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漢初的三位隱士—嚴光、王霸、周黨

後漢初的三位隱士—嚴光、王霸、周黨

隱士,一直在中國文化傳統里佔有很高的地位。為帝王將相作傳的二十四史,自史記以來,幾乎每部都為他們單獨辟一個列傳,幾乎成了傳統。

伯夷叔齊我還可以理解,畢竟他們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攔住過周王的車馬,進行譴責和勸阻,隱居是行動失敗之後不合作式的抵抗。

然而其中一類隱士他們只是隱居,無所作為、沒有功業、甚至沒有著述。我曾經一直對他們獲得極高的聲譽感到難以理解。

其中時代較早,名聲最高的是東漢的嚴光。

嚴光長光武帝劉秀十多歲,當劉秀入太學時,嚴光已經在太學中享有高名了。二人成為同學兼好友。

後來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嚴光卻隱名換姓。劉秀思賢念舊,就下令按照嚴光的形貌在全國查訪。經人舉報終於找到他,將他請到京都洛陽。

司徒侯霸與嚴光也是老相識,大約是想先試探下嚴光的態度,派人送信給嚴光,說:「侯公聽說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來拜訪,限於朝廷的有關制度不便,所以不能來。希望能在天黑後,親自來向你表達歉意。」

嚴光不說話,將書札扔給送信的人。口授說:「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懷著仁義之心輔助君主行仁義之道,天下都高興,若只知道阿諛奉承順從皇帝的旨意,可要小心身首異處了。」侯霸看過書信,封好了上奏劉秀。劉秀笑道:「狂奴故態也。」

當天劉秀就親自來到嚴光居住的館舍。嚴光睡著沒起來,劉秀就進了他的卧室,摸著嚴光的肚皮說:「唉呀!子陵,就不能相幫著做點事嗎?」嚴光又睡著不講話,過了好一會兒,才睜開眼睛,盯著劉秀,說:「像唐堯那樣顯著的品德,巢父、許由聽說他要授給官職尚且去洗耳朵。讀書人本各有志,何必強迫呢?」劉秀說:「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甘為臣下?」於是便上車,嘆息著離開了。

後來,劉秀又請嚴光到宮裡去敘舊,兩人在一起相處好多天。一次,劉秀隨意地問嚴光:「你看我比過去怎麼樣?」嚴光回答說:「陛下比過去要好些吧。」

這幾天兩人睡著一起,嚴光熟睡中把腳壓在了劉秀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奏告,說有客星沖犯帝座,形勢很急迫。劉秀笑著說:「那是我與老朋友嚴子陵睡在一起罷了。」

劉秀給嚴光諫議大夫的官做,嚴光不肯屈意接受,於是歸隱富春山,耕讀垂釣。十多年後,朝廷再一次徵召他,嚴光仍不就。

這個故事很熟悉,經常被提起。以前因為經歷少,思想淺薄,總是嚮往著帝王將相或者英雄俠客,而嚴光不過老死鄉野,歷代文人們為何非常讚賞他?

直至一次沉淺下來,讀到了與他同時期的著名隱士王霸傳,才明白實在是我輩淺陋,未曾讀經書故,並不知儒家的各種精神和操守。

劉秀徵招的人里還有個王霸。王霸在拜答皇帝的使者時,只說「王霸我如何如何」,而不自稱「臣如何如何」。相關官員問他為何如此(失君臣之禮),王霸說:「天子有所不臣,諸侯有所不友。」

王霸的話和說話的信念,原來來自儒家經典《禮記·儒行》,其中用孔子應對他人提問回答了儒的許多種,其中一種就是:「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雖分國,如錙銖,不臣不仕。」

原來,這些儒士,在大一統的專制皇權下,仍在堅持信念,保持自己的獨立、平等和自由。

原來,並非人人甘為帝王的臣僕,在中國也自古亦然。當代儒學家梁漱溟先生就曾大論中國傳統「自有其民主精神」。

與二者同時的,還有個周黨。徵召的使者去了三次,不得已才上了車。等到了朝堂,周黨竟只是屈身伏在地上,而不行君臣之禮。

他們的這種行為,馬上受到朝廷官員公開批判。博士范升,可以說是體制內的高等級知識分子了,上奏說:堯不須許由、巢父,周不待伯夷、叔齊,照樣可以取得天下,成就王道。(意思就是領袖不缺人材。)太原周黨、東海王良、山陽王成等人,竟然不臣天子。像他們這種人,文不能推行仁義,武不能為主君戰死,沽名釣譽。讓臣子我和他們一起考試,考圖國之道。他們真水平高,我認罪;考不過我,治他們大不敬罪。(其實會議是把持在當權者手裡,開會不過是搞批判。)

好在劉秀沒有搞什麼運動,顯示寬宏大量,把范升的言論公布後,下詔表示認可了周黨等人的行為,周黨等人遂隱居起來。

幾百年後,鍾會要司馬炎殺掉名士嵇康,在朝庭辯論上說:「今皇道開明,四海風靡,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不為物用,無益於今,有敗於俗,昔太公誅華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負才,亂群惑眾也,今不誅康,無以清潔王道。」跟范升還是一樣的調門。

隱士不光要承受「不臣」所帶來的可能殺頭的政治壓力,還有經濟和社會地位方面的窘困。

王霸原先有一個朋友,叫令狐子伯,做了諸侯國楚國的國相。他的兒子沾了父親的光,做了個郡功曹。子伯叫兒子送一封信給王霸。這兒子乘著車馬,帶著隨從,雍容氣派。王霸的兒子正在地里幹活,聽說來了客人,就放下農具回了家。見到子伯的兒子,王霸的兒子竟緊張自慚,不能仰視。王霸見了,臉上不由露出愧色。客人走後,王霸躺了很久,悶悶不樂。王霸的妻子很奇怪,問怎麼回事。王霸開始還不肯告訴她。直到妻子問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王霸這才不好意思,說出了自己的心事:「我一向不比子伯差,剛才見子伯的兒子容貌服飾光鮮,舉動大方得體,而我的兒子卻蓬頭歷齒,不知禮節,見了客人自慚形色。父子恩深,我心裡感到難過啊。」

王霸的妻子說:「你自少年就追求清高的氣節,不羨慕榮華富貴。而今子伯的富貴怎能和你的清高相比?你為何忘了自己的宿志,而為兒女而感到羞慚呢?」

王霸一聽,立即屈身坐起,笑著對妻子說:「是這個理兒。」就這樣,兩人終身隱居。

王霸的妻子因為這個事情,被列入《後漢書列女傳》中。

這些人對平等的堅持,信念是起到了啟蒙和引導重要作用。但平等還是源於人類共同的天性,是所謂「普*世*價值」。而有的人個性又比較剛強質樸,在專制佔主流的古代社會也能夠堅持下來。

比如周黨。

周黨本有家產千金,可是很小就失去了父母,被族人養大,但對待他不是很好。周黨長大以後,族人又不還財產給他。周黨就到鄉與縣去訴訟,這樣才讓族人把財產還給他。得到財產之後,周黨卻把這些財產分給宗族各家各戶,而且把家裡的奴婢都遣散回家。之後周黨才出門到長安拜師學習。

早先,周黨所在地的鄉官鄉佐曾經侮辱過周黨,周黨一直都記恨在心。後來讀了《春秋》,明白了其中講的復仇的道理,於是就回到家鄉,與原鄉佐相約決鬥。兵刃相接之後,周黨被剌傷,暈死過去。鄉佐佩服他的勇與義,把他抬回去養傷,幾天後才醒來。醒來之後,周黨離去,從此後嚴格要求自己,努力修身養志,鄉親們都佩服他讚美他。

到了王莽篡位的時候,周黨假託有病,閉門不出。而後各地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強盜縱橫,不少郡縣被殘滅,而因為周黨的德行與名氣,盜賊經過廣武,都會繞過縣城,因而得以使廣武城完好無損。

周黨的經歷,可以概括為廢奴、決鬥、學術、隱居(含有影響地方公共事務)。這跟西方近代的紳士又何其相似。

周黨的經歷也可看出,隱士們實際並非無所所為。周黨的能力和作為,肯定比那個嚷嚷著要跟他比試的博士范升要強好多。只是因為他們「不臣」,所以為皇權所忌。他們的隱居,有的是被迫的。

在近代西方民主制度下,中國古代隱士們高尚的追求,卻不過是普通大眾都享有的基本權力。

當代西方,高尚之士不必刻意去隱居,反而可能成為達士,他們可以參加地方選舉,甚至成為總統,把自己的才能和報負施展出來。晚清郭嵩燾遊歷英美,評價它們的社會狀況說臻於儒家理想的三代之治。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他的評價,絕不為過。

曾經的帝制,是我們的國情。但走出帝制,也是我們的國情,而且是我們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嵎蠹識 的精彩文章:

TAG:海嵎蠹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