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張讀畫:愛德華.霍珀&藤田嗣治

一張讀畫:愛德華.霍珀&藤田嗣治

《寂靜的深度:霍珀畫談》

(美)馬克 . 斯特蘭德著,光哲譯,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8年2月。

霍珀的畫,最大的標誌就是光影的呈現。

《加油站》,1940年。

《賓夕法尼亞黎明》,1942年

《清晨陽光》,1952年。

《空房間里的光》,1962年。

【書摘】

霍珀的畫,就是美國20世紀40年代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於是讓人有鄉愁式的感動。

「光色主義」是美國19世紀50年代非常流行的一種繪畫風格,在這類繪畫里,物體處於一種魔幻般的寂靜中,看上去有種令人安心的清晰。光,是時間性是一瞬,在那一刻,世界層現處力至意遂的樣子,人類的榮光注入萬事萬物。而霍珀的光是超時間性的。

畫面的空間性和敘事性,視覺衝突彼此平衡,沒有一方取得完全的主導:當我們自己構建出來的敘述走得過遠,畫作的幾何學立即召喚我們回來;而當畫作的幾何學開始枯燥,潛在的敘述則馬上自我現身。

【一張解讀】霍珀關鍵詞:

真實,讀畫的人容易附著情感。

畫面有幾何形帶來的穩定,又有一組或幾組相對立的元素,跳動加強了穩定,凸顯了寂靜的深度和力量。

面對霍珀的畫面,我們總有某種期待。

《藤田嗣治--巴黎畫派中的黃皮膚》

劉檸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年1月。

巴黎畫派:狹義說認為,系指1913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巴黎漸次形成,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解體的,一群與現代繪畫主流毫無關係的異國畫家的總稱。畢加索、基斯林等名列其中,而藤田嗣治是其中唯一的黃皮膚。

廣義的巴黎畫派,包括中國的趙無極、潘玉良、常玉,前幾年在拍賣市場爆紅的吳冠中,屬於受巴黎畫派影響的畫家。

藤田自畫像,有著鮮明的個人LOGO:蘑菇頭。

藤田大膽移植東洋美術中的面相筆線描技法於油畫創作中,有史以來首次在畫布中呈現了女體的「乳白色肌膚」。

典型的西洋油畫風格。

《秋天的行事》局部

壁畫,收藏於日本東北地區秋田縣平野政吉美術館。

從中可以看出藤田受德川時代葛飾北齋和為永春水等的版畫的影響。

返回日本又再次回到巴黎後,藤田創作了很多宗教畫。

二戰時期,藤田參與彩管報國活動,創作了一批戰爭題材的作品。

在留存的昭和十六年(1941年)發行的《畫報躍進之日本》雜誌中找到了這幅著名的《哈爾哈河畔戰鬥》。

藤田籍此當選帝國藝術院會員,曾經的前衛藝術家終於被吸納到戰時國家藝術體制的金字塔的最頂層,儘管早年他曾經鄙夷過這種體制。

不評價藤田的政治立場。有個背景是:

藤田嗣治的父親藤田嗣章,官至陸軍軍醫總監;其母親,系台灣總督、陸軍大臣兒玉源太郎的四小姐。

藤田離開日本去巴黎,又從巴黎回到日本,即便參與了彩管報國運動,也無法獲得身份認同,後再次出走巴黎,再未回國。

最後歸化法蘭西,眅依天主教,甚至改教名為列奧納多.藤田。

【一張解讀】藤田嗣治關鍵詞:

持續地突破和創新、藝術必須自我、多元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張悅讀 的精彩文章:

TAG:一張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