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聽說李世民為劉邦報仇雪恥,李淵高興得親自給他彈琵琶

聽說李世民為劉邦報仇雪恥,李淵高興得親自給他彈琵琶

自唐朝建立以來,突厥就成為北方最大的威脅,李淵甚至還被迫向突厥稱臣,以換取爭奪天下的時機。這在胸懷大志的李世民看來,不啻於奇恥大辱。

然而,在成為皇帝後,李世民並不急於立即和突厥開戰,而是先發展經濟、增強國力。與此同時,突厥的頡利可汗開始驕傲自滿,實力一日不如一日。

公元629年十一月,李世民覺得是時候收拾突厥了,遂以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行并州都督李世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共十餘萬人,以李靖為主帥,張公謹為副,分四道討伐突厥。

這幾乎是大唐所能派出的最為豪華的陣容,帝國雙子星李靖和李世勣聯袂出戰,一些突厥小首領紛紛投降,突利可汗也主動入朝,成了唐朝的右衛大將軍、北平郡王。

第二年正月,李靖率領三千精騎從馬邑進屯惡陽嶺,夜襲定襄,大破之。頡利可汗大驚:「唐朝若不是傾國而來,李靖哪裡敢孤軍深入!」軍心大亂,一日數驚。

二月,李靖又大破突厥於陰山。大敗之下,頡利可汗故技重施,派執失思力入朝請降。李世民同意了,讓鴻臚卿唐儉先去安撫頡利可汗,然後讓李靖前往迎接。

實際上,此時的頡利可汗還有數萬人馬,請降不過是權宜之計,他想拖到春天草青馬肥時逃往漠北。對於頡利可汗的小九九,李靖洞若觀火,與李世勣商量道:

「頡利雖然失敗了,但他的主力仍在,若讓他跑到漠北,再集結部族,道路如此之遠,很難追上他。如今受降的詔書已下達,他們一定放鬆了警惕,若帶領一萬精兵,只需要20天的糧草,就可以生擒頡利。」

李世勣贊同李靖的計劃,李靖又將計劃告知了副帥張公謹,張公謹卻猶豫道:「詔書已經允許他歸降了,使者也在他們大營,怎麼還能進攻呢?」

李靖回答道:「這就是韓信之所以破齊的關鍵所在,失去一個唐儉算什麼!」於是,李靖違抗聖旨,連夜出兵,悄悄的靠近頡利可汗大營,李世勣隨後策應。

頡利可汗見到唐儉等人後,果然放鬆了警惕。李靖讓蘇定方率領二百騎兵為先鋒,發動突然襲擊,然後自己大舉壓上,突厥潰不成軍,被斬首一萬餘級,被俘男女十萬餘口。

頡利可汗帶領剩下的一萬餘人突圍而走,欲逃亡漠北。未料,李世勣早已守在磧口,頡利可汗完全沒有突破的機會,又損失慘重,只和剩下的幾個人落荒而逃。

聽說頡利可汗遭遇大敗,突厥以及北方草原的其它部落首領紛紛來到長安,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不久,頡利可汗被一個小可汗俘獲,送往長安。

閑居深宮的李淵聽說頡利可汗被生擒,不禁感嘆道:「漢高祖曾經被困白登,不能報仇雪恥;如今我的兒子能滅突厥,我託付得人,又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確實,以劉邦之雄才大略尚且不能奈何北方的匈奴,而漢武帝雖然擊敗了匈奴,卻從沒有生擒過匈奴大單于。某種程度上,李世民也算為劉邦報仇雪恥了。

這就是唐朝的胸襟和氣魄,雖然我們李家不是漢朝的皇族後代,但我們同為中原王朝,你們曾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欺辱的歷史,我們同樣銘記於心,時刻不敢忘懷。

藉此機會,李淵主動邀請李世民和重臣十餘人以及諸王、妃、主一起到凌煙閣聚會,父子之間多年的隔膜一掃而空。酒酣耳熱之際,李淵親自彈琵琶,李世民欣然起舞,公卿互相敬酒,一派其樂融融,直到半夜才散。

這是一幅多麼溫馨而感人的場面,歷經數百年的分裂和戰亂,神州大地終於重建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不僅恢復了漢朝的昔日榮光,實力還更上一層樓,也更具包容性。此時此刻,沒有劉氏,沒有李氏,也沒有外族,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華夏民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看李世民君臣相處之道,帶你解讀何為貞觀之治
一千多年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這些話仍然振聾發聵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