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從勞力士女表談頂級珠寶鑲嵌工藝

從勞力士女表談頂級珠寶鑲嵌工藝

原標題:從勞力士女表談頂級珠寶鑲嵌工藝


有人常問我,「你戴那麼閃的表是為了什麼」?答案大約有二,一是喜歡,二是炫富。


我從來不覺得「炫富」是個貶義詞,儘管就崇尚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而言,或為不齒。但從人類的歷史上說,沒有哪一個時代停止過對財富的炫耀。原始部落,人們將模樣好看的石頭、貝殼掛在胸前腰間;古代埃及、羅馬,皇家宮殿處處堆砌著黃金寶石;現代社會,上流士族跑車豪宅、遊艇飛機樣樣不缺……

也有人說有錢人就應該低調一些,富有沒有錯,舉止乖張、到處張揚就有些令人生厭了。在我看來,低調也只是表達方式的問題,原本真正稱得上有錢人的相比總人口來說並不多,而那種真的富到可以鈔票點煙卻又大隱於市的就更鳳毛麟角了。因此,炫富真的不是什麼過錯,是一種本能。不信?要不給你上億資產看看自己是否把持得住?



好了,不扯那麼多,回到今天的話題上來。珠寶鑲嵌在手錶上是十分常見的工藝,但在舊社會,手工做出一支手錶已是不易。能擁有手錶的人非富即貴,為了彰顯表主人的身份,製表工匠們往往會選擇鑲嵌名貴珠寶。


那麼珠寶鑲嵌又如何成為日內瓦鐘錶的傳統工藝之一呢?傳聞當時,整個日內瓦新教徒從法國搬遷的過程中,由於苦修及宗教理念的變化,使得大批珠寶工匠難以在首飾上施展技藝,他們不得已才轉而投身鐘錶裝飾藝術。


勞力士作為真正意義上的頂級鐘錶品牌之一,雖然款型都是以蚝式結構為基礎,沒有太多新意,但它的珠寶手錶絕對夠得上奢華二字。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勞力士在運動表的基礎上,大量使用黃金外殼與鏈帶,鑲嵌各種珠寶與鑽石,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名列瑞士三甲。即便是市場最低谷的八十年代,勞力士每年的黃金用量亦超過兩噸,鑽石更接近上千克拉。




在如今高科技普及的現代化製表業,傳統手工技藝越發珍稀,而其中的珠寶鑲嵌更是無法被機器取代的。究其原因,每一顆天然寶石都獨一無二,需要手工細心打磨後鑲嵌,沒有完美技術與老道經驗是無法完成的。珠寶鑲嵌工匠就好比雕塑家,他們用珍貴金屬為每一顆寶石打造鑲座,讓每一顆寶石都精準地排列在預先設定的位置。


勞力士除了講究寶石質量之外,在鑲嵌方面也嚴格要求,其中包括寶石的高度及其精確排列、方向與位置、鑲嵌的規律性、堅固度和比例以及金屬鑲座的精緻表面修飾。而這一切看似繁瑣的要求換來的是佩戴者腕間的璀璨奪目。




珍珠淑女型日誌表是勞力士的女表代表作。最早的珍珠型是在千禧年後,勞力士出於對超豪華手錶市場的考量而設計生產的。珍珠型無論是錶殼還是錶帶都與傳統的蚝式有較大不同:錶殼看上去更圓潤,當時也是初次試水鏡面打磨,與以往的工具運動表設計理念截然不同;錶帶也是全新設計,並沒有採用過去常用的三珠鏈或五珠鏈。此外,初代珍珠型破天荒地採用了38mm表徑,這在當時是勞力士從未使用過的尺寸。



不過38mm對於女生來說還是偏大了一些,因此後來勞力士陸續推出了各種小表徑的珍珠型女表,深受勞力士女表迷的喜愛。在珍珠型鏈帶的映襯下,勞力士全新的鑲嵌工藝得到了最完美的升華:寶石鑲嵌的外圈捕捉細微光線的能力非凡,可通過錯綜複雜的切割面將光線放大,折射出獨特的光彩。鑽石的非凡美態在於能藉自然光影閃爍生輝。相較之下,其他鑽石都顯得黯然失色。


比如像2014年的這幾款珍珠型女表,各種手工鑲嵌工藝得到完美展現。其中包括:密鑲,以兩顆或四顆珠粒固定,寶石儘可能接近彼此而不相互觸碰,小心成形的裝飾珠粒可加至角位以增添美感,如錶盤密布的鑽石;軌鑲,又名方形鑲嵌,用以固定方形或梯形切割的寶石,只有最具經驗的寶石鑲嵌師才能駕馭這種極為複雜和耗時的技術,由兩條平行金屬帶形成的軌道,隱密地保護並排而置的寶石,從而呈現出流麗的寶石線條,見黃、白金款的表圈方鑽;密封鑲或包鑲,圓形寶石圍繞著一條金屬帶,其邊緣經磨平和磨光,此寶石鑲嵌技術極為堅固耐用,此次用在了玫瑰金款的表圈圓形鑽石的鑲嵌上。



鑽石雍容華貴,但我更喜換K金寶石款,藍寶深邃、紅寶艷麗,無論哪種色澤都令人沉醉。你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御寺 的精彩文章:

當「傻大個」沛納海遇上超級複雜功能

TAG:御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