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茶站台的東坡兄弟,如何在大宋朝廷掀起風雲?

為茶站台的東坡兄弟,如何在大宋朝廷掀起風雲?

看歷史看世界

宋代鬥茶圖

編者按

元祐元年(1086年),蘇軾還朝,初為起居舍人,也就是「掌記天子言行,制誥德音,四時氣候,四方符瑞。」(《宋史·職官志》),過起了「上樽日日瀉黃封,賜茗時時開小鳳」的生活,常常有皇帝和太后的賞賜,喝的茶越發精緻。

他在做中書舍人和知制誥時,每天要代表皇帝、太后發布各種獎勵、慰勞、賞賜的文件,叫做「口宣」。查檢《蘇軾文集》,涉及「茶葯」的「口宣」超過了30條,可見,茶在當時宋朝內政外交、士民生活中,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

無上尊榮的背後隱藏著隨時襲來的危機,蘇軾危立魂驚之中,竟然思考起「收身早晚回」的問題來。黃庭堅送雙井茶給他,勸他抽身而出,歸隱山林。蘇軾似乎被說服了。但後來,蘇軾蘇轍兄弟,還是先後為「茶」站台,甚至一度把自己的人生境遇與為「茶」抗爭緊密聯繫在一起。

此文為《看歷史》2018年6月刊原創內容,版權歸看歷史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為茶農站台引發的「烏台詩案」

有關茶農民生問題,蘇軾堅決站在了茶農一邊。

熙寧、元豐年間,一群苛酷之臣經營四川茶馬,變本加厲,到元祐元年秋,即有人上奏朝廷,言「陸師閔茶法為川陝所害,廉奏罷其太甚者」。蘇轍元祐元年官右司諫,是年七月二十四日疏《論蜀茶五害狀》。

「烏台詩案」,蘇軾身陷囹圄,蘇轍上《為兄軾下獄上書》雲「臣聞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雖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懇,惟天地父母哀而憐之」一語,即震懾於心,而同其情。但是蘇轍當時所救者,至親兄長。今天我們再來審視這篇《論蜀茶五害狀》,發現蘇轍的胸襟,由愛一人及愛天下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蘇軾當年憐農,遭遇「詩案」,然蘇轍之同情西蜀茶農,與蘇軾異曲同工。宋之後,為三蘇所立祠者遍布,香煙不斷。

著名的烏台詩案

被蘇轍痛批殘民害政的茶交易

「右臣伏見朝廷近罷市易事,不與商賈爭利,四民各得其業,欣戴聖德無有窮已。唯有益、利、秦、鳳、熙河等路茶場司以買賣茶虐害四路生靈,又以茶法影蔽市易,販賣百物。州縣監司不敢何問,為害不細,而朝廷未加禁止。」好政策便民、利民,壞政策殘民、害民。蘇轍堅持認為王安石的市易法造成茶場司以買賣茶虐害四路生靈,影蔽市易,亂法亂政,為害不小。

蘇東坡所寫《葉嘉傳》,把茶當做人去寫,起名葉嘉

接下來,蘇轍陳述川陝四路中榷茶的歷史,著重指出,淳化年間橫徵暴斂,造成茶販王小波、李順「因販茶失職」 ,於是「窮為剽劫,凶焰一扇,兩蜀之民,肝腦塗地,久而後定」,給朝廷帶來無窮之災。「近歲李杞初立茶法,一切禁止民間私買。然猶所收之息,止以四十萬貫為額,供億熙河。」蘇轍在文中提到從川茶中「掊取」的收入,送到熙河的前線去了。

茶法的執行也是「害民之餘,辱國傷教,又有甚者」 ,知州、通判、諸縣令佐,本來其職分是按察吏民、撫字百姓的,卻與販茶專營者相互勾結,共同分利。監茶之官,發運茶一萬馱就可升職,知縣完成任務也減去三年磨勘。這樣的結果就是「貪冒滋章,廉恥不立」,蘇轍非常痛恨這種把「國之名器輕以與人」的現象。

他還說「造立茶法皆傾險小人」,殘民害政。蘇轍條清縷析,事實論據,對比說理,無可辯駁:盜賊竊錢二貫,只判刑一年,給抓捕者賞錢5錢;百姓用八百錢買茶40斤,就判刑一年,給抓捕者賞錢30貫,這種判罰明顯不公平。在運輸上,涉及軍事機密以及重要的盜賊的文件,特快專遞每天規定400里,馬遞日行300里,如果違限兩天,判刑一年;「今茶遞往還,日行四百里,違一日,輒徒一年」 ,這種針對茶葉遞送的立法比傳遞軍事機密還要嚴酷,其結果是:「但以遠民無由申訴,而它司畏憚,不敢辯理,是以公行不道。自始至今,十餘年矣。」

宋代鬥茶圖

官榷對蜀茶的第一害:害的是茶葉種植戶。其一,益、利路所在如邛州、蜀州、彭州、漢州、綿州、雅州、洋州、興元府三泉縣等地,都是種茶為生。自官榷以來,採取「重法脅制,不許私賣,抑勒等第,高秤低估」等手段,造成茶業價格逐年遞減,現在已經減少到原價的一半了。茶官又於每年秋糴米給茶戶,往往高估米價,強糴給茶戶,說是「茶本」。等到來年春茶採摘,茶戶納茶的時候,常常低估茶價,又以大秤稱量,茶戶又遭損失,這就是「青苗茶」。茶葉專賣,又巧立名目榨取錢財,如「牙錢」、「打角錢」之類,以至徵收到五分以上。商人們自然不肯多出價錢,其結果又把損失轉嫁到種植戶身上,以求易售。還有,茶葉未實行官榷時,種植戶常常會採摘晚茶,稱為「秋老黃茶」,不限早晚,隨時即賣。但是官榷之後就不收「秋老黃茶」了。官不收,種植戶只好私賣,私賣就犯王法了。

徽宗帶頭「玩」 茶 《文會圖》說宋茶

官榷對蜀茶的第二害:害的是民。川茶茶法,規定只能販茶,但是官吏們「緣法為奸」 ,販布、販大寧鹽、販瓷器等,腳夫返程還販解鹽入蜀。這些鹽入蜀之後,仍以「官榷」的形式,分配州縣。新近所設的都茶場「拘攔百貨」,其中搜刮的紗羅全部賣到陝西,「奪商賈之利」。除了買賣,還搞質押典當。蘇轍說,朝廷最近罷去王安石青苗法、市易法,百姓拍手稱便。唯獨西南仍潛行二法,此地百姓獨不蒙恩惠。

官榷對蜀茶的第三害:害的是稅。多重增稅,多行欺詐,茶稅虧減,兼害酒課,商旅不行。蘇轍特別從紙幣交子兌換銀錢的增減現象中,看到了茶法害政的情況。

官榷對蜀茶的第四害:害的是運茶之險。其四,蜀道行於溪山之間,從四川運茶至陝西,最為辛苦。蘇轍舉例說,元豐初以成都府路廂軍數百人運茶,不到兩年,這些人死的死,逃的逃,沒有剩下幾個人了。茶官只好命令州縣僱人搬運。雇不到人,就去差遣稅戶。百姓受其騷擾,一言難盡。最後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設置遞鋪。每隔15里就設立一鋪,招收軍士50人,起屋60間,政府投入經費156貫,加上民力的幫助,勉強能夠運轉。現在已經設了百餘家遞鋪了。如果200家遞鋪建成,就增加了軍士1萬人,每年耗費衣糧20萬貫以上。軍士招收不足時,就讓各州廂軍頂替。每個州都缺人,事情總是難以奏功。還有,一個人運送茶,每天搬運四馱,重400餘斤,回程是裝載解鹽,山谷中來去,危險重重,一旦天雨路滑,就危險了,貨物損失,只好逃亡躲藏,造成悲劇。運茶之危險,稱「納命場」。

其五,蜀茶官榷,不僅害蜀,也害到陝西。「賣茶地分止於秦、鳳、熙河,今遂東至陝府,侵奪蠟茶地分,所損必多。」蘇轍並未囿於一隅,專為蜀茶說害,蜀茶官榷,還害及陝府,這是蘇轍的大格局。

北宋時期地圖

被蘇轍連上奏疏貶竄的茶官們

蘇轍認為,賦稅固然重要,如果傷及國本,失了民心,那不顧一切的「掊取」不過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而已,因此蘇轍繼續奏狀,要求貶竄那些見利忘義之茶官以及有關官員,首先上疏《乞責降成都提刑郭概狀》彈劾郭概、韓玠二人。

郭概是朝廷派去調查蜀中茶、鹽以及市易的提點刑獄,他的責任是調查實際情況,上報朝廷。但是這個人「觀望阿附,公行欺罔,其所奏報,並不指言實弊」,又「畏憚茶官陸師閔,事勢不敢依限體量。此又足以見其意在拖延,觀望附會」 ,「今既不依朝旨相度,卻於職分之外擅引三赦,意謂朝廷不合相度赦前之事,附下罔上,肆行胸臆,情理難恕。」這就是嚴重的失職之罪了。還有一條罪狀,袒護提舉官韓玠,意欲趨附其時任右僕射的叔祖韓縝。蘇轍還在其中加了一條郭概為官上的劣跡:「況概資品鄙陋,嘗通判鳳翔,坐失入死罪,去官系監,當資敘。因緣權幸致位監司,而附會欺謾略無顧憚。」因此蘇轍建議朝廷「先行罷黜郭概,所有賣鹽、榷茶、市易等事,乞別委官體量施行」。

提舉官韓玠在數據統計時,以一個小小的靈泉縣所收的利息增加了,就監督所有的縣以靈泉縣為標準,目的在於多得息錢。此人「或行遣,或釋放,或原赦,或不原赦,自是臨時聖旨指揮,非概人臣所當預定」。

最後,韓玠被貶竄,通判河南。移文也由蘇轍親擬:「敕具官某:爾家世公卿,當識治體。而西南之政,俾民驚擾,達於朕聽。往貳西都,服我恩命,無怠循省。」

煎茶 《蕭翼賺蘭亭圖》局部(摹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

煎茶 《蕭翼賺蘭亭圖》局部(摹本)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轍韌性十足,一鼓作氣,一心一意要拿下陸師閔,他在《乞差官與黃廉同體量蜀茶狀》中寫道:「右臣近曾奏言益、利等路茶事司,以買賣茶虐害四路生靈。朝廷已差黃廉體量利害。乞先罷茶官陸師閔職任,使四路官吏不憂後患,敢以實害盡告黃廉。今聞朝廷卻差黃廉就領茶事,臣竊以為黃廉若以專使按榷茶之弊,則身無利害,茶事巨細勢必具陳。若身自領茶事,有課利增損、邊計盈虛之責,則茶之為害,勢必不肯盡言。兼朝廷本為遠民無告,特遣此使,使事未達而就除外官,小民無知,必謂朝廷安於虐民,重於改法。此事體大,宜速有以救之。朝廷必謂陸師閔蠹害四路為日已久,不欲別差替人,淹延歲月,因黃廉在彼,即行替罷。事雖稍便,理有未盡。臣欲乞選差清強官一人,與黃廉同共體量,候了日赴闕面奏利害,所貴不敢隱蔽茶弊,四路之人終被德澤。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又有《再乞差官同黃廉體量茶法狀》:「右,臣近奏乞選差清強官,與黃廉同體量蜀中茶法,尋蒙朝廷差杜紘前去,既而詳定編敕所奏留杜紘。紘既不行,而蜀中茶法至今未見差人同黃廉體量。伏乞檢臣前奏,別選差一人,所貴黃廉不敢以課利增虧自作身計,盡具茶法利害聞奏。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蘇轍在《申本省論處置川茶未當狀》中判斷說,如果朝廷罷去益、利路榷茶之法,有五個好處:一是益、利茶戶,不會被官場「以賤價大秤抑勒收買」;二是「民間採茶,凡有四色,牙茶、早茶、晚茶、秋茶是也」 ,「今既通商,則四色茶俱復采」 ;三是「所運減半,則茶遞役兵及州郡雇腳,皆得輕減」 ;四是「陝西茶商既行,岐、雍之間,民皆食賤茶」,也就是說,那兩個地方的百姓可以喝到價格便宜的茶;五是「益、利諸州百貨通行,酒稅課利理當自倍」 ,其他貨物的稅利會成倍增加。蘇轍說:「由此觀之,朝廷若但和買邊郡合用茶數,只於邊郡立榷法,其餘率皆通商。此法一行,則上講三說之弊自除,至於供給蕃部,收買戰馬之利,則與三說無異。以此較之,利害可見。謹錄奏聞,伏候敕旨。」

說一個人有創造力,表現在其破之後能立,立之有法、有理、有據、有力,可操作性強,管理省,民稱便,國家安全。蘇轍為保衛蜀茶所做的一連串事情正是如此。

《攆茶圖》局部

為權利抗爭點贊

蘇軾,也沒有閑著。

元祐三年十一月作《送周朝議守漢州》,怒斥「為西南病」的「二李」,說,岷江岷山的百姓都記恨他們,而挺身而出折其鋒芒的,就有周朝議。朝議名表臣,字思道。「茶為西南病,岷俗記二李(謂杞與稷也)。何人折其鋒?矯矯六君子(謂思道與侄正孺、張永徽、吳醇翁、呂元鈞、宋文輔也)。君家尤出力,流落初坐此。謂當收桑榆,華髮看劍履。胡為犯風雪?歲晚行未已。念歸誠得計,顧自為謀耳。吾聞江漢間,瘡痏有未起。莫輕龔遂老,君王付尺箠。召還當有詔,挽袖謝鄰里。猶堪作水衡,供張園林美。」

蘇軾讚揚包括周表臣在內的正直官員為蜀茶的權利奮起抗爭的行為,並說,皇帝聖明,把為民請命的權力交付給像周表臣這樣的老臣。蘇軾鼓勵說,通過你們的努力,蜀山蜀水,一定會更加美麗。

茶百戲

兄弟二人同在京城,並不輕鬆,興龍節下著小雪,兄弟二人訪王鞏,就著小雪小飲,分享詩歌,二位國之干臣這樣的雅興在元祐時期並不多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渡江戰役民船徵用始末
敦煌壁畫里的古人有多會玩?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