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很多事難就難在堅持,而塗金燦卻修家譜修了10年!

很多事難就難在堅持,而塗金燦卻修家譜修了10年!

很多事難就難在堅持,而塗金燦卻修家譜修了10年!

很多事難就難在堅持,而塗金燦卻修家譜修了10年!

很多事難就難在堅持,而塗金燦卻修家譜修了10年!

2008年,塗金燦離開打拚了10多年的深圳,隻身北上,在北京創業,幫人修訂家譜。10年中,塗金燦已經為5000多家庭修訂了家譜。

記者來到塗金燦的門店裡,一棵中華姓氏源流樹格外引人注目,祖源是棕色的主幹,姓氏是綠色的枝葉,幾百個姓氏懸掛於主幹上。牆邊書櫃里整齊擺放著幾百本已經製作完成的姓氏族譜。

還沒等記者自報家門,塗金燦便開口問道:「您貴姓?」「我姓王。」「你們王是大姓,目前全國大概有9000萬人口,你們出自成湯王子比干後裔,屬於以帝王身份為姓氏……」

我們要知道自己從哪裡來

塗金燦是湖北孝感人,漢代孝子董永墓距離他外婆家只有不到500米。從小一直跟著外婆長大的塗金燦,記憶中就埋下了孝道文化的種子。1992年塗金燦去深圳打拚,與一群客家人結為好友。「客家人十分重視家譜的修訂和保存,」塗金燦說,「客家文化是我國最典型的移民文化,他們永遠不忘根祖,一定會記得自己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塗金燦在深圳生活的那幾年,遇到了很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僑,他們身上那種「心繫祖先」的精神讓塗金燦頗為感動。「我覺得自己有必要去做一些有關尋根文化的事情,深圳那座城市現代化很強,歷史韻味遠遠不夠,所以2008年,我離開深圳,到歷史文化更加厚重的北京創業。」

創業初期遇到的困難遠比想像中要多。塗金燦選擇利用自己熟悉的互聯網行業來擴大店鋪的知名度。他把給普通百姓修家譜,寫個人傳記的想法在網上發出去僅3天,就有人找上門來。「苦難輝煌重點寫,搜集書信和日記,」塗金燦說,「當時來找我的是一位山東籍教授,嚴格意義上來說那筆訂單更像一部家史。我採訪了他的故事,用10餘天的時間,給他寫了近8萬字。然後替他找了家小印刷廠,印了200本書。」通過網站宣傳和口碑傳播,塗金燦慢慢成了修譜寫傳圈子裡的名人,請他修家譜、寫傳的人越來越多。

中老年人是民間修譜的主要群體

「我們家沒有家譜,我覺得很遺憾,」陝西寶雞的南先生說,「我的姓氏比較特別,從我初中上學離開家鄉至今,幾乎再也沒遇到同姓氏的人,之前我也查過很多資料,最後都不了了之。如果以後有時間和精力,我也想修家譜。」

塗金燦表示:「現在年輕人對修家譜重要性認識不足,我的客源大多都是老年人,最大的已經96歲了。以前主要是高級知識分子,現在擴散到一些普通家庭,每位來修譜的人都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和目的。」

「曾經有一位老同志,家中每年初一都有上香祭拜掛譜圖的習慣,為了更好地保存原樣,他希望我們幫他把老譜影印接續新譜,他還希望我們把這個族譜做成精裝的書本樣式,以後子孫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帶在身邊;還有一位老同志祖上考了40年也沒考中秀才,他修家譜的目的就是想告訴後人,『沒學歷不一定沒文化』。在修家譜的過程中,攀附名人的現象也是很常見的,比如自己這支祖上無所作為,看到另外一支比較輝煌,就想攀附,本著負責的態度,這種做法我們是不認同的。」塗金燦說。

「對於一些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客戶,對方基本把資料都整理完畢了,我們只負責排版印刷,大概需要2-3個月的時間;如果有些人對自己家族史不了解,我們也會進行修譜指導,這種大概會用半年左右的時間。更多時候,我們只拿出方案,具體調查、登記等工作由家族主事人自己做。」據塗金燦回憶,他曾經製作的一個穰氏家譜花了2年多的時間,才編修完成。

目前,塗金燦已經為5000多個普通百姓家庭修家譜、寫家史、寫個人傳記。對於未來,塗金燦坦言:「一方面我們想在各個省市建立分支機構,將這個尋根文化傳承下去;另一方面我們希望與互聯網結合,將修譜文化變得更實用、更有趣,真正實現互聯互通。」

文並攝/本報記者 王營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