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怪人生太多相遇,而歷史過分美麗

怪人生太多相遇,而歷史過分美麗

看膩了江南的小橋流水、青山茂林,偶爾也想換個口味,默默地在心裡攤開了有生之年必去城市之清單,西安居然還沒被劃掉,端午不去更待何時?

再次感謝祖國蓬勃發展的鐵路事業,從前給我三天時間絕對不會想到能去的地方,現在乘上高鐵Biu的一下就到了,快哉!

我從前所「知道」的西安?十三朝古都嘛,有秦磚漢瓦唐皇,至於列在「十三」里的前秦啦後梁後夏之類的,都什麼短命朝,不知。歷史就是這麼殘忍啊,成者為王敗者寇,過眼煙雲歸黃土,後人誰憶!

近期呢?西安因抖音而成了網紅城市。官方是一手推動喜聞樂見,但老西安人對此卻針砭不一。要發展就要想著法「折騰」,但似乎又不是很情願被冠上「網紅」這個民間稱謂。現實與情懷相碰,撞出怎樣一個出路和未來,並不需要我這個千里之外的吃瓜群眾去考慮。

如今記憶中的西安?嗯呢,使勁回憶、回味中……

【壯哉陝博】一眼千年觸心扉

關於陝博,看過《國家寶藏》的人估計有所了解。近40萬件藏品,上起遠古石器,下至近代器物,時間跨度長達百多萬年。得益於周、秦、漢、唐等強盛王朝的建都史,館藏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尤以精美的商周青銅器、歷代陶俑以及漢唐金銀器壁畫著稱。默默地遺憾三秒鐘,唐代壁畫精品館並沒有去,主要是因為難以接受票價,能省則省…o(╯□╰)o

秦時飾品,現在看來仍然是美的。

展廳不多一共7個,除了壁畫珍品館沒去,其他走完。按歷史時間順序設置,第1展廳直接是秦展品。近來看孫皓暉老先生的《大秦帝國》看的惶惶然不能自以。不論作品爭議多大,老先生以細膩的筆觸在故事情節中再現戰國時代尤其是秦國的民風民俗,對那個時代的器物服裝、居家用品、戰爭裝備都作了細緻的描述。閱讀時的想像與近看實物的體驗,妙不可言。

青銅燈

戰時鎧甲

兩千多年前的手工器物,真真切切在眼前,浩渺歷史教人驚嘆。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大抵如是。

秦俑

青銅馬車

【唐三彩】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都有少量的三彩,陝博的藏品多而全,且更漂亮。第一次一次性看到這麼多三彩,真的有些震撼。

又見各式天王俑,簡直棒呆了!

還有人不曉得三彩是用來幹嘛的嗎?

曬三件精品之一

絲綢之路上流動的表演團,8個人坐在駱駝背上,中間是一位年輕女子。

曬三件精品之二

朱元璋將次子朱爽分封到長安作藩王,西北秦王出行全幅儀仗圖,可惜陶俑手中舉的旗子沒了。

曬三件精品之三

佛窟「搬進」了博物館。

插播:掐指一數,國內數得上名的博物館,似乎走了不少:湖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地市級的專類博物館中,印象最深的是紹興的會稽蘭亭書法博物館、三亞天涯海角景區的聖旨收藏博物館。等逛完浙江和湖南那兩個省博,再專門通談一下感受。

【樂在回民街】吃貨天堂人生百態

回民街並不是一條街,而是一條主街與許多小巷子的統稱,各類西北小吃令人眼花繚亂。可惜啊,兩個人都不是特別喜歡吃面的人,再加上我要時刻注意愛惜自己的牙齒,好多吃不了。假日人多,但也不至於擁擠,人潮還算有序。

入口

顯然,事前並沒有做攻略,也不知哪家是網紅店,從街頭走到街尾,嘴巴幾乎沒空過,好吃的實在是多,難怪敏敏說是去年在西安待了一周長了四斤肉。

太美味啦!

【漫步曲江】鬧市中覓得片刻安寧

每到一個城市,如果時間允許總要到當地書店走一走。隨便一搜,離小吃街較近的是曲江書城,決定去看看。好吧,其實主要是走累了,想找個地方休息。進一樓,與W先森分道而行,各看各的。

像這樣上下四層、以綜合體的形式建造的書城並不多見,很氣派,居於黃金鬧市區,再加上是節假日,照理來說應該是人來人往,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人群用稀少形容也不為過,不過這正合我意,人少安靜才好呢!

兩人各自找了臨窗卡座,點了花茶,順手拿了書,不大一會兒趴在桌上打盹……

下面這張,笑死了。

獻寶似的指給W先森看,

人家一臉鄙視的掉頭就走…

【路上見聞】白居易曾描述長安城:「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說的即是老長安城四平八穩的規劃布局。老長安城只是如今西安的一部分,從秦到漢到唐,經過無數次的戰火摧殘、重建、改造,才成如今的樣子。

市區建築方方正正,且以淺灰為主,看起來莊重大氣,很有「帝都」的味道。然而畢竟是西北城市,全無江南城市那樣綠意盎然的景象。如果同樣配上灰撲撲的天氣,不是南方城市的那種沉重和壓迫感,而是「土」,就是土,缺少一絲靈動……不過,滿城結滿果實的石榴樹為其加分不少。厚厚的石榴觸手可及,總算忍住了想隨手扯一顆的衝動。

【驪山腳下】向來回首蕭瑟處

華清宮沿驪山而建,到華清宮實在是個意外,因為路過忍不住進去一探究竟。先前只知有華清池,入園後才知這裡面「藏了」不少名堂,比如,周幽王褒姒戲諸侯的烽火台在山頂;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老慈禧西逃至此避難;蔣介石在西安的下塌處;「西安事變」事發地,兵諫亭赫然矗立……

漢唐建築與明清樓閣交相輝映,一樹一石皆是歷史。千古長安千古事,也曾風光一時,也曾寂寞無聞。

驪山頂上

吹吹風。

事實是走錯了方向,

誤入石榴園;

山腰吃餅忘付錢…

【路上見聞】與計程車司機師傅聊天,細聊下來才意識到西安人對於以「皇城」人自居比北京人來的更深刻,言辭間是滿滿的自豪,開口即是:我們西安吶……從柯林頓到普金到馬克龍的西安之旅,全部細細講個遍。少見的提到自己的城市是帶著滿足的語氣,而不是吐槽與憤懣。

秦陵盛跡】埋在地下的大秦帝國

兵馬俑,帶著特殊的心情感受。來到嬴渠梁和衛鞅攜手變法圖強的故土,內心泛起漣漪。赳赳老秦,當年是怎樣南下奪巴蜀,東出函谷橫掃六合。時間已是午後3點,正值另一個入園高峰期。在人潮裹挾中匆匆走過兵馬俑一號坑二號坑,聽導遊講述兵佣重見天日的故事、陶俑的燒造工藝……講解泛泛而談,浮於表面,並不是我期待中的那時風雲。

決定在入口處的長凳上歇半會,等人群少了再進去看一遍。細細觀賞孫皓暉老先生在《大秦帝國》中反覆描述的駟馬青銅邵車,想像一下兩千多年前王公貴族、名門士子邵車轔轔過王街的景象。有一種特別想觸摸一下的衝動,彷彿這樣就能穿越千年,問問蘇秦張儀:如果知道身後事,你們還會那樣縱橫捭闔,拾大道於公嗎?

陶俑出土半個小時之內顏色全部氧化脫落,後人只能從寥寥幾張照片里一睹陶俑出土時的風采。

技術無法企及,這也是秦始皇陵至今或許將來很長時間裡不能挖掘的原因。

陪葬坑已經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地宮重見天日會如何?有生之年見不到了。

【路上見聞】除杭州外,西安是我到過的另一個在行車禮讓行人上做的極好的城市。小的十字路口並不設紅綠燈,汽車很自覺的老遠減速,讓行人優先過馬路。

【大唐遺韻】只道當時是尋常

大唐芙蓉園門口的鴿子,膽大又敏捷,給吃就是爺~頭一天路過沒進去~

在西安的第三日,起早想趁人少去城牆上騎自行車。無奈天公不作美,雨勢由小增大,臨時改變計劃:去逛園子吧!本來對這種後來重建、復原之類的園子毫無興趣,不曾想雨天還別有一番韻味。貴妃和唐明皇找樂子的地方,景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把!

遊客稀少,煙雨朦朧,雨天賞荷不常有。芙蓉園又讓我想起了帝都的頤和園,同樣的亭台樓閣、迴廊曲折,同樣的水波瀲灧,荷蓋掩掩。置身其中很容易產生一種時空錯覺:我在哪裡、此處又是何處……

兩人外出是輕鬆的,簡單的衣物和用品,甚至都不用拖箱子。夏季衣物輕便,一個不大不小的背包足矣。這幾年多次旅出,與W先森早就形成了默契:不做詳細攻略,只想好大概要去哪些個地方。具體哪天去哪,則要據當日天氣狀況、精力甚至是心情指數來決定。

至於為何要這樣,一來是懶,怕麻煩,又不是去哪個語言不通的深山老林或者戈壁荒漠,兩個人都沒有耐心、也不想花費過多時間準備;二是沒有把簡單的短途短期出遊看的特別「重」,沒有賦予特別的意義和分量。

曾經很多次跟汪先森打商量,這樣吧,我帶你去一遍我去過的城市,你也帶我重走一下你從前到過的城市。那傢伙腦子總是轉的飛快,1秒內斷然拒絕……為啥不呢?因為我會立馬問:何時帶我走一遍你游過的浪漫的愛琴海?我去過的城市買張高鐵票就能到,而他去過的……嘶,太虧了!

以夜間大雁塔牆外的一張「鬼魅照」結束。

我在鬧,他在賤兮兮的笑……

也想深入尋常巷陌間,時不我待…

小芹菜的碎碎念,

可能是閱讀有感,

或許有生活所思,

偶爾是沿途的風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彼茁者葭 的精彩文章:

TAG:彼茁者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