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億級市場,智能物流機器人成新風口

萬億級市場,智能物流機器人成新風口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傳統物流模式逐漸向智能物流轉型升級,在電商巨頭、新銳公司和傳統企業的激烈爭奪之下,智能物流時代即將到來,而智能物流機器人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近年來,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工智慧席捲全球,科技的發展給不少傳統行業帶來巨變,物流行業就是其中之一。在「機器換人」風潮影響之下,如今的物流行業,正在不斷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依賴人力的傳統模式向依靠機器人的智能物流轉型升級。

物流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的經濟活動,將物品從供應地輸送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這項經濟活動需要通過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來實現。

中國的物流行業經歷了傳統物流(第一方、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過渡、第四方物流蓬勃發展的階段,成為了一個多領域融合(如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融合),涉及領域廣,拉動消費,促進就業的複合型服務產業。

2017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達3,3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18%。沙利文數據顯示,由於電商發展的推動,資本的介入,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以及智能物流行業需求不斷被激發,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態勢,預計到2022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7,938億元人民幣,2017到2022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18.65%。

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長情況(億元),2013-2022年預測

來源:沙利文數據中心

智能物流,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機器人、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讓物流的各個環節更加智能化、自動化、便捷化與一體化。目前,不少企業都將機器人作為實現智能物流的重要載體,紛紛加入到智能物流機器人的市場爭奪和研發中來。

電商巨頭頻放大招

過去幾年,互聯網的高歌猛進帶動了電商行業不斷發展,不少電商企業在收穫海量訂單的同時,也感受到巨大的物流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京東、阿里等電商巨頭率先加入到智能物流體系的建設之中,依靠智能機器人來破解物流難題。

京東

京東在對物流前沿科技的研發上,可謂興緻高昂,劉強東一直以來都希望向外界展示出,京東其實是一家科技企業。近些年,其在物流科技方面最引人關注的當屬「無人倉」的研發和應用,在「無人倉」中,大量的智能物流機器人協同作業,從Delta揀選機器人到搬運型AGV機器人,一系列機器人組成了完整的智慧物流場景。

6月20日,京東最新的倉儲運輸機器人飛馬,和搬運機器人地狼AGV也在亞洲一號倉庫正式亮相,分揀機器人、智能叉車、智能機械臂等相關產品也得以規模化應用。據了解,通過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圖像識別、大數據等諸多技術的賦能,這些機器人能夠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完成各種複雜的任務。

劉強東表示,今年618最讓他高興的是京東第一架重型無人機正式下線!這輛無人機,目標有效載重量達到1-5噸,飛行距離超過1000公里,100%自主知識產權。同時京東超重無人機項目立項,目標有效載重量達40-60噸,飛行距離超過6000公里。

在今年618JDCUBE大會上,京東還曾提出「打造機器人產值、研發、應用規模全球前五的智慧創新型企業」的目標,這再一次表達了京東想要依靠機器人打造智能物流的強烈決心。

京東未來智能物流

阿里巴巴

而阿里作為國內又一電商巨頭,其在智能物流機器人的布局上也不落人後。早在2016年,阿里就成立了菜鳥ET物流實驗室,專門負責物流機器人的研發工作。時至今日,已經推出了配送機器人「小G」和分揀機器人「曹操」等多款產品。

近日,阿里旗下的菜鳥網路公布了一個很可能改寫物流園區形態的產品——全球首個基於物流IoT(物聯網)的「未來園區」。這是該前沿技術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大規模在物流領域應用。通過給各種物理設備裝上感應器,讓每個攝像頭在雲端之外進行邊緣計算,整個「未來園區」在天貓618的繁忙場景下可以調度自如。

阿里「未來園區」

在智能倉庫內部,菜鳥投入了單倉超過500個AGV機器人的作業規模,刷新了此前在廣東惠陽單倉200個機器人的全國紀錄。

商品離開倉庫後,在配送和最後100米簽收環節,也出現了多種黑科技。無人車矩陣、無人機編隊在天貓618小試牛刀。高儲量的快遞塔、刷臉自提櫃、菜鳥小盒等神器,也在用科技刷新消費者的收包裹體驗。

菜鳥無人車

從去年開始,隨著阿里的機器人倉庫在全國各城市落地開花,其機器人產品也實現了大規模的研發和應用,未來阿里對於智能物流機器人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多。

初創企業與傳統企業入場

除了電商巨頭的積極布局之外,不少初創企業也成為機器人智能物流發展的新生力量,而一些傳統機器人和AGV公司,也不斷展現出發力物流機器人的野心。

有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20年,全球物流機器人市場將從160億美元擴大到313億美元,機器人智能物流未來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

面對如此潛力,不少創業公司將目光投向了機器人物流市場。去年一年,就湧現出了Geek+、快倉、靈動、水岩、立鏢、智久、馬路創新等一眾明星初創企業,它們在分揀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倉儲服務機器人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而在智能物流已成趨勢的情況下,新松、海康、井松等傳統機器人和ACV公司也開始發力物流機器人領域。它們憑藉本就雄厚的物流系統集成實力,向外界推出搭配智能機器人的物流解決方案,在市場上獲得了顯著成果。

政策利好,行業發展值得期待

中國曆年出台的針對物流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整體偏利好層面,物流行業的重要性曾多次在重大會議中被強調,物流行業也被國家當作一個戰略性發展目標。

早在2013年9月,中國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於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了當前物流交通領域需要加強和改進的方向,如加強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統籌規劃;加強業務流程優化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加強信息數據的採集、管理和應用;加強重點應用領域信息系統建設,從而建設一個信息化智能化的標準體系。

2014年9月,中國國務院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規劃明確指出物流業是一種複合型產業,爭取將行業年增長率提升至8%,佔GDP的比重提升至7.5%左右,並鼓勵運輸、倉儲等傳統物流企業向上下游延伸服務,推進物流業與其他行業的互動和融合。規劃明確了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方向,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有重大指導意義。

中國智能物流行業相關政策

來源:沙利文研究院

而2018年1月23日由國務院提出的《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強調完善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基礎設施,並優化電子商務配送通行管理,著重提升快遞末端服務能力。

總結

隨著電商巨頭的積極布局,新銳公司的迅速崛起,和傳統企業的強勢切入,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了智能物流機器人的布局研發中來。隨著技術的優化推動,基於大數據分析和演算法優化的工具,推動物流業務不斷優化運營,實現更精準的銷售預測、更科學的物流網路布局、更合理的庫存管理、更快速的配送路線規劃等等。假以時日,物流配送甚至將精確到分鐘,這就是極致的物流快遞用戶體驗,這依然是以用戶為核心的服務升級。

在我國大力推行中國製造2025以及企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智能物流逐漸成為了大家相互爭奪的風口,而智能機器人則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重要角色。

來源:中國智能製造網、界面新聞、弗若斯特沙利文

全球物聯網觀察整理髮布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物聯網觀察 的精彩文章:

面對物聯網衝擊 未來人才須掌握些什麼?
分享:從端到雲,從AI/5G/安全/模組到測試認證,總有你需要的

TAG:全球物聯網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