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賦能,共享汽車「駛向」智能化成趨勢

科技賦能,共享汽車「駛向」智能化成趨勢

圖片來自CNSPHOTO

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創業熱潮的興起,共享汽車成為共享經濟的新風口,根據數據推測,2020年過後,共享汽車市場規模將衝破百億元大關。面對巨大的市場機遇,整車企業、租賃公司和社會創業企業紛紛進入。與此同時,對於共享汽車的質疑和爭議也從未停止,作為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傳統的燒錢換市場的營銷模式已不能滿足其發展需求,在此情況下,部分共享汽車企業也將發展方向更多地聚焦在科技服務和無人駕駛上,智能化已逐漸成為共享汽車發展的新趨勢。

中長期慢跑

我國共享汽車在2013年開始起步,雖時間較短但發展十分迅速。羅蘭貝格在《2018年中國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中指出,中國共享汽車出行的直接需求將由2015年的816萬次/天快速增長至2018年的3700萬次/天,對應的市場容量有望從660億元/年增長到3800億元/年,同時潛在需求帶來的潛在市場容量更有希望達到1.8萬億元。雖然如此,共享汽車的發展仍處於中長期慢跑的態勢。

目前共享汽車行業也湧現了GOfun 、途歌 TOGO等一批分時租賃初創企業,且進入2017年下半年以來,共享汽車領域的融資節奏明顯加快,融資金額也逐漸增多,PonyCar、Gofun、TOGO途歌等共享汽車品牌新一輪融資的金額都突破了1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上汽、北汽、大眾、吉利等多家傳統汽車企業也已布局,滴滴、美團等巨頭也荷槍實彈殺入這一領域。

巨大市場的背後諸多紛繁錯雜的問題。除了共享汽車的牌照、停車位、上路權、交通問題處理等難點,共享企業自身也尚未找到多元化的盈利方式。在藍鯨新科技峰會上,GoFun出行總裁譚奕表示,共享汽車行業仍是中長期慢跑的賽道,不能一蹴而就。

譚奕認為,總體來看共享汽車行業正在有序發展,其原因一是資產較重,二是受到上下游產業鏈的制約。「縱觀整個汽車產業鏈,最近電動化和新能源化以及我們看未來出行市場的格局,這種電動化以及共享出行自駕出行的模式會長期存在,而且越來越強烈,只不過在這條賽道上會有不同的玩法的人進入。從行業長期發展來講我始終認為它是中長期慢跑的賽道,不是一蹴而就的。」

譚奕還認為,傳統的燒錢模式在共享汽車行業里其實是行不通的。「因為燒出來的用戶不可能一直持續,但是如果你沒有足夠多的線下承載,即便你有足夠多的流量也沒法可持續,所以我們在這個角度,我們一直在強調這個行業的規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其實就是要確保能夠高效運營,能夠產生有效的利潤,規模化的發展要基於有效的獲客和有效的獲益,最終的結果是在行業早期還不夠成熟的時候養成一個良好的運營模式,未來才能為企業的擴張發展持續造血。」

智能化是發展方向

智能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未來產業競爭的核心領域,在此情況下,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一些共享汽車企業也紛紛搭上了智能化的東風,將發展方向更多地聚焦在科技服務和無人駕駛上。

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輕享科技總經理王春風表示,2014年北汽新能源就已經開始做共享出行,目前行業內有兩種角色的存在,一種是為C端用戶提供出行,還有一種是做科技服務,特別是通過技術的手段為運營商提供資源共享,這是第二種角色。「輕享的定位是我們更想做第二類,因為我們帶有主機廠背景和色彩,所有的戰術更多的是基於北汽新能源的戰略,更多定位於開放和共享,我們更多的想為我們的共享汽車或者分時租賃的大客戶提供一個產品+X的成套解決方案,作為主機廠背景恰恰可以把背景、合作夥伴與整個技術資源鏈接起來。」

作為重資產模式的產業,無人駕駛也是共享汽車未來的發力點之一。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智能化將推動共享,無人駕駛汽車出來後,現在佔到整個出行成本60%以上的決定因素就會降下來,注重成本的人群就會選擇共享汽車。

記者注意到,目前將無人駕駛技術運用到共享汽車的企業已不在少數。今年5月,盼達用車與百度宣布在兩江新區啟動「自動駕駛示範園區」,雙方在開放式園區落地共享汽車「一鍵召喚」功能,成為國內首個實現「車來找你」的自動駕駛商業試運營項目。據盼達用車相關工作人員透露,預計2018年底就會逐步推廣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共享汽車,投放規模在百台左右。

除此之外,據媒體報道,北汽新能源輕享科技也聯合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在中國藍谷完成了共享汽車無人駕駛在半封閉場景下的應用測試。「對共享汽車用戶而言,無人駕駛技術能解決使用過程中的停車難、找車和取車費時等問題,」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榮輝表示。

作者丨中國商報記者 祖爽

編輯丨賈欣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商產經 的精彩文章:

暫接華單、內部叛變……特斯拉真會成下個樂視嗎?

TAG:中商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