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泉州,我在這紮實的十個月

泉州,我在這紮實的十個月

記憶|泉州,我在這紮實的十個月

圖 | 文 十五烏青

My Piano, The Clouds

 The Art Of The Piano

Fabrizio Paterlini 

00:00/02:46

今年一月份,是我來到這座城市的第五個月,我在日記里寫到:

「我開始迷戀這座城市。與其說我正在走近他,不如稱他帶著他的顏色,帶著他的氣味融入了我。

他不經意間帶給我的驚喜和意外,扎紮實實地落在我的眼底,後知後覺地發芽。待我某時刻回想起,才開始明白,哦,原來是這樣一回事。

我還未離開,卻已紮實地想念。」

○天終於漸漸暗去,燈火一個個亮起。

我已記不清有多少次在這條街巷上走過,去學校本部、去書店、探訪朋友或是僅僅去天后宮散步。暮色四合,燈光亮起,昏黃之上,西式教堂靜靜佇立,有一種無意闖入倫勃朗設下的光和影的陷阱的錯覺。

○在夜晚昏暗的街巷,男子靜坐在店門口打遊戲,與街巷零星來往的行人形成對比。這樣的「動」「靜」易帶給人一種微妙的剝離感。

資料顯示,宋元時代,泉州對外貿易興盛,剌桐港對外交通貿易極其發達,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聚集在這條街上與華人交易各種金銀珠寶、綢緞布匹、香料藥材、茶葉瓷器等商品,故取名聚寶街。意為匯聚四面八方的奇珍異寶。

但如今,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這裡成為被政府保護、不再被用力開發的老城區。在這裡,時間彷彿也會變緩、凝固。街巷留有上個世紀的色味,老居民的生活悠悠閑閑。若你對她的歷史一無所知,你很難想像出這裡曾經的繁華興盛、光輝燦爛。

○即將合閉的店面減掉了三分之一的樹影,於是光斑打在行人的身上。

對光線著迷與敏感的我每每路過這裡,都會停下來看看這裡影影綽綽的樣子。

○用時代解讀「紅磚建築」與「騎樓」。

紅磚建築是傳統閩南建築特色,隨著泉州對外商貿、文化交流融合發展,建築風格也呈現出中西合璧的特點。此地帶兼具商業性質和閩南特有建築風格的騎樓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八十多年前,「大上海」紅遍了中國,也來到泉州,落於中山路。

我向坐在店門口的阿嬤詢問是否可以拍照,阿嬤面無表情地點點頭。待我拍好照片,向她告別時,她依舊是面無表情地點點頭。

○孩子對著鏡子張牙舞爪,父親小心翼翼地環住他。

拍完照片後,孩子母親從便利店走了出來,低聲和父親說了幾句話,孩子在一旁蹦蹦跳跳。是這裡的生活常態。

○承載一個家族的期許。

閩南剪紙優美流暢,柔和秀麗。藝術服務於民俗,剪紙凝聚著民間祈求平安喜樂、幸福安康的嚮往。

○書架上,頗具年代味道的書刊雜誌隨意又利落地擺放著。

我和朋友誤入聚珍書店。這裡可謂「聚珍」,除了舊書籍報刊外,甚至還有各個朝代的物件。和老闆嘮嗑了一晚上。那是一場熱鬧又深刻的談話。

他說:「我是個商人,來我這的人各有各的門路。過來買材料的高校博導,想給自己搞騰點文化墨水的豪商,覺得家裡有點兒寶貝要來試試價的普通人,當然還有像你們這樣的學生。接觸了那麼多三教九流的人,大家身上但凡都有文化基因的共鳴的。文化不會那麼遠。你要有信心。」 令我難忘。

○我的黑白照片里的黑白照片。

在一次尋途的路上,偶然路過了這一家照相店。把店內部分作品展示於前門,是大部分照相店的做法。但這家店在玻璃前門上鋪滿了照片,讓我覺得隨性又大膽。

我曾搖搖晃晃地來,如今搖搖晃晃地回家。

人間春樹,聚焦繽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春樹 的精彩文章:

TAG:人間春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