麼樣的課程去講課時,我們可以先看自己能不能投入來作為衡量標準,如果你自己能夠全身心投入,那麼你就更容易實現課程目標。

2

「主題」對於「投入」的影響

我們帶過團體的人大概都知道,什麼樣的課程容易實現目標,就是感恩類的課程。這樣的課程相對是比較容易實現目標。我記得我第一次做的團體課程,當時的心情緊張焦慮,忐忑不安的。我很擔心會做不好。不過慶幸的是,我的選題選對了。

我做的是我心中的太陽,我就按照韋老師帶我們做這個課程原版程序,一步一步的套。先來個老鷹捉小雞的暖場技術,再來一個與父親有關的視頻,再來一段引導語講自己和父親的故事,然後再讓大家用九宮格畫下自己與父親的故事,之後再分享,再總結。

要讓我現在再做這樣的課程,一定要比以前的做的好,因為最後分享環節幾乎沒有干預,也幾乎沒有總結。只是在分享部分有一位成員父親剛剛去世,在這個環節讓每個人上來對這位成員做一個表達。其他方面都沒有干預。當時不是不想干預,而是沒有干預的能力,不知道怎麼干預。但,就這麼一個粗略的課程,沒想到大家都很認可。也因為這個課,也有人請我去帶團體了。這個第一次對我來說,是一次成功的體驗。

我一直在想,這堂課為何能成功?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大家覺得好。聽完韋老師的7分鐘視頻,我知道了。

投入最重要,這個投入就如女人的膚色。一白遮三丑。有了投入,瑕疵可以被忽略。為何這堂課能夠做到投入呢?因為每個人和自己的父母都有很深的鏈接。他們本身的情感深度就在那裡,你只要稍稍引領,就能帶他們投入到那份情感中。作為團體導師也是如此,說起自己的父母,很容易投入。所以,這類課程比較容易實現課程目標。很適合剛開始學習團體帶領的導師來做,這樣的話可以建立自信,更容易投入課程。

比這類課程更容易投入的,就是有關自我成長的課程。有一個人比我們和父母的情感還要深厚,那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無時無刻不和自己在一起。有關自我成長或關照自己的的課程,相對也比較容易實現目標。

這類課程分為兩種,一種是呈現快樂,比較積極的。另一種是呈現痛苦,把自己的創傷呈現出來。

對於發現自己的積極面,這樣的課程,不太容易失控。導師在做這樣的課程時,緊張度也會降低。這種課程的投入可以是全身心的投入。挖掘快樂,挖掘優勢,導師不用擔心。但說一些創傷時,就要做適當的處理。雖然說表達就是治療,但表達是不是治療是由傾聽的人決定的。如果說在場的人沒有傾聽的能力,對表達的人做一些評判,這就會造成傷害。再有,如果說表達的人表達出來的故事需要做一些處理,導師也是要有一定的功底。

對於這部分,如果導師覺得沒有這個能力做,又在做這樣的課程時,就會緊張,這種緊張就會影響導師的投入度。治療這部分,我也沒有找到具體的可以描述的步驟,但可能跟著韋老師走的多了,我好像找到了一點感覺。我在想,做一個團體課程到底是找到規律重要,還是找到感覺重要。是不是找到感覺更容易投入。因為是憑著感覺走,本身就投入在其中。

3

「場」對於投入的影響

我做的好父母成長小組的六次系列課程,也都是用的團體帶領的方式。用的都是本會團體技術,第一次課程與父母有關。先疏通與父母的關係。第二次課程夫妻關係,第三次課程與自己的關係,第四次課程與孩子的關係,第五次課程孩子和父母一起來參加,第六次課程一大家人參加。

這樣的課程都是在我的工作室上的。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容易達到課程目標。但同樣的課程,如果我們拿到另一個場地,效果就會不一樣。如果我們進入的是一個陌生的場,且這個場有一些特殊性,可能就更難掌控。

比如有關感恩父母的課程,網校的學員如果看過團體督導課程,就有我帶領的一個群體感恩父母的課程,這個課程始終大家沒有打開。可以說,這堂課裡面二十多個人,打開狀態的只有兩三個人。有好幾個人的眼神我到現在都記得,他們的那種防禦對我不但沒有接納,而且是反感的。當時的那個場是外圍有我們導師班的學員,圍著他們一圈,他們彷彿是一群猴,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場很難讓導師和學員能投入其中,這就好像外面有一群人看著他們洗澡,他們是不敢脫衣服的。

4

「參與群體」對投入的影響

剛剛我說的我第一次帶領的團體,是一次成功的體驗,這樣的一次成功的體驗除了選擇主題選對了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這個群體是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愛好者,這樣的群體比較容易打開,可以說,他們來上這個課時,已經準備好要打開自己了,因為他們知道打開自己能有助於自己。但同樣的課程,如果用在另一個群體,如果他們覺得打開是危險的,那麼就不會這麼容易打開,就不容易投入其中了。

帶領導師與參與群體的匹配度也很重要,比如,我做團體,做父母課程,就比較能掌控,但如果讓我做教師團體,我就會相對比較緊張,投入度就會減少。

5

「真誠」能讓人投入,能救場

剛剛說的外圍有導師班學員觀看,一群觀猴的場,對這樣的場,我們該怎麼辦?是不是不可解決,我覺得任何一個場上的發生都可以成為正面的動力。關鍵看我們能不能抓住。如果是外圍有一圈人在觀看的場。我們必須要做一個介紹,這個介紹既包括現在,也包括在這之前發生的事情。比如,我做的已經是第五場,那麼,我們可以告訴他們,在他們之前,已經有了五場課程,都是這樣的形式,分別把這五場的人的職業跟他們介紹。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擔心,這樣真誠的表達,就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如果去了一個群體,你覺得打開是困難的,那麼就真誠的表達,讓他們先接納你,才更容易投入其中。

這就是今天講的投入是帶好團體的重要前提,當我們都能投入其中時,課程才剛剛開始。

作者簡介:陳一香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婚姻家庭系教務主任

心理學研究生碩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本會團體心理諮詢導師

催眠治療師

繪畫心理分析治療師

總編輯:韋志中

責任編輯:田雪莉

文稿校對:余曉潔 郭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網路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心理學網路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