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著名畫家糾纏:兼學各家所長,融匯中西方藝術!

著名畫家糾纏:兼學各家所長,融匯中西方藝術!

張軍(糾纏)1967.9.22生於黑龍江,現居北京,就讀哈爾濱市師範大學美術專業。國家一級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好品牌2015年十大書畫人物,擅長國畫、書法、油畫肖像。現任中國國際交流協會會長、世界華人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國哈德遜美術家協會會員。巨幅《荷花》系列深受藏家歡迎,油畫《母親》系列希望下一代一定要孝敬和關愛老人!作品被多家藝術機構與個人收藏。

永遠與藝術糾纏在一起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畫家糾纏出生於中國最東北的黑龍江省,原名張軍。他從小就喜歡繪畫塗鴉,並且擅長簡筆畫,能很快地用簡練的線條把身邊的有趣的事物勾勒出來。父母對此十分引以為傲,買來畫具鼓勵他,經常在親朋好友面前誇他的繪畫天賦。繪畫使童年時光變得豐富多彩。他也深深地迷戀上了這種用畫筆表達內心情感的方式。

1983年,十六歲的糾纏與發小張苦僧從黑龍江來到北京,拜訪范曾老師。范曾是國內著名的畫家、學者,彼時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講師,與國內當代著名國畫家張仃在同一個辦公室共事。兩位名師接待了糾纏二人。范曾老師對他們帶來的作品逐一點評,並提出,讓他們二人將來報考美術學院的方向。兩位大師對從未謀面的後生如此真誠相待,糾纏有點不知所措,感動得流出了眼淚。

「范曾老師的指點使我醍醐灌頂,受用終生!」 2月22日,糾纏接受採訪時,回憶起這件事,仍然很激動,他認為這是自己藝術道路上最重要的轉折點。從那以後,他更加勤練筆頭,在繪畫與書法上都竭盡全力。後來,考取了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系,進入更專業的藝術層次。

用繪畫表達內心的情感

在繪畫時,他和他的筆名一樣,喜歡糾纏到底。他喜歡不斷地畫同一個題材,在不同的狀態下,不同的筆觸里感受不同的情感。

出淤泥而不染,清凈不爭內斂舒朗的荷花是糾纏最喜歡畫的題材。在他所畫的荷花里,或色彩活潑、或沉穩低調,千姿百態。形態上,則具象與抽象皆有,國畫與油畫的手法常常渾然一體。他喜歡用荷葉,荷花表現出生命中的狀態,折射出世間萬物生輝的美好的回憶。

被問及創作的具體表現手法,糾纏有意無意地避開這樣的問題。有意在於,他認為藝術是沒有邊界的。不管是油畫還是國畫,每個藝術家想通過作品表現內心的追求,這是一致的。無意在於,繪畫的表現手法永遠不是糾纏所考慮的第一要素,他更希望去強調,如何用自己的所學來描繪內心深處的感受。

「創作的感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情感的疊加與我的藝術激情碰撞」。對生活觀察細緻入微的糾纏,可以說是一個極易觸景生情的文人。在他的油畫作品《母親》系列中,強烈地體現了這種特性。

多年前,廣州城裡發生一場火災,一個母親為了救自己的孩子,竭盡全力用雙手將包裹著濕被子的孩子托舉出牆外,最終孩子毫髮未損,這位母親卻被燒成黑色焦炭,像一座雕塑跪在牆的另一面。看到報道後,糾纏立即被這位母親的偉大行為感動了,他迅速拿起畫筆畫布,畫出一幅黑色的《母親》作品,以表達其敬佩感動之情。也正是由此,糾纏開始了《母親》系列油畫創作,至今已堅持十五年。

在山東採風時,陽光明媚的午後,看到一個滿臉皺紋,頭髮花白的老婦人,拿著務農工具,在整理莊稼。這種幸福美滿的生命形態,觸動了糾纏的內心,他拿起畫筆,畫出了老婦人的形象,名為《暖色光》。

「歲月無情的將母親雕刻成布滿滄桑的臉,條條皺紋里包裹著母親對我們濃濃的愛!深邃的目光里飽含殷切的希望……我要用油畫來謳歌我深深敬仰母親形象,抒發著我對母親的愛!」糾纏希望能一直用繪畫形式來弘揚孝道。

兼學各家所長,融匯中西方藝術

對於自己的繪畫風格,糾纏認為順其自然就好,並沒有刻意去定義為哪種風格。不過,細究其作品,也會看到不少大家的影子。糾纏最敬仰的藝術家是克勞德·莫奈與范曾兩位大師。作為印象派代表人物與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是光與影的色彩描繪。糾纏深受莫奈的影響,不管是荷花系列還是母親系列中,他都十分注重光影的描繪。

不過,莫奈一生對造型漠不關心,這成為了他的缺憾。糾纏則兼學各家所長,力求全面發展。在糾纏的從藝路上,范曾當初的一番話語不僅鞭策著他前進,范曾高超的造型技法也對糾纏形成影響。此外,在油畫方面,前蘇聯油畫家馬克西莫夫和俄羅斯藝術家契斯恰克夫對糾纏的影響也比較深。可以說,莫奈與范曾等的影響,讓糾纏學到了不可逾越的油畫語境和結實科學而嚴謹的造型,在中西方繪畫、油畫與國畫中達到更加完美的融合。

「當我騎自行車的時候,別人說路途太遠,根本不可能到達目的地,我沒理,半道上我換成小轎車;當我開下轎車時,別人說,小夥子再往前開就是懸崖峭壁,沒路了,我沒理,繼續往前開,開到懸崖峭壁我換了飛機,結果我去到了任何我想去的地方。」這是糾纏很喜歡的一段出自李嘉誠的話。他時刻提醒自己,追求藝術時,不要讓夢想毀在別人嘴裡,因為別人不會為你的夢想負責,一定要相信自己。

目前,糾纏正在創作一幅長約20米的巨畫《只留清白在人間》。已經創作了三年,畫了9米,作品以荷花為題材,只用水墨創作,以藝術形式來提醒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等能夠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清清白白做人。

對於這幅長畫何時完成,糾纏並不在意,他認為藝術在於不斷前進,即使畫完了20米,還會有下一個20米,「如果一個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滿意,那他的空間就小了,因為藝術是向前看的,無止境的。」

打造東方的「莫奈花園」

作為藝術家,最難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就是與市場的關係。糾纏認為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使藝術走得更遠,「形而上的藝術沒有窮盡,能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得到市場的認可,這對藝術家成績充分肯定的同時,使藝術家凈心創作出更多藝術精品來回饋社會,讓更多的人來分享藝術家精心創作的精神食糧。」

糾纏認為,優質的藝術品無需多言,它會自我宣言、發聲,靜靜地散發著排他性的氣場。只有與收藏者的感受同頻,心情舒暢,才能構建藝術品與人的和諧關係,這樣的收藏才是「收的是藝術藏的是文化」。以相互敬畏生命的品質進行交流,才能真正的擁抱藝術,享受彼此的存在感。

與糾纏的交談中,常常會感覺到他身上有一股正氣。2008年,糾纏創作了作品《五環之光》,加入了五大洲代表性元素,意在表現世界人民都有健康體魄,世界實現大同。這幅作品獲得了2008年迎奧運全國書畫展銀獎。

在法國吉維尼小鎮上,糾纏參觀了莫奈的故居——莫奈花園。在這個以水園與花園合成,有一大片睡蓮的地方,莫奈完成了著名作品《睡蓮》系列和《日本橋》系列。如今,莫奈花園已成為眾多年輕藝術家嚮往之地。2015年,糾纏創作了《莫奈花園系列》,並被送到美國巡展,受到極大關注,他也因此成為美國哈德遜美術家協會的終身會員。

糾纏認為莫奈對世界的貢獻,不僅在於其作品,更在於給予了人們希望,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糾纏想到,為什麼不能在國內也打造一個這樣的園區呢?

如今,糾纏正與河北省香河縣當地政府合作,種植一萬畝荷花,打造一個東方版的莫奈花園。他希望在國畫《荷花》系列基礎上,建立以荷花為題材的繪畫基地,吸引更多的年輕藝術家聚集,促進國內藝術發展。同時,也能對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幫助,形成集餐飲、娛樂、旅遊、開發於一體文化、創意的產業鏈。

獲獎情況:

2004年作品《鷹》獲第七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金獎;

2008年《五環之光》獲得迎奧運全國書畫展銀獎;

2014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作品《東方欲曉》獲一等獎;

2015年《和氣》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畫展獲一等獎;

2015年獲中國好品牌年度十大書畫人物榜;

2017年荷花系列作品應邀參展寧夏首屆藝術博覽會。

2017年作品《歲月如歌》刊登《收藏界》第05期總第181期封面和內頁6個版面。

2017年應邀甘肅天水參展巨幅荷花。

2017年參加映日荷花別樣紅,紀念楊萬里誕辰890周年荷花專題書畫大展,作品同時被藏家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跡 的精彩文章:

書法家李保軍:筆法流暢自然,形神皆備!
探訪民間書法藝術家彭孟輝先生:其書法既得歐顏之厚重,又兼二王之妍媚柔和

TAG:真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