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堂父母營會‖不是「說」出來的邊界,乃是「行」出來的邊界

教堂父母營會‖不是「說」出來的邊界,乃是「行」出來的邊界

我從小在基督徒家庭長大,信仰對於我來說一直像神秘的面紗揭不開、看不清,教堂活動我鮮少參加,感覺晦澀難懂。這次教堂舉辦兩天的父母營會,對於從事親子關係教育的我來說,自然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報名參加了。

課程開始老師用實驗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人是沒辦法單純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自己內在的種種問題,需要藉助外力。這讓我想到,孩子是無法單靠他自己的力量成長,需要父母給予支持與管理;當然父母本身也不可能無師自通,需要學習、受教及生命能量的灌輸。

教堂的父母培訓與心理學的父母培訓內容還是不一樣。教堂里不僅用到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使用聖經里合乎神心意的父母標準。當我看著那一條條行為準則時,真有點被驚到:我那麼多年學習到的親子關係理論,也就是如此,而且還沒有這麼清晰、明了與全面。我當場有點被折服,當老師說「聖經就是寶藏,你們守著寶藏不去學、不去用,有多可惜」,我想想真是,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沒有心理學知識的墊底,我又怎麼看得明白、理解得了呢?

這次營會讓我受益最大的是關於「邊界」的遊戲,遊戲中實實在在的體驗深深觸動了我,同時老師說有效的邊界是「行」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這句話如當頭棒喝,直接讓我跨越了「從知道到做到」的鴻溝。

營會結束當天晚上,我把手放在女兒身上做了生平第一次自發的禱告:「主啊,這個孩子是你交給我管理的產業,你的一切榮耀與恩典都在她身上,她的所言所行都要合乎你心意,而我作為管理者更要合乎你的心意。」如果說禱告是與神的交流,那我的本意是要讓女兒聽到這個禱告。我要實實在在「行」出來。

第二天,與先生商議我們的作息制度。我一直解決不了女兒睡覺晚的問題,每天因為催她睡覺、催他起床讓我煩不甚煩。我知道根本原因是我們自己沒有良好的作息制度,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夫妻的配合。現在,我要引用老師的方法「借用神的力量」。我對先生說:「你是我的頭、你是我的王,我要百分百順服你(這是聖經的教誨),對此我要實實在在行出來」,先生聽了很受用,說好的。我說:「為了更好的順服與合一,我制定了一個作息計劃需要你配合,你看如何?」,先生看了說好的。(備註:媽媽們在管教子女的時候很難的一個問題就是爸爸不配合、夫妻不能合一,而要爸爸配合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女人百分比順服於男人」,這是我的經驗,所以我認為聖經的教導是有效的——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晚上,女兒回家,我對女兒說:「為了做合乎神心意的父母,我和你爸爸制定了一個作息計劃,我們將認真執行,你看一下,你如果想讓我陪伴你,那必須在這個時間範疇內」。到了計劃時間,我和先生開始做睡前準備,女兒一看動真格了,也連忙洗漱,因為她希望我可以在入寢前有時間陪伴她一會兒。到了我要入寢的時間,女兒開始磨我:「媽媽,再陪我一會吧」。「不行,我要做一個誠信的人,你肯定希望你媽媽在神面前、在你爸面前是守信的」。「好吧」女兒無奈並毫無疑義的答應。這實在太簡單了,同時很奇妙。(備註:我認為儀式感是很重要的,儀式感堅定人的信心,顯明事情的重要性,讓規則執行起來溫和與自然。)

女兒讓我非常頭疼的第二個問題是打掃房間,她寧願讓垃圾成堆,也不願意動手收拾一下。雖然我嘗試過很多方法,但幾乎沒有效果,因為女兒完全無動於衷。這次,「行」出來的邊界會有什麼效果呢?

「楠楠,我實話與你講,你的房間如此雜亂,桌上、地上、床上都沒有整潔的地方,這讓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我需要尊重我自己的感受。如果你無法讓你的房間保持整潔,我將拒絕再走進你的房間。」我面對面地、認真地把我的感受與想法告訴女兒。女兒回答:「好的,那你出去好了。」過了一會兒,女兒在房間叫我:「媽媽,這個題目我不會做,你來幫我看看」。我走到她房間門口,說:「我實實在在與你說過,你的房間太雜亂了,讓我非常不舒服,所以我拒絕進去」。「好吧,隨你」,女兒不再要求。到了計劃時間,我們著手睡前準備(計劃的睡前準備到入寢有1個小時),女兒開始收拾房間,過了一會兒對我說:「媽媽,房間收拾好了,你洗漱好以後可以進來了」。(備註:因為我了解睡前的親子陪伴對女兒非常重要,所以我的邊界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之前也用過這個方法,但是只「說」未「行」,沒有真正尊重到自己。)

第二天,在睡前準備的時候女兒把房間收拾得更整齊了,並且非常有成就感地對我說:「媽媽,今天我把房間收拾得更乾淨了,邀請你進來哦!」哇!我像貴賓一樣被邀請,那種感覺真是太好了!

這一周,我用「行出來的邊界」解決了最讓我頭疼的兩個問題。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我們不知道,而是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決心「改變」。

如果只用我們習慣的要求、指責與控制來管教孩子,那麼結果只有沮喪或無休無止的衝突,而在規範中給予孩子應許與自由,才能讓孩子生髮出內在的動力。雖然看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知識,道理都知道,做起來似乎並不容易,那是因為我們缺乏操練!實實在在的操練!「行出來的邊界」不僅讓管教孩子變得容易,更改變父母自己的生命狀態與行為品質。

「實實在在的改變」與「界線的堅守」是非常艱難的,而有信仰的支持會更容易一些!勉勵自己及所有為人父母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益奇悅父母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益奇悅父母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