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忠賢死前說了一番話,崇禎當時沒有聽取,之後後悔不已

魏忠賢死前說了一番話,崇禎當時沒有聽取,之後後悔不已

很多人接觸「宦官」這個名詞其實最早是在影視劇之中,太監給人的形象就是陰險奸詐,各種壞事乾淨,其實,電視劇中對於宦官的形象表現只有一部分。

宦官制度由來已久,在之後的各個朝代都有沿用,明朝就出現過權利比較大的宦官機構,比如東廠,魏忠賢常年經營,除掉了不少的異己,因此一度權傾朝野。當時出現了與之對立的「東林黨」官僚集團,由於這個團體中的主要成員都是一些積極進諫的知識分子,所以被皇帝朱由檢看在眼裡,並且逐漸開始偏向東林黨這邊。

後來,東林黨更是抨擊了宦官當道等現象,讓皇帝感到了一絲絲危機感,於是就找了各種理由來一點點削弱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而且對於東林黨壓制宦官權利也保持著縱容態度,這就徹底說明皇帝終於要對魏忠賢下手了。

最後階段,魏忠賢自知命不久矣,果然被皇上賜死,臨死前,魏忠賢對皇帝說了一番話:東林黨並非可用之人,陛下不應該過度依賴他們。崇禎皇帝自然不會相信,在魏忠賢死後,甚至還將他的屍體肢解,將頭顱掛在城樓以示眾,可見崇禎皇帝對於宦官掌權的憎恨。

之後東林黨便有了出頭之日,朝中逐漸被這些人佔據了主導權,那些不願意和他們結黨營私的官員也都紛紛被他們一各種理由給彈劾排擠,東林黨自此勢力越來越大。

很多網友都知道,東林黨代表的其實是當時江浙一帶富商和鄉紳等有權和有錢人的利益,所以他們的大部分宗旨都是以這些人的利益為主的,而非國家利益。這就導致了當時大明王朝每年的稅收都銳減,商人的利益自然是受到了保障,當時國家還是需要錢啊,怎麼辦?那就只能通過加大對於民間老百姓的徵稅力度了,老百姓叫苦連連,又恰逢連年天災,可以說是雪上加霜,很多人沒有了生計,被迫成為了流民,之後愈演愈烈,發展成為明末的大規模農民起義。

明王朝的滅亡徵兆就是農民起義,當大明王朝的最後一道防線被擊潰時,朱由檢追悔莫及,弔死在了煤山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醉佳人歷史短視頻 的精彩文章:

千年古墓暗藏玄機 八十名盜墓賊命喪於此 此墓有什麼特別
杜甫:即使年近半百身處破茅屋,依然心繫天下蒼生

TAG:醉佳人歷史短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