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亮下的六便士,混沌里的白玉光

月亮下的六便士,混沌里的白玉光

平淡無奇的中年油膩大叔思特里克蘭德,突然拋棄了溫馨舒適的中產階級家庭,之身前往巴黎、馬賽、最後流浪到與世隔絕的塔西提島上,得了麻風病而死。

如果只是這樣的背景,估計就不會有人給思特里克蘭德著書立作流傳故事於今了。而讓這大叔在萬千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聞名遐邇,是因為他拋妻棄業的理由不是出軌、不是憤世嫉俗,而是他要——畫畫,著了魔一樣地畫畫!

而在思特里克蘭德放棄了原來全部的生活、財產,之身窩在陌生狹小的空間、干點零散的活、上頓不接下頓、一有錢就買顏料和畫布、一有時間就畫畫,瘋狂執迷畫畫之後。就是這樣,他的作品在他死後得到了極大的認可,世人矚目。

而這些也都是身後的故事,對思特里克蘭德來說,從他開始被畫畫附身開始,他的眼裡不再有塵世,吃住無關緊要、情慾無所謂、別人的評價更是無足輕重,他的生命里變得只有畫畫。他就是被魔鬼附身,在行為上完全脫離了社會人的軌跡,而在精神上又實現了某種升華,沒有家庭小我、沒有世間大我,只有畫畫,那通靈的神性。

「天曉得一個創作者為了他的作品需要花費多少心血、經歷多少折磨、嘗盡多少心酸,只為讓欣賞到作品的人得到些許的美感或者感悟。」

而那些真正在創作的人,天曉得他們是否為了些什麼,他們就是在表達、在呻吟、在吶喊也在掙扎,他們就是在創作,而別人能從他們的創作里得到些什麼,他們才不管呢。因為所有的得到和體會已經是別人的事情了,而只有表達才是他們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

這本書把思特里克蘭德神化了、妖魔化了,把他從現實中拉出來,變成一個假想的非社會人。自他投身畫畫的那刻起,社會的標準、目光、評判對他已經沒有任何影響,如果不是作為人類,他還需要吃穿住的話,他簡直已經鈍化為只會畫畫的神了。

常有人說拋棄一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大叔簡直穿越世紀實現了現代人心口不一的「放下」和「超脫」。

如果說在各行各業,只要稍有能耐,就能舒舒服服地過日子的話;那麼對於藝術家,除非特別有才華,否則根本無法立足於世。

而這篇小說隱約有個原型,更準確地說它給了思特里克蘭德一個成就的機會,讓在他離世後聲名鵲起,讓他的畫作變得舉世矚目、高不可攀。

可如果不是這樣呢?

如果他死後他的畫作依舊無人欣賞、他的人生依舊得不到認可呢?

世人會如何看待、如何評說?

答案很明顯,世間要的是結果、是公認的價格、是普世的價值觀。如果他不能出名,死後的他只會招來更多的唏噓,和對他這一生的指指點點。

可是對思特里克蘭德本人呢?

他生前已然不屬於世俗,死後還會在乎評論嗎?

他要的興許只是屬於他自己洶湧澎湃的創作欲、他要的是自己對藝術的解讀、他要的是自己的選擇、自己的那條路。

就像文中寫的,即便在孤島孤獨死去,他也依舊恬靜、安祥。

因為無休止的創作,就是他想要的生命。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我們的生活很單純、很簡樸。我們並不野心勃勃,如果說我們也有驕傲的話,那是因為在想到通過雙手獲得的勞動成果時的驕傲。而僅此,我們就很幸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給生活多點光 的精彩文章:

TAG:給生活多點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