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新能源車產業的「狼」來了,中國準備好了嗎?

新能源車產業的「狼」來了,中國準備好了嗎?

從內燃機驅動到新能源驅動,從傳統汽車到智能網聯汽車以及共享汽車,全球汽車產業正面臨著巨大的轉型。近年來,在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的背景下,全球各國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相繼公布,新能源汽車已經是世界的大趨勢。而中國無疑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5月10日,特斯拉獲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核發的營業執照。6月5日,特斯拉正式宣布將在上海設立首座美國之外的海外工廠。落戶上海的特斯拉對於中國汽車產業來說,無疑是一隻頗具野心的「狼」。方興未艾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狼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原文 :《新能源車產業要抓住人工智慧發展的契機》

作者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 宋濤

圖片 |網路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一味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在產品營銷領域,我們經常會聽到企業家在強調:要以市場為導向,要迎合消費者的口味,要盡量爭取市場份額,等等。似乎以市場為導向已經成為了一個產品好壞的試金石。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目的迎合消費者,盲目的追求短期的市場份額,追求眼前利益並嚴重依賴進口,其最終結果往往是市場被消費者帶到了溝里,一輪一輪的潮湧過後,大多數企業被「拍死」在了沙灘上,市場基本沒有積澱下多少有含金量的技術和經驗,而是陷入了低水平徘徊的惡性循環之中。「中興事件」就足可見一般。缺「芯」之痛雖不能完全代表中國製造業的水平,但也絕不是中國製造業的「個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也不例外。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絕不應該盲從市場,絕不應該再像以前一樣急功近利;而應培育真正的工匠精神,以追求「原創性創新」為根本出發點,進而實現真正源於中國的「智慧創新」。就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而應,中國新能源汽車應該吸取「中興事件」的教訓,潛下心來,增加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的投入,加強技術自主研發,從根本上改變產業大而不強的困局,比如,高性能電池研發問題、充電效率問題、電池安全性問題、廢舊電池回收處理問題等,這些都是制約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和挑戰。毫不誇張地說,在這些問題上,中國的企業誰能率先取得突破,未來中國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就將屬於誰。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致力於固守「低端市場」?

目前,中國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與進口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競爭似乎並不激烈,其原因在於國產新能源汽車基本競爭的都是中低端市場,而進口汽車則定位於國內的中高端市場。

在一定程度上講,如果離開了國家「保護幼稚產業」的發展戰略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政策支持,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基本不具備與國外新能源汽車企業較量的能力。筆者認為,這是所有後發國家發展過程中必經的階段。但令人憂慮的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似乎從來都沒有要引領世界的想法和勇氣,很多企業似乎還沉醉於「享受國家高額補貼、心安理得的讓消費者為其物次價高的產品買單、任性的挑戰消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溫室中。長此以往,不難想像會突然有一天,物美價廉的「狼」真的來了,國產新能源汽車會被打壓得毫無招架之力。

對於我國的新能源企業,只有時時保持高度的緊迫感,清醒的認識到潛在的危機,培育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致力於研發世界頂尖的高端產品,實現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自主創新,才能全面掌控「高、中、低」全部市場,也才有可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依然是在發展傳統製造業?

當今的世界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在科技的革新中,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發展已經發生了深刻的改變,這是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正在為我們創造全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必將深刻的影響汽車的製造和生產,必將催生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產業的根本性革新,甚至徹底改變城市交通的管理方式。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不再是傳統製造業的範疇了,而要從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觀出發,站在人工智慧發展和智慧城市創新的視角來看待,要成為引領世界的中國「智造」。中國在歷史上錯過了前三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不應該再錯過第四次工業革命。當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應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人工智慧和智慧城市發展的契機,實現產業的彎道超車,助力中國「智造」,引領世界潮流。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12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地球都擋不住特朗普的腳步,下一個目標「太空軍」
技術烏托邦:我們為何對其趨之若鶩?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