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盎格魯-撒克遜珠寶藝術欣賞,鼎鼎有名的薩頓胡頭盔你看了絕不後悔!

盎格魯-撒克遜珠寶藝術欣賞,鼎鼎有名的薩頓胡頭盔你看了絕不後悔!

公元4至5世紀期間,「民族大遷徙」的腳步向不列顛邁去,其中,日耳曼民族分支盎格魯—撒克遜人在當地建立了七個小王國,史稱「七國時代」,英格蘭王國的雛形就是由此而來。

日耳曼民族隨身攜帶著各種輕巧的藝術品,如編織品、金屬製品、珠寶和木雕。這些物品工藝精湛做工繁複,日耳曼民族的藝術在一定程度上被定義為動物風格,因為他們用動手物形態作為設計元素參考,再融合凱爾特人精湛的工藝,創造出抽象與自然、嚴謹規範與自由想像的獨特結合藝術品,其中的金屬製品與珠寶是今天主要介紹的內容。

在歐洲,「龍」,受到各個文明時期文化的浸染,前有希臘、巴比倫神話以至基督教,後有北歐神話、凱爾特文化以及英格魯-撒克遜傳說,這些精彩紛呈的傳說故事,突出了龍在西方文化史上的形象,對於維京和撒克遜人來說,西方的「dragon」與東方龍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即也是他們民族的圖騰,只是怎麼看都沒有我中華龍的霸氣與君臨天下的氣質,大概是因為在西方文化很長一段時間內,龍都是「邪惡、異端力量」的形象存在吧。下圖是龍形象的黃金胸針。

船冢文化:

在英格蘭薩頓胡發現了這條長27米,寬4.2米的戰船,裡面裝滿了珠寶,是對國王死後的禮葬。撒克遜船冢遵循了一個古老傳統,即將重要人物的用品與之一同下葬。這種習俗可能反映出對來世的關注,或者只是表達對死者的崇敬。出土的金銀製品做工精美工藝上乘,融合了鎏金、金銀絲細工、烏銀鑲嵌、寶石鑲嵌等技術。

撒克遜人使用的黃金帶扣,出自薩頓胡船冢。7世紀上半葉。黃金,長13.4厘米。

琺琅囊蓋

薩頓胡還出土了一件金琺琅加石榴石鑲嵌的囊蓋。囊蓋上有四組對稱圖案,各有不同特徵,表明它們來源並不相同:如斯堪的納維亞的紋樣、羅馬風格的扣針,甚至是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風格的裝飾,加之以當地鮮明的盎格魯-薩克遜風格。戰爭和政權更迭加速了遷徙,遷徙帶來文明的融合,不同文明之間聲勢浩大的交融、沉澱最終凝結在一件小小的琺琅製品上,以藝術品的形式被永久定格。

薩頓胡古墓最具代表性的發掘要數這頂頭盔了,原件已經損壞,下面的是複製品。它來自於公元7世紀早期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盔表面有動物裝飾和人物場景的裝飾嵌板。一個場景描繪兩名武士,頭戴有角的頭盔,手持短劍和長矛;另一個描繪一名騎馬的武士正縱馬踐踏一個穿盔甲的武士。頭盔最不尋常的特點就是面罩它有眼眶,上方鑲了一圈石榴石作為點綴,另外眉板和鼻子也做得十分妥貼:鼻子下面開了兩個孔,以便佩戴者可以自由呼吸透氣。

還有女士珠寶

特蘭西瓦尼亞撒克遜婦女佩戴的珠寶,它最早只是一個簡單的環扣,用來固定緊身胸衣,到了17世紀,它已經發展成為一件特定珠寶種類,雖然此時仍有固定胸衣的作用。但其主要功用已經逐漸變為擁有者的財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徵了。所以那些個動蕩歲月里,金銀珠寶從來都不是平民所能佩戴的。其實特蘭西瓦尼亞還有一個別稱或許你們更感興趣:吸血鬼的故鄉!

圖文整理:in or out 銘祥手工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銘祥手工記 的精彩文章:

唯美的英文愛情詩歌,每首都是故事

TAG:銘祥手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