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代玉器特徵與鑒別

漢代玉器特徵與鑒別

「古玩元素網」旗下高端藝術品拍賣信息平台,古玩藝術品市場深度分析!可以關注微信號:guwan1998

漢代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一個輝煌時代。漢代玉器工藝風格承繼戰國,但在器型品類、製作工藝與紋飾風格方面,均有所提高和創新,藝術達到空前高度,體現出漢人高超的審美情趣。我們鑒定時要通過多方面來比對、判斷。本文將從漢代玉器用料、工藝、造型、紋飾及沁色等幾個方面來進行簡要介紹。

漢代玉器用料特點

兩漢時期,社會安定繁榮,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長達400年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給玉器的繁榮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玉文化高度發達,漢代玉材如同其表現的玉文化一樣,在以和田玉為主的脈絡下呈現出一種多種玉材並舉的狀況。西漢初張騫出使西域,東漢班超任西域都護,開通了與西域文化交流的通道,使新疆的優質玉料大量運往內地,和田玉正式成為中國用玉的主流(圖1)。而漢代以前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羊脂白玉的使用是不多見的。

漢代玉器的原料主要為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以及瑪納斯碧玉和少量的岫岩玉、藍田玉、水晶、玉髓、瑪瑙等。和田玉玉料主要來源於玉龍喀什河,為和田籽料(圖2),其時山料因條件不具備尚未開採。

西漢末年到東漢時期,連年征戰,國力耗盡,然而厚葬之風不減,於是出現「以石代玉」現象。陝西地區就出土了大量的用漢白石製作的漢代祭祀用玉,這是因為玉石的開採成本和加工成本都較高,逐漸衰落的國力無法支撐繁多的祭祀活動所需要的大量玉器,遂用易取得、易加工的漢白石代替玉材,是國力漸弱的側面反映。

水晶、瑪瑙和綠松石在漢代玉器中也得到普遍使用。如西安漢代陳請士墓出土的水晶印,純凈無瑕,潔凈透明,質地緻密細膩,是水晶中的上等品(圖3)。

現代仿漢玉器的材質出於成本考慮,往往用價格較低廉的青海料、俄(羅斯)料、韓(國)料等來替代,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其中的差別。筆者曾得到一件漢代工字佩(圖4),燈光下可以看到玉質呈粥狀結構,這並不符合新疆和田玉雲絮狀結構特徵,而是俄料的典型特徵。俄料是俄羅斯產的透閃石玉,成分和新疆和田玉相似,透閃石含量在95%(新疆和田玉透閃石含量在99%)。俄料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我國的,說明這件工字佩的製作年代只能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即為現代仿品。

漢代玉器工藝特徵

漢代玉器最大的工藝特點是因鐵質工具的普遍使用而產生的特點。中國開始使用鐵器的年代尚無定論,據目前考古發現:最早人工冶煉的鐵器出現在春秋時期。戰國中期以後,出土的鐵器遍及七國,並應用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西漢時期,應用鐵器的地域更為遼闊,政府在全國設鐵官49處,鐵器種類、數量明顯增加,質量也有提高。東漢時鐵器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最終取代了青銅器。從鐵器的發展史來看,春秋戰國時期,治玉工具可能還處於銅工具和鐵工具並用的時期,至漢代鐵工具最終取代了青銅工具。相對於銅製工具,鐵質工具主要的優點是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韌性。而漢代玉器能夠取得如此高的藝術成就,完全與鐵工具的使用有著密切關係。鐵的韌性高,擁有良好的鍛造性能,可以打制各種形狀的工具,比青銅工具在形制上和耐磨性上前進了一大步,尤其是鍛造用來掖、撞、勾、撤等的小工具。這些工具用鐵打造既耐用,又沒有脆性。鍛鐵加碳成鋼後硬度增大,能製成細長又硬的鋼鋌,可用於打長細孔,解決了較長的大、小孔眼的打眼問題。可以說,鐵質工具的普遍使用對漢代的玉器工藝有著革命性的影響,其產生的主要工藝特徵如下。

1. 切割工藝

此期開料成型過程中,使用鐵絲線鋸或直條鋸,也用圓盤鍘砣切割,均加水及解玉砂,使用的工具視玉工習慣及玉料大小而定。鋸或砣的邊刃很薄,表明使用金屬工具的鋒利。如滿城漢墓玉璧和玉衣片上的平直鋸痕,鋸縫一般寬1~1.5毫米,也有的只有0.35毫米寬。

因鐵質工具硬度及韌性均較青銅工具好,切割水平提高,這時器表已很少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加之後期打磨精緻,開料所留痕迹已很少見到,僅在一些葬玉及未完工的玉器中,會因打磨粗糙或還未打磨而留下痕迹。

2. 鑲嵌工藝

戰國以後,玉與其他材料結合的工藝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十分成熟和發達,不僅數量有所增加,質量、工藝難度都相當高。這是由於鐵質工具的普遍使用,玉件的製作精度也達到較高的水平,為複雜的金玉鑲嵌等創造了技術基礎。如廣東南越王墓出土的銅框鑲玉卮(圖5)。

3.活環套接工藝

活環掏雕是一種複雜高超的技術。商周青銅器中,活環者較多,但對於玉器的製作,這還是一個難度較大的工藝。到漢代,玉器的活環加工技術已不再是難題,故在器皿中、裝飾題材中經常使用。如廣東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盒(圖6)。

4.鑽孔工藝

漢代玉器的鑽孔工藝十分成熟,鑽桿式工具被應用於玉雕的許多方面。鑽頭普遍為鐵制,較細長的玉管內孔也可打的很直,但如果兩面鑽,有時也會出現台階痕,只是外大里小的喇叭口形狀已基本不見。相較於史前大多採用磨角為圓的方法製作玉璧外緣而言,漢代採用大口徑金屬管琢磨玉璧的外廓,使玉璧圓整了許多。如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璧(圖7)。

5.鏤空工藝

春秋以後,鏤空技術被大量的應用於玉器雕刻之中,戰國時出現了一個小高潮,主要用於片狀器物的鏤雕,同時也出現了少量立體鏤雕作品,其工藝風格一直影響到漢魏時期(圖8)。

鏤空方式如前期一樣主要還是先打輪廓線,再穿孔定位,然後加金屬線鋸拉切成各種形狀,也有以鑽孔組成鏤雕的一部分。金屬線狀工具使用時將線鋸固定在弓形把手的兩端,以手握弓把來回拉動,故常在切割面上留下細密的直線痕迹。

一些打磨不十分精細的漢代劍飾,孔內常會留下一道道細密的直線痕,有時也會留下穿孔的痕迹。這一般是用鎪弓子方法鎪出的,是金屬鐵絲運用的結果,尖角利落。有時也會用一種較粗的金屬條銼拉,這種工具也被稱為「拉條」。

6.雕刻工藝

漢代鐵制陀具已經完全應用於玉雕的各個方面,如單陰線、雙陰線、頂撞地紋等,使得這一時期陰刻、浮雕、鏤雕、圓雕等紋飾加工工藝,在繼承前代玉雕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圓雕類玉器有所增加,突出造型與玉質美,如漢代的玉天馬、玉辟邪、玉熊等。許多器物身上大量裝飾各種夔龍紋、雲紋、捲雲紋、谷紋、蒲紋、渦紋、乳丁紋等,均是先定位,再以陰線、浮雕或減地浮雕等工藝手法結合雕琢。淺浮雕玉器大多以減地法製作,先做出紋飾,再去地使紋飾凸出,紋飾的整體高度一般不凸出於邊框。此期玉器還有一種手工刻劃的現象,尤其在戰國漢代玉器上的刻字及某些玉器的紋飾處理上。如某些玉璧、玉環外側壁以及剛卯、嚴卯上的刻劃文字等等(圖9)。這說明當時玉工運用了一種比玉硬得多的工具,可能為剛玉或金剛石之類,字跡較淺。這種現象除表現在文字上以外,並不普遍。

7.拋光工藝

戰國中後期至西漢早期,玉器的拋光達到了十分精美的地步,尤其表現在生前使用的玉器上,有些玉器幾乎達到了玻璃光的效果。如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白玉龍形佩(圖10)。但在一些葬玉器上,常常有未進行拋光或拋光粗糙的玉器。

現代仿古玉器在工藝上最大的區別是電動機具的使用,無論是打孔還是紋飾雕刻,電動機具都顯然要高效和精確許多,節約的時間和人工成本讓大多數仿製者無法拒絕。然而,高速銳利的工具必然會在玉器上留下現代工藝的痕迹,如平整且深淺如一的底紋、雷同而整齊劃一的線條及旋痕等。前述筆者所見的那件工字玉佩即是如此,其腰部鑽孔孔徑極細且均勻,並伴有周向旋痕,顯然是以高速電機帶動金剛鑽桿加工而成(圖11)。

漢代玉器造型特徵

漢代玉器造型豐富多樣,總體上繼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造型,同時也開創了屬於兩漢時期特有的器型。

漢代玉器的造型主要包括:玉璧,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玉圭,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圖12);玉璜,一種弧形片狀的玉器;玉劍飾,佩劍上的裝飾,又分為劍首(圖13)、劍格、劍璏、劍珌(圖14)四種;玉璽印,不僅是身份、職位的憑證,更是權力地位的象徵;玉雞心佩,即韘形佩(圖15),多作橢圓形,上端出尖,中有一圓孔,近似於盾牌或雞心的形狀;玉杯,以玉雕琢而成的長筒型容器,被認為是飲酒器,紋飾華麗,多飾以乳釘紋,如廣西貴縣出土的玉杯(圖16),亦有少數光素無紋的;玉鋪首,守衛漢代帝王陵墓墓門的神獸(圖17);玉觹,一種微曲的錐形器,最初它是隨身攜帶用以解結的工具,後來成為佩飾,表示成人的象徵(圖18);玉管型飾,多作束腰,上飾雲紋,中有孔供穿系,當為佩飾(圖19);玉龍紋佩,多為片狀回首盤曲形;玉鳳紋佩,以玉雕琢而成的鳳鳥佩飾(圖20);玉人形佩,常見的有玉舞人(圖21)、玉跪人等;玉剛卯,一般與玉嚴卯成對,形制相同,長方體,中有孔,可穿繩佩掛,器面刻吉祥語句,用以驅邪,是古代的護身符;玉兵器,為具有象徵意義的禮儀用玉,常見形式有玉戈(圖22)、玉刀等;玉鳥獸,以玉雕琢的肖生物,有玉熊、玉馬(圖23)、玉鷹(圖24)等;玉帶鉤,起扣攏腰帶的作用,以玉為之彰顯出佩戴者身份的尊貴(圖25);玉工字佩,形若工字型,整體扁平,腰部內凹(圖26)。

漢代新出現的玉器器型當以葬器系列為代表,如玉衣、玉枕、玉覆面、玉竅塞等。玉衣是帝王諸侯才能享用的葬服,又稱「玉柙」或「玉匣」,用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並以金絲、銀絲或銅絲相連而製成的(圖27);玉竅塞,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會從五官九竅中離開人體,為了日後可以重生常用玉竅塞將九竅塞住(圖28);玉琀,又稱「含玉」,古人多以玉蟬作琀,寓意為祈求長生;玉握,死者手中握著的器物,古人認為死時不能空手而去,要握著財富和權力,漢代多為玉豬握(圖29)。

現代人仿製漢玉,由於難以體會當時社會的文化意蘊和審美情趣,所以在仿製雕琢玉器時會不自覺地融入現代審美理解,使器物的造型或失之誇張,或過於拘束。筆者曾見過一件漢代玉鷹,造型臃腫,刻劃拘束,雙眼怪異獃滯,羽毛生硬做作,與漢代玉鷹展翅昂揚的生動形象差別極大,從造型上即可判斷為現代仿品(圖30)。

漢代玉器紋飾特徵

紋飾也是鑒定玉器時所考察的一個重要特徵。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其固定的紋飾風格。漢代的玉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影響,一些春秋戰國的玉器紋飾也流傳了下來,同時也產生出了豐富美麗的漢代紋飾。

蒲紋,由三個方向的平行線組構成的類似蜂巢的紋飾(圖31),流行於戰國至西漢中期,主要用於裝飾玉璧,玉璜等。

谷紋,由穀粒狀的類螺旋單元組成的紋飾,分兩種,一種是在蒲紋的基礎上由內向外以細線划出螺旋紋,一種是減地浮雕出圓潤獨立的谷紋(圖32)。

乳釘紋,由乳釘狀凸起組成的紋飾(圖33),分為半球形和六角形兩類,呈蜂窩狀排列,流行於兩漢時期,主要用於裝飾玉璧、玉環、玉珩、玉劍具等。

勾雲紋,分陰刻線勾雲紋與浮雕勾雲紋兩種,前者極似陰刻線相勾連的乳釘紋,只是乳釘由陰刻線刻劃的圓圈取代,流行於戰國末期至西漢中期,用於裝飾玉環、玉容器等;後者為由立體凸雕的捲雲勾連而成,流行於西漢晚期至東漢,主要出現於玉具劍上。

折角紋,由減地隱起的垂直折角寬線交錯分布組成,流行於戰國末期至西漢中期,用於裝飾玉劍泌(圖34)、玉劍格等。

漩渦捲雲紋,為三股或四股捲雲紋以中心對稱的形式分布的紋飾,流行於戰國末期至西漢中期,主要用於裝飾劍首。

獸面紋,獸面紋出現較早,最早可追溯於新石器時代,夏商周及春秋戰國都有所流行,漢代的獸面紋是在戰國中晚期獸面紋的基礎上演變而成(圖35)。

螭紋,出現於春秋戰國,盛行於兩漢,類似於龍(圖36)。

遊絲毛雕,一種以陰刻線刻畫圖案的風格,這種陰刻線柔若遊絲、細如毫髮,故名「遊絲毛雕」。這是細小勾砣工具運用熟練的結果,勾線流暢,走陀手勁運用得好,使陰紋曲線很少有斷砣或重複的現象。

漢八刀,一種簡練、粗放、對稱的雕刻風格,此風格多以弧形坡面及直溝槽組成,以寥寥幾刀刻畫出玉器的形態。多用於玉蟬、玉豬、玉翁仲及一些夔龍、夔鳳紋雙區或三區玉璧的製作上,是一種斜砣方法的使用,又稱大斜刀,砣鋒犀利,一氣呵成,幾乎不見砣的連接痕迹,陰線底部也拋光蹭亮,給人以刀片切的感覺,看起來十分簡練和生動傳神(圖37)。

古玉的沁色現象

沁色是指玉器入土後受到各種礦物質長期侵蝕,發生的顏色和結構等方面變化的現象。自然的沁色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形成的,與金屬、木材相比,玉料結構更緻密,化學性質更穩定,只有在特定環境下經過長時間的物理化學作用才能形成。古玉沁色現象是一種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受很多因素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玉器材質的不同,決定了玉器化學活潑程度也不一樣,活潑度高的玉材要比化學性質穩定的玉材變化更快,更深,從而導致同等條件下受沁程度差異。

二是地域與土壤環境的不同。我國幅員遼闊,國土包括多種地質構造,不同地域的土壤性質也不一樣,其中所含物質不同、酸鹼程度不同都對沁色有不同的影響。總的來說,南方水位較高,而且土壤偏酸性,玉器水沁較重;北土較乾燥且土壤偏鹼性,土沁較重。南北方玉器受沁不同,南方古玉受沁蝕變的數量遠多於北方,玉受沁蝕變的程度也大於北方。

三是玉器埋葬時間的不同,玉器產生沁色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埋葬的時間不同,沁色的蛻變程度和沁入深度也有所不同。

四是埋藏的環境不同,很多玉器在下葬後和附著物接觸或因墓葬結構改變等原因導致與其他物品接觸,長時間作用下會和接觸物相互作用,產生不同的沁色。

五是玉器完損程度不同,當玉器受到破損的時候,各種致色物質會通過絡裂處滲入並作用,與完好無損的玉器相比,破損的玉器的沁色會更深入更厚。

由於自然形成沁色現象所需時間漫長,仿製者們常用很多其他方法對玉器進行加工以求模仿自然沁色的表象,然而由於其轉化環境及轉化原理都和自然沁色的形成有區別,人工沁色和自然沁色會有很多不同,可以說現代工匠或能從古玉的造型、紋飾等方面仿製得惟妙惟肖,但偽造古玉的沁色卻難以逼真。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兩者的差別,因此沁色是鑒別古玉的一個重要手段。本文前述的仿漢代工字佩卻是一個特例,觀察可見其上有皮子和沁,而且沁色呈均勻自然過渡,石皮特徵也符合自然的條件(圖38),因為仿製者是用一塊帶有真沁色和石皮的俄料來製作仿古玉器的。但我們鑒定要從多方面考慮,雖然在沁和石皮上此件工字佩符合時代標準,但其他方面卻露出了破綻,有一個方面不符合時代特徵即可判定為偽,故此,雖然沁色是天然的,此件工字佩還是為現代新仿。

雖然現在有了很多科技鑒定手段,但還不能全面詳細地反映被鑒定器物的具體年代,只能作為我們鑒定時的參考依據。文物鑒定更多還是要靠鑒定者從造型、紋飾、工藝、沁色等方面通過經驗來分析對比,從整體多方面把握來判定。

參考文獻:

1. 徐琳《中國古代治玉工藝》,紫禁城出版社,2011。

2. 劉雲輝《陝西出土漢代玉器》,文物出版社,20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拍訊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北京中漢春拍——瓷器工藝品專場

TAG:典藏拍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