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你永遠都要坐在前排。」

「孩子,你永遠都要坐在前排。」

U12家庭教育

12歲以下,關乎一生

試想一下,如果你要去聽一節公開課,你第一個進到一個大教室,你會選擇哪一排的座位呢?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被芸芸眾生湮沒的中間位置吧。而至於最前排的座位,大多數人心裡會想:那太危險了,還是留給學霸吧。

再請家長們仔細觀察一下,你的孩子喜歡坐在最前排嗎?有的家長說,切,我的孩子永遠都坐第一排,因為他個子矮。額,對於這種因為客觀原因,被迫坐在前排的,我們還是不要討論了吧。有的家長又要問了,幹嘛做在最前排,坐前面有什麼好處嗎?

你的孩子喜歡

坐在最前排嗎

您還別說,還真有好處。國外一項調查研究表明,那些願意主動坐在最前排或者最前面位置的,更容易獲得成功。

王貽芳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是中科院院士,他領導的團隊在2012年,發現了新的中微子震蕩模式。

此前,王貽芳院士做客中央電視台青年電視公開課,講了一個他觀察到的奇怪的現象。什麼現象呢?

任何人沒有理由縮在後面

躲避競爭

王貽芳院士每次跟研究生出去開會時,都要親自跟學生講去坐第一排,而外國人每次開會都主動坐第一排。對於這個現象,王貽芳院士認為這個習慣非常不好,是沒有主動性、沒有進取心的表現。為什麼要後退?是觀望,是不作為,還是不自信?」

王貽芳院士表示:自己很明白,很多學生從小就被中國的教育模式磨平了,缺乏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很被動。在傳統觀念里,中國人也都以往後坐、不爭先為榮。但他認為,時代不一樣了,任何人沒有理由縮在後面,躲避競爭。

「永遠要坐在前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是一種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在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夠坐在前排的卻總是不多。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為他們把「坐在前排」僅僅當成人生的理想,而沒有採取具體的行動。

孩子

永遠都要坐在前排

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個小鎮里,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對她說:「孩子,永遠都要坐在前排。」父親極力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頭,而不能落後於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後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正是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最前排」。

40多年以後,這個對人生理想孜孜以求的姑娘終於得償所願,成為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連續4年當選保守黨黨魁,並於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有關成功的一切

都是顯眼和被人矚目的

永遠都坐在最前排,這樣就能建立自己的信心,撒切爾夫人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從現在開始,試著鼓勵孩子把坐在前排當作一個規則看,盡量往前坐。當然,坐前面會比較顯眼,受人矚目,這會令一個自信心不足的人感到很不自然,很不舒服,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和被人矚目的。

U12家庭教育

12歲以下,關乎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U12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U12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