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會聊天」的父母嗎

你是「會聊天」的父母嗎

GIF

相信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別人家的孩子」。這兩天,因為一檔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少年說》,這個話題再次在網路上引起了熱議。

在節目里,孩子們站上露台,將在心底一直想說的話大聲訴說出來,為的是讓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可是,這對很多家庭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下面這位袁璟頤小姑娘,她的媽媽總是把她和她成績優異的好閨蜜做比較,也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她希望媽媽可以看見自己身上的進步和優點,於是她站上勇氣台向媽媽喊話。

但另一邊,媽媽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認真反駁了孩子的控訴。

孩子最後哭著跑下台了。

媽媽希望女兒長成她期待的樣子,卻聽不見女兒的訴求。

這其實是一種常見的慣性忽略,很多時候,當我們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就容易忽略對方話語里的訴求。

配合上中國家庭中常見的「打擊教育」,這種忽略就會讓子女覺得父母「不通情理」,父母覺得子女「不懂我的苦心」。

那麼問題的根本究竟在哪裡呢?

小的時候,孩子什麼都不懂,通過與父母之間的交流來獲取這個世界的信息,這個時期的孩子和家長的溝通處於一種不對等的位置,孩子是索取的一方,父母是給予的一方。

後來孩子長大了,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她的心理也在發生變化,認知能力、情緒管理、自我意識等都在不斷發展,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也需要父母的指引,但是已經會從自己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了。

這個時候的孩子,除了會用孩子—父母的溝通模式來與家長對話,其實他還希望用成人—成人的模式來與家長進行交流。

心理學有一種理論描述的就是這種情況,這種溝通模式在伯恩的溝通分析理論中被稱為交錯溝通。

交錯溝通的刺激和回應是不相匹配的,因為雙方預期的對談身份不一樣。

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我們常見的情況,孩子期望以成年人的身份與家長溝通,而父母只想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這種交錯溝通會使人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從而使談話中斷。

從上面那個節目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袁璟頤的媽媽並沒有好好回應孩子的訴求,而是一本正經地強調學習方法。

這是一個很糟糕的親子交流狀態,長此以往,孩子只會跟父母越來越沒有話聊。

很多父母也許都有一樣的困惑,就是我和自己的朋友同事相處得很愉快呀,怎麼和自己的孩子就無法溝通了呢?

這是因為在和不同的人交流時,我們採取了不同的自我狀態。

而在親子關係中,自我狀態的結構分為三個部分:成人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和兒童自我狀態。

我們通常會以父母自我狀態來與孩子進行交流,以成人自我狀態與身邊其他成年人交流。

但是當你以父母自我狀態試圖來和孩子對話時,孩子卻希望你以成人的姿態來交流,這就出現了我們上面說的交錯溝通。

自我狀態沒有切換成功是溝通問題的關鍵。

知道了問題出在哪,我們解決起來就會容易一些。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在和我們溝通時的狀態,即他是處在哪種溝通模式上希望與你進行交流。父母在交流過程中也可以使用一些進行區分的語句,比如:

在你想和他進行成人—成人的談話時,

「我現在把你當成一個大人(朋友),你可以把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告訴我嗎,我會好好聽的。」

在你想和他進行父母—孩子的談話時,

「你剛才的表現很不成熟,你坐好,媽媽現在是很嚴肅地在跟你說這件事。」

這些標誌性的話可以成為你們今後區分溝通模式的開場白,這樣親子交流就不會談得不歡而散了。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這個年紀的孩子做的很多事其實都是希望受到家長的關注。心理諮詢中有一種通用的技巧,叫做無條件積極關注。

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對孩子表示無條件的溫暖和接納,使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GIF

孩子有時候想跟父母談一些心事,其實並不一定是想從父母那裡得到解決辦法,更多的也許只是想吐露一下自己的想法,尋求一些關注和安慰而已。

小編衷心希望所有家庭成員之間能多一些相互理解,爸爸媽媽們都能和孩子們好好聊天。

探索女性美好生活的萬千種打開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金川會!老少宜乎!
當父親節遇上養森—瘦瘦包山東總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