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落地將為行業帶來哪些新可能?

AI落地將為行業帶來哪些新可能?

6月23日,界面新聞聯合旗下《面談》欄目攜手百度安全,在2018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舉辦了主題為「融合·裂變——人工智慧為產業賦能」的分論壇。

在論壇中,酷哇CEO何弢、碼隆科技副總裁劉念、智能一點CEO胡云華、宜遠智能CEO吳志力參與了圓桌環節討論,共同探討「AI落地將為行業帶來哪些新可能」,以下為圓桌環節實錄(略有刪減):

主持人:非常感謝幾位嘉賓到場,今天我們在場幾位嘉賓可以說都是我們人工智慧領域不同細分方向非常優秀企業的代表,首先也請大家先為在場的觀眾做一個自我介紹。

何弢:大家好,很高興今天受邀參加這次討論跟分享,我們是酷哇機器人,我們專註於城市動態場景下的無人駕駛技術,可能大家從去年到今年在新聞上也陸續看到在環衛,在物流領域已經有一些龍頭企業開始率先用無人駕駛的技術來解決他們場景中的一些問題,我們酷哇機器人是深耕於環衛和物流這兩大領域,我們服務於這些領域裡面的一些龍頭企業,助力實現原有設備從原來簡單的操作實現成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的操作。所以酷哇機器人今年可能會持續在天津、長沙、上海以及深圳會布下差不多5—6個左右的城市動態場景下的全場景、無人駕駛新城,所以我們也是很期待以及很歡迎大家到我們的智慧駕駛新城來參觀,我們一起來見證自動駕駛技術在一些環衛、在一些物流領域率先的突破和應用。

劉念:大家好,我是來自碼隆科技的劉念,碼隆科技是一專註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的一家公司,是2014年成立的,我們跟剛才報告當中的商湯、曠視不一樣的公司他們專註於人臉識別,我們專註於商品識別,所謂的商品識別其實就是跟我們平時的衣食住行,包含我們可能每天穿的衣服、家居等等東西相關的。公司的願景是把人工智慧跟實體經濟做緊密的結合,能夠讓未來整個生活,整個實體經濟都能夠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之下能夠有很好的提升。

如果說要用一句話來讓大家記住碼隆科技的話,碼隆科技是軟銀在中國投的第一家人工智慧企業,謝謝。

胡云華:很高興來到創交會現場,我是智能一點的創始人胡云華,我在微軟工作了9年的時間,我去阿里待了三年時間做業務一線的leader,幫助公司琢磨怎麼賺錢,後來創辦了現在這家公司叫做智能一點。我們公司是幹什麼呢?通俗的來講就是希望用AI為企業賦能,用對話的方式,幫助企業和它的消費者之間駕起一座溝通的交流,我們第一個主流的產品是AI導購,主要應用在電商的環境裡面,各位現在去淘寶、天貓或者是唯品會或者其他網站購物的時候,總是要諮詢一下,再是不是下單,我們幫助商家在這個地方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轉化率,目前已經可以做到減輕80%的工作量,比人類平均水平大概提高10%多。目前我們的客戶分布6、7個行業。現在除了品牌客戶,我們中國前三大平台,有兩大是我們的客戶。當然除了電商平台,還有電商代運營等等客戶,我們致力於用AI賦能客戶,幫助企業和它的消費者做更好的溝通,這就是我們智能一點。

吳志力:大家好!非常高興受邀來圓桌論壇跟大家有一個探討,我們是來自於深圳的宜遠智能,我們是用智能的技術為醫療健康、生命科學做賦能。我們公司成立的時間不長,2017年成長,團隊的背景主要是來自於騰訊,我本身以前在清華,後來在香港、英國求學,所以本身也是一個騰訊系和清華系的一個創業項目。

目前為止在幾個醫療相關的垂直領域做出了一些成果。我們也跟廣州、上海、北京很多的特別頂級的三甲醫院進行了關於醫療圖像相關的AI+醫療的研發合作,目前也有一些進展。整體而言,是這次圓桌論壇醫療健康跟AI結合的代表。

主持人:今天到場的4位嘉賓非常具有代表性,像無人駕駛,像視覺、基於語義分析的AI智能導購,以及醫療,基本上幾個大類都在這裡。首先也是想跟大家聊一個話題,人工智慧這個概念這兩年從行業到了大眾,在這個演變過程中,大家作為行業當中的從業者,你們所感受到的最大的機遇和變化是什麼呢?

何弢:現在最大的機遇應該就是在這兩個方面。第一個在目前落地的前期,可能是在技術上面的布局,第二個看應用落地誰足夠快,特別是新技術,在技術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需求短期內是不成立的,我們怎麼樣能把市場的應用需求和技術用一條最短的橋樑嫁接在一起,這也是我們一直探討的。以我們為例,站在我們酷哇機器人的角度來說,我們可能會觸及到更下游,我們自己要把這需求給創造出來。因為只有觸及到應用的最終端,我們創造一些需求,做一些場景,這樣子的話我們才能夠把這個技術直接能夠打通到最下面的應用層。所以在無人駕駛這一塊,包括國內外的一些巨頭,今年最大的特點跟動向就是場景落地化,就看誰的車隊數量多,誰跑的公里數多,誰能夠率先在一些地方打開一些試點,所以這也是無人駕駛這麼多年培育,今年應該是能夠邁開很堅實的第一步。

劉念:其實大家都談到落地,這個也是2018年的主旋律,我覺得大家談的非常多,我其實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就是談中國。拿我們公司舉例,我們公司比較特殊,因為我們公司兩位創始人,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美國人。為什麼一個美國人他會來到中國創業,我認為是AI發展到這個階段中國所展示出來的巨大的優勢,首先中國有大量的數據,中國有大量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有我們公司一直專註要把AI跟實體經濟相結合起來,真的對AI非常的擁抱。所以兩位創始人本來是微軟的黃金搭檔,但是當他們看到AI在中國發展契機之後,兩個人攜手做了這家企業,所以我覺得它最大的機遇就是「中國」這兩個字。

胡云華:我以前是做科學家的,一直在這個行業裡面關注,但是最近這幾年明顯感覺時間的窗口來了,創業最重要抓住時間的窗口,為什麼?人工智慧要發展是需要有幾個條件的。第一個條件是數據,這個行業有沒有完成基礎數據的積累,尤其是在電商環境之下是非常好的。第二個是有沒有相應的人才可以做這個事情,中國的電商經過過去十幾年高速的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其實對行業的理解會比別的行業好很多。第三個業務場景有沒有到一個需要AI來改變的一個階段,這一點對於我們來講也是非常幸運的,為什麼?因為整個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後就沒有辦法像過去一樣還有那麼大的流量紅利,這個時候需要技術來釋放它的生產力,剛好AI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畢竟這個行業裡面找人不是那麼好找,而且找來的人流失率很高。綜合這些因素,我覺得現在確實是非常好的時機,方便我們用AI給企業賦能,幫助企業去降低成本,提高它的效益,所以今天就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我們最好的機會。

吳志力:您剛剛提到挑戰和機遇,我記得以前看《蜘蛛俠》的電影,裡面結尾講到你的天賦和能力越大,你的責任就越大。類比一下,AI領域我覺得是挑戰越大,機遇也越大,醫療的確是挑戰很大的,甚至可以說挑戰有可能是最大的。為什麼呢?今天上午我們也跟廣州的一些出名醫院的院長在另外一個場合論壇上聊到了醫療和人工智慧結合相關的一些挑戰,我覺得這個挑戰跟AI其他落地來說會類似,會遇到數據上的、演算法上的,還有人才上的挑戰。我覺得數據這一塊,醫療的數據的確更加麻煩,因為涉及到人命關天的事情,所以在其他的商品領域,像語音等領域,可能數據的敏感性還不如醫療領域這麼高,所以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其實還是蠻大的。像演算法和人才也是,其實醫療或者醫生經常跟我們分享的就是,人命關天,你的演算法誤診怎麼辦?這個也是蠻多的挑戰的,從而也帶來人才的挑戰,我們感覺最好的AI人才還是被拿錢多的領域吸走了,相對來說進展也會更多一些,因為我們覺得醫療人工智慧人才很缺。整體而言,就像我剛剛說的,挑戰越大,機遇越大,因為每把人工智慧落地到一個垂直或者很細分的領域,給老百姓帶來的福祉,以及產生的商業的價值都會非常之大。我希望大家一起可以攜手把這個事情做好。

主持人:其實剛剛在最開始的時候嘉賓各自介紹了公司所利用的一些技術,結合行業的發展。我們也想了解一下,剛剛吳總也提到了現在面臨的一個挑戰的問題,就這個問題也想深入探討一下,各個嘉賓所從事的行業領域當中,在技術和行業結合的過程的時候會遇到什麼樣的一些問題,或者會存在一些什麼樣的瓶頸?

何弢:剛剛吳總也聊到資源、人才、資金這方面,其實對無人駕駛企業來說,結合我們的情況以及外面的巨頭,目前形勢也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其實應剛才吳總的話,目前大家都在搶資源,搶人才,坦白說我們國內一線的無人駕駛企業也有很多,怎麼說呢?即使融資能力再強,我們拿的資金可能也不夠谷歌這種巨頭消耗資金的體量。所以這裡面我們的困局跟困惑是什麼?很顯然我們要做一個選擇,如果我們的賽道上面以後跟巨頭有一個實質的交叉點,這裡面難免會被大象所碾壓,因為巨頭每年用百億體量去消耗,去向前發展。我們真正的核心點是賽道跟方向的選擇,我們要認清楚自己最終變現的通道和落地的通道。對我們酷哇機器人我們很簡單,無人駕駛是我們的切入點,我們想有一個具體的應用,就是走到行業裡面去,因為只有走到行業裡面去我們才能夠跟巨頭們有所區別。我們今年開始跟各個巨頭有所合作,跟百度也完成了一個拍攝,我們會發現在整個競爭格局下面,如果每個人的賽道都明確以後,我們大家都是一種互補、共存共融的關係,大家都能夠在自己細分的領域裡面找到生存的空間。

 劉念:對碼隆來說就是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淌這條路。比如安防這個領域,為什麼大家都敢投、估值也高,也都願意為它投資,是因為安防這個領域大家已經看到了一個很明確的市場,這個市場已經出來的,但是對於碼隆科技來說我們不是做人臉,我們做商品識別,我們做商品識別實際上本身我們面對每一個行業都無限的巨大,比如像零售業,比如像紡織、服裝行業,比如像家居行業其實都特別的大,我們其實就在做淌這條路的人,意味著前面沒有什麼前輩。挑戰就是我們要跟我們的合作夥伴,跟這些行業裡面真正願意用技術革新的夥伴們一起去看到底這個技術怎麼用,並且怎麼用好,把這個市場淌出來,這個是挑戰。

讓我非常欣喜的是,去年底到今年初期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夥伴加入進來了,包括一些友商也加入了商品識別領域,針對服裝、家居做一些事情,我們覺得我們沒有白做,因為真的只有當大家看到這個市場是有機會的,他們才會進來,他們才會把他們的聰明的腦袋應用到這個領域,所以這個是機遇,也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親興奮。

胡云華:我自己的感覺是整個行業人才肯定是一個挑戰,因為相對來說軟體行業有500萬的從業人士,但是AI行業只有5萬的從業人士,所以在為很長一段時間人才一定是一個缺口。但是我覺得對於創業公司來講可能這個還不是最大的問題,至少在我們公司,我們現在50%的員工是來自國內一線BAT的企業,我們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碩士以上學歷,所以在人才競爭上面並不比大公司差很多。對我們來講最大的挑戰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因為整個行業非常大,普通民眾對AI並不是那麼清楚。有一句話說在短期內大家會高估技術的威力,但是在長期內大家會低估技術的威力,所以對我們來講能不能找到非常具體的點,完成一個競爭的閉環,活到AI有一天能夠改變大部分生活的那一天,所以我覺得這個可能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在這方面我們智能一點已經做了不少的工作,比如說我們目前電商那邊有好幾個品類上面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客戶,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並且我們的客戶用錢的方式來驗證這個商業模式是可行的,有大量的消費者使用我們的產品,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小的閉環。我們整個做這件事情花了一年的時間,也因為這點事情我們智能一點一年之內完成了四次融資。但是今天並不是我已經安全了,這個行業是一個千億行業,所以我們一定要達到一個商業和技術的平衡點,在一個小的缺口上面建立足夠多的縱深,這樣才能活下來,這樣才能跟大的公司有明顯競爭上的差異,只有到這個時候我們才可以舒一口氣,所以對於創業公司來講生死是最大的挑戰。

吳志力:我剛剛也提了一下我們遇到的挑戰,我想AI在其他的垂直領域也是一樣的,大家遇到了很多的挑戰,剛才提到巨頭的競爭,要進入無人區,自己去探索商業模式,既不能被別人超越,不能抄別人,也講了人才、數據,找準定位點,我們都遇到了。

我剛剛也提到一些挑戰,我覺得可以再補充一點挑戰是,就是怎麼樣解決用戶以及醫生對於AI的期望以及我們之間的落差,這個是致命的,因為他們代表了我們的客戶和用戶。他們看《星球大戰》,看各種各樣美國的美劇,各種AI的水平,所以大家進入合作的時候,他們對於AI水平的期望是非常高的,解決一個病種不行,可能同時要看十種病,全身都要看得出來,或者說要把未治之病都要看出來,所以大家對AI帶有很多的期待。但是我們也知道AI正兒八經的歷史也才60年,還經歷過泡沫到興旺的幾個周期,我們現在所幸遇到了一個上升的周期,但是這個周期過程中也摻雜了一些泡沫或者一些宣傳,把它過度的誇大,所以給我們的壓力還是不小的。比如說我們做皮膚病的識別,我們用專業的設備看身上的皮膚病或者臉上的皮膚病,用戶就會提需求,能不能用手機就能看病,也就是大家對AI的需求特別多,我們要管控好需求。大家也經歷過,一個愛你的人對你的期望,你是不忍心讓他失望的,所以這種挑戰是最大的。

主持人:其實剛才我們無論是嘉賓分享的團隊構成也好,包括合作也好都提到了微軟、百度等等巨頭類的公司,作為創業公司是否要擁有自己的一個護城河呢?包括各位嘉賓,咱們的企業和巨頭之間又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呢?

何弢:肯定有競爭,也有互補,但是是要以互補為主。我相信我們大部分從事的行業它的市場空間足夠大,在這個市場空間足夠大的情況下,即使在競爭的前提下我們也都能各自找到自己的一些機會。比如說拿我們和百度合作的案例來說,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我們從一開始在市場上正面的碰撞到現在深入的合作,那就是典型走向共贏的一種方式,我們雖然是創業公司,我們的體量小,但是我們自己有自己的特色。我們酷哇機器人是專註於城市動態場景下,所謂動態場景就是會更關注城市的毛細血管,像百度他們會更關注於標準的公路場景跟高速公路場景,所以這裡面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補充。我們今年會有一個案例,就是說在深圳歡樂海岸城以及上海的寶龍地產,我們有大面積類似於移動跟隨購物助手、購物機器人,這是我們針對城市動態場景下推出的低速無人駕駛場景的應用,這個場景對於巨頭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他們無法觸及到這些場景。所以這麼慢慢走下去,我們有我們自己的一些市場,當然跟我們合作的一些合作方,包括整機廠商,包括一些本身在無人賽道上的一些傳統的巨頭,他們也有自己的一些專註的領域。

劉念:我個人觀點,我們跟巨頭是相互需要的關係,為什麼呢?因為作為一個創新公司,我們一定是會紮根在巨頭沒有興趣或者是他覺得對他來說不夠大的領域。我們在深耕,當我們深耕到一定程度之後巨頭會發現,跟我們合作也好或者是藉由我們把他們的產品帶入進去以後,實際上是一個相互依賴的關係。比如說最近跟華為的簽約,包括跟阿里、微軟的合作都非常非常的緊密。兩邊不管是技術人員,還是商務層面,其實我們都有非常多的探討跟合作,巨頭它有巨頭的優勢,它的資源是無限大的,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說資源無限大,當它決定做一個事情的時候可能是整個團隊或者一個大資源包就砸過來了,對我們來說我們更專註。比如像我們,我們對應的這些行業,你把它推到整個工業來看,它都非常的巨大,反而現在我覺得這些大的平台需要我們,需要我們這些很核心,很打中客戶痛點的解決能力,幫助他們一起進入這個領域裡面去,是一個相互需要的過程。

胡云華:對於我們公司來講一開始會選一些比較垂直的領導,做一些有戰略空間的事情。對於一個大公司來講,整個市場一千個億,你跟它正面PK,遲早是會被它吃掉的,但是這麼大的市場,有一個個的垂直領域,每一個領域還不一樣。所以從這個點上來講一定要選准自己擅長的地方,有差異化的地方。我們剛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界限也不是那麼清楚,所以才會有相互之間的試探,但是很快我相信就會搞清楚。拿我們這個行業舉例來講,沒有誰比阿里有更多的用戶,更多的數據,更多的人才,一開始他們做導購平台,基本上所有行業都要做,做了兩三年之後發現幾百個人進去之後不太能做得動了,所以就開始回收,所以它就做平台的事情,每一個垂直領域公司就找第三方公司去做。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想清楚,我們做母嬰領域,做智能電視領域,做珠寶首飾領域,每一個領域可能市場空間沒有那麼大,市場容量也就幾個億到十幾個億,這樣一個空間如果要派上百人的團隊來說,對於整個公司不划算,而且做好一個之後做另外一個又太吃力,這樣的公司對我們創業公司非常容易,所以我們從這裡面切進去是非常好的切入點。這樣一來,大的平台也清楚自己的邊界在這裡,對於我們來講也知道我們的擅長點在哪裡,這樣雙方合作就會比較愉快,所以對我來講這個問題不是什麼太大的方面,最大的問題是定位,定位對了就能活下去。

吳志力:剛剛主持人說了構造自己的護城河和壁壘,當然這個壁壘就體現在應對巨頭的時候你有什麼樣的壁壘,還有就是跟同行拉開差異化的時候你的壁壘是什麼?我覺得技術的壁壘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畢竟是AI相關的公司,AI本身是一種技術手段,所以我們在AI這一塊技術的積累,就像我開始提到的是存在著技術和需求之間落差的,形成這樣技術的壁壘是要孜孜以求的。

第二點是跟巨頭之間相愛相殺的關係。巨頭挺討厭的,我們上午還在聊IBM、騰訊他們進入到了醫療,聲勢非常浩大,投入也非常浩大,我們遇到巨頭的時候,剛才有幾位嘉賓也提到了,最好是打消他們的信心,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提高技術的壁壘,可能在AI領域真正技術的領先度也只有三個月到半年,巨頭用三年五年的兵力來打,也有可能你的優勢也就不存在,所以技術+商業+商務的建立,以及有策略找到錢,我覺得這個都是考驗我們的。但是我覺得整體而言,現在這個時代AI無論是落在醫療也好,落在其他的領域也好,落地的速度也在加快,並且能夠構造綜合性的壁壘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跟巨頭形成良性的合作的機會也比較多。像我們做醫療相關的東西,我們跟阿里也有相關的合作,我們也把我們醫療相關的API放在了阿里的市場上面,他們也提供一些資源的導入,這都可以辯證的看,我們更加期望更好未來發展前景。

主持人:最後一個問題,希望我們的嘉賓帶著我們現場觀眾做一個暢想,在諸位所涉及從事的行業領域當中,大家想利用AI技術,最終想要實現的一個場景和未來的一個生活的想像是怎麼樣的?

何弢:很簡單,我覺得在我們這個領域我們短期內可以帶給大家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可以服務大家日常生活的智能硬體產品,這個已經在市場上有出售,比如說能夠跟隨你的機器人、行李箱。酷哇機器人推出了兩款,包括所有箱包品牌的機器人行李箱,我們是作為唯一的ODM發展商。還有商場裡面的跟隨購物助手,這是智能硬體相關。

第二個是美化和守護環境的作業車輛,像環衛車,像巡邏車,我們可以看到中聯的環衛車是我們酷哇和中聯聯合推出的,今年已經在幾個核心城市上崗運作了。

第三個就是物流。物流我們也看到京東6.18的時候推出了他們的物流車,我們酷哇機器人解決更多的一些在圍牆內的,在封閉場所偏工業自動化無人駕駛的物流叉車。

最後一個就是短途的接駁車,這一塊跟百度也有合作,跟國內兩大車廠也有合作,馬上會推出類似百度阿波羅金龍車短途的接駁車,這一塊今年會率先在很多公園大家都能體驗到,看到這種車。

就是這四個層面,應該今年內都能夠在人們的日常上看到、用到。

 劉念:我們碼隆對未來有非常清晰的定義,我們面對所有的商品跟人在發生關係,不管是生產環節,還是銷售環節,還是你的使用環節,當你需要專家,這個身份的人出現的時候,AI就可以成為這個專家,幫你解決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生產環節,它的工藝流程、品質檢測有專家在,AI在,到了零售環節幫你做服飾搭配、家居搭配,這個時候AI代替了這些專家給你做好的搭配。當你使用的時候,出故障了不知道怎麼解決,AI可以進來,它像一個專家一樣告訴你怎麼解決,這是最落地的,也是現在我們覺得特別接近的,應該已經能夠快到那個程度了。

胡云華:我覺得在不遠的未來,時間不會特別長。我覺得AI還是會讓大家忘記技術的門檻,能夠更自由的溝通。有一部電影說的是人跟機器可以自由的交流,這是人類自從計算機發明以來的夢想,但是我覺得在不遠的未來這個夢想一定會實現,因為人和人之間千百年來就是用語言交流,未來人跟機器也能達到這種地步。現實來講,我們公司的使命就是幫助企業跟消費者之間更自如的交流,所以我們有三個典型的場景。

第一個是在線上做營銷導購,當所有的消費者到網上諮詢的時候,我希望未來背後站的不僅僅是幾百萬客服,我希望用計算機,用AI解放這群人,讓他們不再上夜班,不再忙不過來,這是第一個場景。

第二個場景企業進消費者有語音交互的這麼一個需要。現在更多的時候為了時間都打字,用文本的方式,將來如果語音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我希望企業跟它的消費者之間也能夠用語音的方式,更自如的做一些交流。

第三個場景就是線下,線下到門店裡面去,你去買一件東西的時候,你正在,旁邊一個導購走過來說要不要跟你介紹一下,你會覺得他不可信任,不知道他的推薦這件產品到底是出於什麼的目的,我相信在未來,如果說是一個機器人導購過來跟你做介紹,你對它的信任感可能是不太一樣的。所以我覺得在不遠的將來,其實線上的導購,這種電話或者語音的營銷,以及線下的營銷應該是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溝通必備的三種典型場景,這個會更快的到來。

所以總體上來說,我希望人和機器能夠更自如的交流,我們智能一點也會把這個作為我們努力的目標。

吳志力:談到暢想,比如有一個數據說到未來人類壽命可以達到115歲,所以醫療未來的發展或者說健康的追求肯定是長命百歲。回到AI幫助醫療健康,一方面是幫助醫生,因為大家知道中國醫療從業者的人口短缺的程度是非常大的,我們也看到一些數據,至少是百萬級醫生缺口,所以未來為了實現長命百歲的目標很缺醫生,當然大家也遇到各種看病難的問題,覺得醫患關係不可調和,但是醫生的確挺辛苦的,他們在看病的時候是超過負荷在工作,也是因為醫生比較累,醫生比較短缺。所以AI作為一種新的力量注入到醫療和健康領域來,能夠一方面減輕醫生的一些工作量和加速他們做一些更前沿的研究,以及幫助他們做更好的早篩,更間接的服務於廣大的人民群眾。

具體回到我們宜遠本身,我們也只是在若水三千取一瓢飲,現在在皮膚病這個領域形成了具體的產品,在放射影像領域也在申請相關註冊證,我們也有一些相關圖象小的落地,有可能引進這樣的設備減輕他們的工作量,可能把這樣的基礎能力開放出來,開放一些遠程醫療或者健康管理機構他們調用,解決他們人手短缺或者專業程度不夠的問題,所以相信AI在醫療領域的落地是能夠幫大家過更美好的生活、更健康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博信股份登陸CES Asia 2018 詮釋「AI讓生活更簡單」
《生存家族》:回歸原始 才可能面對真實的自己

TAG: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