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上黨梅花共五朵 高平獨佔「四朵半」

上黨梅花共五朵 高平獨佔「四朵半」

說實話京劇臉譜本來確實挺好看

可唱的說的全是方言怎麼聽也不懂

慢慢騰騰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樂隊伴奏一聽光是鑼鼓傢伙

嚨個哩個三大件

這怎麼能夠跟上時代跟上潮流

吸引當代小青年

戲曲,在現代年輕人看來,就是《說唱臉譜》里的「聽不懂」。不但是京劇,甚至整個戲劇藝術都面臨著無法滿足現代生活節奏的困境。形式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傳統藝術越來越「夕陽美」,有人文情懷的小青年呼籲了:「藝術與時代不能離太遠,要創新要發展,哇呀呀……讓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愛看,民族遺產一代一代往下傳。」

在山西高平,地方戲「上黨梆子」做到了。不但一如既往地一代一代往下傳著,並日盛一日,被百看不厭地融進百姓生活,在國內頂級戲曲舞台也常領風騷。能走到今天,上千年戲曲傳統滲入高平文化血脈的因素固然功不可沒,而官方介入,不斷改革唱腔、靈活形式,創作時代劇本的堅持不懈可謂真正的傳承密碼。

老戲班

你方唱罷我登場

高平戲曲歷史上有多輝煌,可以用一組枯燥的數字來說明曾經的繁榮。

高平現存廟宇古戲台342座,上自宋金,下至民國,鏈條緊密,序列完整。古戲台上舞台題記數量達到231處,上至乾隆五十九年,下至上世紀80年代,劇目、班社眾多。而唐朝時期的高平郡人口不足16萬,明清時期在12至20萬之間,截至新中國成立時,人口不超過20萬。

平均500人便擁有一個戲台。這樣的演算法也許有失科學,但戲曲在高平曾經的輝煌可見一斑。

上黨梅花共五朵 高平獨佔「四朵半」

攝影/韓艷帥

梅花接力 後繼有人

今天的上黨梨園,碩果累累,收穫頗豐。

在吳國華、張愛珍、張保平、郭孝明等老藝術家的幫帶下,陳素琴、杜建萍、成靜雲等中青年優秀演員已成為上黨梆子的台柱子,張敏麗、李岩、李丹、邱亞萍等年輕演員迅速崛起,老中青三大梯隊承前啟後。

從1991年至今,上黨梆子先後在中國戲劇最高舞台上斬獲五朵「梅花」。巧合的是,五朵「梅花」,四個高平美女,一個高平帥婿。人稱 「高平梅花四朵半」。圖為《長平綉娘》劇照。

隨便登上一座古戲台,幾百年前的一天,周圍四鄰八鄉的村民聚集在這裡,或是廟會,或是祭祀,請來一個響噹噹的戲班子唱上一折《無名駒》,表達一份對神靈的真誠信仰,完成勞作間的民間娛樂。就是這樣一個個的古戲台,為百年來的上黨梆子藝人提供了最堅實的舞台。

在高平米山鎮的五瘟洞戲台上,道光年間高平職業戲班子——聚魁老班的題壁上,記錄了最早的《無名駒》、《殺寺》等曲目。馳名上黨的聚魁班,坐地稱雄幾十年,甚是威風。而清末的蘇庄村大戶賈家一下子辦起了永順班和常樂班兩個金牌戲班。馳名澤州五縣的名角雙爐、老不香就在永順班,周圍各縣凡遇大廟會和祭祀活動,永順班是要高價提前預約的。

一直到民國初期,賈家衰敗,兩個戲班子賣給城南的邵氏兄弟繼續輝煌。永順班經久不衰,東家邵五則去世後,其妻接手,一度成為有名的戲班女東家。著名的上黨梆子老藝人郭金順,就是在10歲時跟隨父親進入永順班學戲的。

上黨梅花共五朵 高平獨佔「四朵半」

攝影/郭國偉

新人登上老戲台

在高平,最不缺的就是老戲台。600多個自然村,有342個保存完整的老戲台。但金代老戲台只有一個,在全國也只有這一個。能在王報村的二郎廟古戲台上唱上兩句,對一個戲曲藝人來說,那定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當時高平的另一個金牌戲班廣納賢才,欲與永順班爭一高下。1931年,高平東宅村的李甲午、李五德聯合陵川名角趙青海合辦了「三樂意」戲班,在東宅村小戲班和秧歌班的基礎上,將周邊幾縣的名角槽二土、薛補枝、郭金順、廉明昌等統統請來,《天門陣》、《賞花樓》、《戰宛城》等劇目叫響上黨。當地人心中,「東宅三樂意,看出了火氣,寧可一天不吃飯,捨不得誤了一場戲。」

解放前,高平類似這樣的職業戲班子有三十多個,「搶角」 成為生存之道,你比我拼「唱對台戲」,一時間讓上黨梆子在高平成為「高大上」。

1929年,高平靖居村富豪康景宜投資戲曲業,收購傘蓋村的公益班,組建了萬億班。折騰了不到十年,被晉城人焦朝漍收購。此後經過改善管理,高薪「挖人」,廣聘名伶,萬億班一舉成為上黨地區最大最有名氣的戲班。

1946年,萬億班端上了「鐵飯碗」,成為政府管轄的職業戲班子——朝陽劇團。高平上黨梆子進入官方支持和推動的全新時代。

先鋒劇團、雷電劇團、新光劇團、人民劇團、上黨梆子劇團等專業劇團陸續成立。一連串的上黨梆子優秀劇目逐漸叫響山西,衝進了全國最高戲劇舞台:《秦香蓮》、《忠烈千秋》、《殺妻》、《程嬰救孤》、《皮秀英打虎》、《抬花轎》、《兩地家書》、《初定中原》、《長平綉娘》……

萬曲叢中摘「梅花」

上黨梅花共五朵 高平獨佔「四朵半」

吳國華,女,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其名字收入當代戲曲表演藝術家

1991年到北京演出折子戲專場,獲得第九屆戲劇梅花獎;

1999年飾演《初定中原》中的孝庄太后,獲第六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代表作品有《砍壇》、《寄刀》、《三關排宴》、《酒樓洞房》、《抬花轎》、《馬娘娘》等。

15歲考入山西省戲曲學校晉東南分校的吳國華,六年後以《紅燈照?砍壇祭刀》、《雁門關?探母》、《百花公主?贈劍》三出折子戲,參加了山西省優秀青年戲曲演員的評比演出。《紅燈照?砍壇祭刀》成為吳國華的成名作。

1986年,她代表晉城市上黨梆子青年團的三出折子戲《酒樓洞房》、《借糧》、《還印》參賽,和一生的搭檔張保平雙雙榮獲「主演金牌獎」。1988年,夫妻二人又聯袂主演了《殺惜》,上黨戲曲專家苟有富先生形象地將他們夫妻二人稱為上黨戲曲的「雙子星座」。

同樣也算「戲曲世家」的張愛珍,比吳國華小一歲。在業餘劇團當頂樑柱的父親,讓張愛珍從小就泡在戲曲的氛圍里。13歲進入高平縣青年文藝培訓班,開始戲曲科班學習。憑藉一出《蝶戀花》,飾演楊開慧的她在晉東南地區開始小有名氣。

上黨梅花共五朵 高平獨佔「四朵半」

張愛珍,女,國家一級演員。獨創上黨梆子獨有青衣、小旦等旦角流派藝術「愛珍腔」。

1991年榮膺中國戲劇第九屆"梅花獎";

1995年以《殺妻》選段"窗前梅樹是我友"獲得中國唱片第三屆"金唱片獎";

2001年自編上黨梆子音樂劇《塞北有個佘賽花》,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代表劇目有:《皮秀英打虎》、《秦香蓮》、《兩地家書》、《塞北有個佘賽花》、《柴夫人》、《殺妻》等。

18歲那一年,張愛珍戲曲人生有了跨越性轉折。這一年她飾演高平恢復的第一部傳統劇《英台抗婚》。而在培訓班期間,她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傳統戲的表演。上黨梆子的表演,比較粗獷、豪放,追求粗線條、大輪廓,強烈明快,但她在《英台抗婚》中扮演的祝英台,卻別有一番韻味,著眼於刻劃人物的微妙心理。因此,《英台抗婚》演出後,觀眾好評對她是一個大大的鼓勵,於是開始學習上黨梆子名角吳婉芝的唱法。

從此,張愛珍和吳國華走到了一起,一個是吳婉芝的女兒,一個是吳婉芝「母女般」的愛徒。

1991年,吳國華和張愛珍帶上黨梆子《殺惜》、《殺廟》、《尋夫》、《借糧》四齣折子戲,進京參加了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選,雙雙「摘梅」。 這一年,是上黨梆子最揚眉吐氣的一年,不但在中國戲曲最高舞台上獲獎,而且一次性拿回兩朵梅花。

7年後,吳國華的丈夫張保平以《初定中原》中的出色表演也贏得了梅花獎,夫妻二人一時成為劇壇佳話。

與吳國華、張愛珍相比,後起之秀陳素琴的成長經歷則要艱難很多。沒有戲曲家庭氛圍的她卻偏偏喜歡聽戲,執著地放棄父親「培養姑娘上大學」的夢,在1984年幾多坎坷考入了高平藝校。13年舞台磨練,1997年陳素琴在山西省首屆藝術新秀選拔賽中獲得第一名,3年後,她當選為高平市人民劇團團長。

上黨梅花共五朵 高平獨佔「四朵半」

陳素琴,國家一級演員,山西省戲曲「杏花獎」兩度獲得者,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劇團團長

2001年,創作劇目《陳圓圓》,榮獲第六屆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節演出、編劇、導演、音樂、舞美等12項大獎,個人獲演員一等獎;

2002年獲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004年,她主演了由中央電視台拍攝的上黨梆子電視連續劇《嬸娘》。

代表作品:《紅燈記》、《秦香蓮》、《佘賽花》、《楊門女將》、《風雨行宮》、《陳圓圓》等。

2002年,陳素琴憑藉《陳圓圓》,再為上黨梆子拿下一朵梅花。隨後的《風雨行宮》、《紅腰帶》、《嬸娘》、《西溝女兒》更是一路走紅,其中《西溝女兒》演出不下200場。

長平綉娘「綉梅花」

2015年5月14日晚,廣東粵劇藝術中心場館,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激烈角逐。

作為山西惟一參賽劇目,《長平綉娘》一開場就是高平燒豆腐、高平大黃梨、高平刺繡、丹河水、長平古鎮、廟會、集市等等這些附著有鮮明地域特色,反映了一方風土人情的「高平符號」。

當高亢嘹亮、通透圓潤的「愛珍腔」上黨梆子響徹演出大廳,全場被「綉娘」征服了。整個表演蕩氣迴腸、催人淚下,5月19日,中國劇協通知高平市上黨梆子劇團:古裝戲《長平綉娘》主演杜建萍獲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上黨梅花共五朵 高平獨佔「四朵半」

這一刻,上黨梆子所有戲迷等了13年。自2002年陳素琴為晉城拿回第四個梅花獎,上黨梆子的「梅花」榜單一直處於空缺狀態!

這一次是杜建萍。師承上黨梆子非遺傳承人、第九屆「梅花獎」得主張愛珍,從藝生涯20多年的她,終以嗓音圓潤甜美、行腔委婉纏綿、所來神韻無窮的唱功「絕活」唱響中國。在她此次主演的《長平綉娘》中,將一個普通女性的人物內心感情刻畫得淋漓盡致、豐滿逼真。

《長平綉娘》以展示高平刺繡文化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背景,講述了貧家綉女拾嬰、護嬰、撫嬰,含辛茹苦、忍辱負重、行善付出18年的感人故事,再現一種慈善大愛。主演杜建萍的演唱明亮婉轉、扣人心弦。

上黨梅花共五朵 高平獨佔「四朵半」

長平綉娘 攝影/韓艷帥

杜建萍,師承著名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張愛珍,主工青衣、小旦,高平市上黨梆子劇團業務團長。被觀眾贊為上黨梆子「愛珍腔」的忠實傳人。

2015年5月獲得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代表劇目有《吳漢殺妻》、《秦香蓮》、《柴夫人》、《大登殿》、《六尺巷》、《三娘教子》、《金釵案》等。

圖為《長平綉娘》劇照。

一位待嫁的綉娘在家門口撿到一名被遺棄的男嬰,忽然喜轎駕到、追兵來臨。原來,這名棄嬰是朝廷欽犯的「孽種」,官家欲置他於死地。在嬰兒性命攸關之際,綉娘挺身而出,蒙羞承認「孽種」是自己與「薄情郎」所生。嬰兒的性命保全了,卻氣走了花轎,氣死了綉娘的老爹。

何寶的親生父母沉冤昭雪、榮歸故里,二人來到長平古鎮尋找18年前失散的親生兒子,一波三折之後,骨肉終得團圓。

何寶狀元及第,家門一片歡喜。此時,綉娘卻留下一封信,悄然隱退。何寶與親生父母追上綉娘,要她回去一起享福,綉娘強忍著與兒分離的痛苦婉言謝絕,她要去找石喜哥。後來,石喜被何寶的親生父母解救,與綉娘團聚,故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上黨梅花共五朵 高平獨佔「四朵半」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做乾坤萬里春。歷經百年的風雨,上黨梆子終於重新煥發出生命的光彩,像一個曼妙的女子,從歷史深處款款走來,一步一步,次第綻放,花開聞聲,餘音繞梁……

撰文:李問

編輯:安文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