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武士道之切腹

日本武士道之切腹

原標題:日本武士道之切腹


引言


每個日本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武士。而在盛行於江戶武士間,集中論述日本武士道思想,同時也對日本傳統文化有深遠影響的著作《葉隱》曾這樣說道:「所謂武士道,即決意一死,當汝處歧路之時,應選擇死路。······好生惡死,雖生尤為懦夫,未達目的而死,雖為徒死,絕不為恥。」


切腹,是最具日本特色的自殺方式。在古代,打了敗仗的人是要切腹的,進諫不成要切腹,未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也要切腹······即使在現代,切腹而死對日本人來說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和通常的求死之人不同,武士們期望用死亡展現自己的勇氣,在他們眼裡,切腹因極度的痛苦而崇高,是最能體現人的勇氣的自殺方式。


二戰結束後,日本確立起一系列完備的民主制度,防止其軍國主義死灰復燃。但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軍國主義思想在失去了生長土壤後依舊穿梭於人們的心間。「像武士那樣生,像武士那樣死」,依舊為日本人所稱頌。和普魯斯特、喬伊斯、托馬斯·曼等並稱為20世紀四大代表作家的三島由紀夫,就在正值壯年時期,用切腹的方式自殺身亡。在這個一生都為日本古典美所傾倒的文學家眼裡,切腹是最能表現男子之美的死亡方式。


正文


一、日本武士切腹自殺的動機


一般來說,我們對死亡有著莫名的恐懼感,在面臨死亡的時候,總是本能地想盡辦法逃避死亡,思考怎樣活下去。而武士們藐視自己的生命,毫不畏懼死亡,在直面死亡的時候,卻是思考怎樣去死。


腹部可以說是一個人靈魂和情感的安坐之處。由精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切腹」的演繹推論是非常容易建構起來的:「我將打開我靈魂的位置,讓你得見它的狀態。請你親眼確認它是污穢還是潔凈的。」武士願以切腹了結自身性命,不外乎以下動機:


(一)利益


武士是一個特殊的階層,它是在大化改新後,隨著班田制的解體和莊園經濟的建立,以及中央集權制度的徹底瓦解的特定經濟、政治背景下登上歷史舞台的,是日本社會武力爭奪土地資源和政治權力的產物。他們與一般從事農、工、商的普通民眾不同,一切生活來源僅依靠效忠主君獲取俸祿。除俸祿外便沒其它任何收入,離開主君的俸祿便不能生存。為了保證利益、收入,武士必須對君主表現出十二分的忠誠,並義無反顧為君主捨棄生命。在戰爭頻繁的武家社會,武士以刀槍為生存工具,以攻城略地為職業,用時刻為主君獻出生命的覺悟換取主君的施恩。


(二)名譽


名譽是武士的立足之本,武士將名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在面臨名譽與生命二者抉擇時,武士會毅然決然地選擇名譽,放棄生命。正如賈爾斯所表達的一樣:當榮譽喪失,惟有死才能解放;死亡能從恥辱中確實重生。


死亡牽涉到榮譽,而榮譽在武士道被視為一把鑰匙,是許多複雜問題的解答。所以,對於一個驕傲的武士道來說,壽終正寢似乎比較平淡,而且不是一種被衷心期望的人生終點。

(三)忠誠


殉葬風俗在世界各地都存在過,殉葬者一般都是被強迫的,但日本武士的殉葬大多是心甘情願的,是以自殺來盡忠誠、盡職責、盡本分的行為,「這種對於主人的本分,正像對於祖先的本分一樣,不以死亡而停止」。對於薪酬不高的武士來說,殉葬而死可以得到榮譽和物質兩方面的褒獎。


(四)美化


武士道精神最具象徵意義的三件事物分別是櫻花、武士刀和切腹。用日本人的思維來解釋:櫻花象徵著美麗,武士刀代表著勇氣和力量,切腹則象徵榮譽。日本民謠也講「花是櫻花,人是武士」,日本人常用櫻花來比喻武士,他們認為櫻花最美的時候並非是盛開的時候,而是一夜之間毫不留戀地群體凋謝的時候。這一點和日本武士崇尚和追求的義無反顧的死亡之美是一致的。


武士道對死本身的審美和評價是其他國家和民族中不多見的,這是源於武士對自己生命的一種覺悟,一種對自己已經達到頂峰的一種判斷,是一種滿足,是對櫻花凋謝的凄美的一種嚮往。如果感到自己一生的目標已經實現了,已釋放出了自己的人生的最大光輝,在這光輝之後人生應該戛然而止,不該再有什麼留戀。應該像櫻花毫無留戀地凋謝那樣,抱著「死狂」激情,去實現死亡瞬間散發的「美學價值」。這種美學意義上的死亡,被讚譽為所謂的「落花之美」。



(四)境界


武士道在形成過程中接受了佛教思想,尤其是禪宗的影響,武士道的這種獨特的生死觀與參禪有著密切的關係。參禪不僅培養了武士的氣質,還讓武士對於死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感悟。比如說「人生來就會死」,「死是不能逃避的宿命」,「無生無死,生即死、死即生,生死如一」,「生死無常」,「四大皆空」。這就是佛教這種「無」的哲學帶給武士道的覺悟。這種死生如一的思想,與武士遊離於生死邊緣的戰爭人生觀十分吻合。


二、日本武士切腹的類型緣由


切腹的原因很多,大體上可以劃分如下幾類:

①(自刃)戰敗的將領為了避免被捉為俘虜而切腹。


②(犧牲)被包圍的將領通過切腹來換取己方士兵或者家屬的生命。


③(引責)以切腹來對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


④(殉死)因主人逝去而悲傷不已,切腹追隨主君(一種在主君死之前切腹即先腹,一種在主君死之後)。


⑤(諫死)為了勸諫主君或者以死來堅持自己的主張。


⑥(名譽)做了有失武士身份的事情,以死來維護自己的名譽。


⑦(刑死)對於犯了罪的武士專用的刑罰。


三、日本武士切腹的歷史淵源及著名案例


1、剖腹這一自殺傳統源自公元10 世紀,永祚元年(公元989年),大盜藤原義在被捕前,將腹部一字切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扔向官兵。這被認為是剖腹的最早來源。


2、至今仍流行的關於12 世紀平氏與源氏兩大家族爭鬥歷史和傳說的文集《平家物語》,則詳細記載了源氏的一名將軍源義朝戰敗剖腹的故事。「他倒轉劍尖插進了肚子,讓自己的身體前傾,利劍透身而過。部下這才斬下其頭顱,把它沉入河中,以免淪為敵人的戰利品」。源義朝開啟了日本武士剖腹自殺歷史的先河,並開始流行於武士中間,同時戰敗武士剖腹自殺以贏得榮譽這一做法也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3、到了室町時代,為追隨死去的主君而引發的武士剖腹自殺的「殉死」漸漸興起。具有代表性的是三島外記因主君管領細川頼之之死而剖腹殉死。到了江戶時代,這種殉死方式已經深入到了整個武士階層。當時,為松平忠吉、結成秀康而剖腹殉死的家臣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剖腹殉死的風潮在此時達到頂點,直到1663 年才被嚴令禁止,但不顧禁令而強行殉死的武士也大有人在。


4、剖腹作為死刑的一種形式,是從16 世紀末開始的,而盛行則是在鎌倉幕府以後,引咎剖腹,或恥於被俘陣前剖腹,佔了絕大多數,並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到17 世紀江戶時代,則形成了一整套剖腹儀式和方法,並成了上層武士死刑的固定形式。它被人們視為一種嚴重而莊重的行為,只有被稱做「侍」的上層武士,才可受剖腹之刑。


5、從安土、桃山時代起,「諫死」成為剖腹的又一誘因。諫死發生於這一時期著名的大名織田信長身上, 織田信長15 歲時就繼承了父親的封地,年輕的他雖然驍勇善戰,但對管理領地、統治國家卻沒半點興趣。當時一位叫清秀的家臣竭力勸說織田信長改變想法,但一直徒勞無益。這位家臣最終把所有的悲憤和情感都寫在一封致主公的信中, 然後剖腹自殺。清秀的死給織田信長以極大的觸動,他終下決心改弦更張、勵精圖治。事實證明,織田信長的有效統治給日本歷史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6、明治以後,剖腹作為制度已經消亡,武士也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將剖腹作為「捍衛自身榮耀」、「忠君報國」的思想仍然存在,尤其屢屢被軍人或右翼所利用。如為了明治天皇殉死的陸軍大將乃木希典、鈴木貫太郎內閣的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等都以這種方式結束了生命。



結語:

日本武士的剖腹自盡,被認為是有尊嚴的行為。他反映了日本武士「重名譽」、「輕生死」的生命觀和價值觀,具有極強的日本社會文化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見了姐姐 的精彩文章:

全球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十大女性, 中國佔據兩位
秦始皇陵千百年來有沒有被人盜過墓? 為什麼盜不了

TAG:看見了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