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皇帝皇后的印璽里隱藏的秘密

古代皇帝皇后的印璽里隱藏的秘密

原標題:古代皇帝皇后的印璽里隱藏的秘密


印章代表皇帝權威


印章,古已有之。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車同軌,書同文,覺得印章這個名字太俗氣,為了和普羅大眾劃分開來,規定皇帝所用印章尊稱為「璽」,民間或公侯依舊採納「章」「印」說法。

據歷史記載,秦始皇嬴政有六方足以代表皇帝權威的印章—「乘輿六璽」,即天子三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和皇帝三璽(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除這六璽外,嬴政還命丞相李斯用鳥蟲篆書寫,刻了一枚方璽,無實際功用,隨身攜帶趨吉辟邪,傳至劉邦後被尊為「傳國璽」:任何人一旦擁有它,即可名正言順成為真龍天子,坐擁天下。



據記載,這枚世上僅有一枚的傳國璽,在陽光照耀下,從各角度觀察它,都會呈現出奇異變幻的七彩效果。傳國璽歷經東漢各帝,大約在漢獻帝末年兵亂中丟失,此後關於它,只剩傳說。唐有八璽,皆為玉制,除「神璽」存而不用,以示君權神授外,其餘七璽按相關規定發揮不同功效,如「受命璽」用以封禪禮神,「天子之璽」以勞四夷,等等。武則天時,覺得璽與「死」音近,很不吉利,將皇帝的璽改為「寶」,中宗即位後改了回來,卻又被唐玄宗改成「寶」,終成定製。


三套體系負責明寶璽運作


朱元璋成為皇帝後,制出六方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天子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皇帝之寶」。除此六方外,整個洪武時期共刻制御寶十七方。御寶愈來愈多,掌寶者和掌寶機構不斷變化。對於「國之重器」御寶,明廷實行了內外相互監督的雙重管理制度:在外設立獨立的尚寶司,負責寶璽的掌管和使用,內設尚寶監,傳遞寶璽並監視尚寶司用寶。另設司寶女官,專職保存寶璽,為雙重管理加上第三方保障。1514年,紫禁城內一場大火,洪武時期的十七方御寶大部被損毀,25年後,嘉靖皇帝進行補造,新添置七方寶璽,此後,終明一代形成定製,統稱為明代二十四寶。不過,定例是定例,也有皇帝想在寶璽上凸顯特殊性,不用二十四寶,自製璽印。口吃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即是此例。因不願與大臣相見對話,朱見深凡事皆托聖旨,命人刻制了很多帝章、閑文璽印,反將二十四寶疏於一旁。



慈禧憑藉閑章通往權力之巔


明以前的皇帝印章,很少有能留存下來的。清帝退位後,故宮藏有大部分明清兩朝的帝璽。不過,人們往往對乾隆二十五寶(目前存世的唯一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寶)知之甚多,卻忽略了紫禁城內使用寶璽的另一群人—深居內宮的后妃們。這些後宮妃嬪,在冊封過程中都要頒給相應的寶印或封冊,嬪以下者只有封冊,無寶印。清廷對這些印章的質地、鈕式、大小、字體有著嚴格的規定,總之,級越高者,寶印尺寸越大。


相比之下,清朝前後共29位皇后中,慈禧用過的印璽是最多的,計157方。作為曾執掌清政權48年的女主人,慈禧睥睨天下的心態時常反映在寶璽中,如其御用璽印印文為「萬邦為懷」「賜福蒼生」「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等,而在「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璽的雕鈕上,「鳳鳥佔滿印的頂端,似乎將西面的龍和麒麟攬於雙翼之下,形成鳳上龍下的態勢,與當時慈禧皇太后的權勢正相呼應」。

1908年11月,慈禧病死,隔月,溥儀即位。大清王朝在迎來它最後一任主人的同時,延續了幾千年的印璽—皇權政治的代表,註定將迎來它的新時代:或以文物的形式躺在博物館裡,或在拍賣場上留下億元拍品的傳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緣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位很少有人知道的明朝大家, 憑一己之力挽救了整個唐詩命運
這位大文學家少年時期的科考故事, 也就在宋朝能發生

TAG:邊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