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萬公里西行路,他駕駛導彈發射車試驗作戰能力

2萬公里西行路,他駕駛導彈發射車試驗作戰能力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當過兵的人,總是對老班長念念不忘。迎難而上的身影里,看得到他們的樣子;鐫刻榮光的傷疤里,看得到他們的樣子……對老班長來說,歲月抹不掉兵味,征途如星辰大海永遠不老。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征途不老

二級軍士長朱紀華

鹽漬的「年輪」

郭陽 張洪亮

朱紀華

午後熱辣的陽光炙烤著戈壁,極目遠眺駱駝刺零星分布,頑強地宣誓生命的尊嚴。

朱紀華一腳踩在地表溫度逼近70℃的沙礫上,能明顯感受到像有一團火從腳底板躥到脖子根,豆大的汗珠不聽使喚地從額頭滾落。

「駕駛室溫度升到40℃了,今天我先來!」朱紀華紮緊腰帶,對旁邊的戰友孫迪使了個眼色,一個箭步搶先鑽進主駕駛室。

雙腳踩實,插上鑰匙,旋動打火……對這個重複上萬遍的動作,朱紀華每次都精神振奮,似乎打火裝置引發的壓根不是發動機引擎,而是遍布他全身的每一處神經。

甘肅敦煌——昆崙山口,在這條2萬公里的西行之路上,朱紀華和戰友孫迪已度過100多天時間,從料峭寒冬到炎炎夏日,踏過的草原、戈壁無數,經歷的揚沙、風雪不停,但始終有兩張堅毅的面孔前行在一隊人群前方。

新型號列裝在即。作為載運國之重器的新型導彈發射車在定型之前,需要設計、生產和使用三方會同進行一系列嚴苛的試驗,檢驗性能指標的同時,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朱紀華所做的,就是代表參加試驗的一線部隊,試驗這台新型裝備在高溫、乾燥、高原、高寒等極端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爬坡能力、轉角半徑、制動距離……車輛緩緩啟動,朱紀華神情專註,不斷觀察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大傢伙的一舉一動。

23年前的事仍清晰如昨。「教練,半聯動是啥意思?」「車輛起步時突然熄火怎麼辦?」還是新兵的朱紀華因為腦子活泛、聰明好學,被營里一眼挑中,下連不久就派往集訓隊學汽車駕駛。結業考試那天,他不負眾望全優通過所有課目,讓同批學兵狠狠羨慕了一把。

「小朱,取得成績可不能到此為止啊,你要記得,咱導彈部隊,能開大型裝備車那才叫牛。」教練臨別前的囑託,讓朱紀華腦中不斷閃現一個畫面,那就是手握方向盤操控導彈發射車,破冰揚沙轉戰南北。

看著胸前汗水浸過的鹽漬一圈圈擴大,就像不斷形成的年輪,讓年近不惑之年的朱紀華感慨不已:開過2種大型號導彈運輸車參與10餘次大型演習發射任務,獲得過全軍優秀士官人才二等獎,這些都已是過去。唯有繼續拓荒尋路,才能走到目所不及的地方。

眼前這塊試驗場地滿是碎石沙礫,沒有一點人車走過的痕迹。車輛一路顛簸向前行進,為了不誤碰到油門,朱紀華不得不讓右腳尖向上勾起。但長時間小腿和腳踝承壓,他明顯感覺右腿有些抽筋,繼而一陣疼痛,他表情痛苦地把車穩穩停下。一旁的孫迪見狀,剛要開口詢問情況,他擺擺手示意拿來筆記本,然後寫下「墊高腳跟位置5厘米」的建議。「這種路麵條件真沒開過幾次,我緩一緩多試幾次,爭取多列幾條。」寫罷,他卻沒有絲毫「讓位」的意思。

「老型號駕輕就熟,不代表接觸新裝備就一通百通。」雖然和老裝備「廝守」多年,朱紀華在對待新裝備上不敢懈怠,「多熟悉一秒,就會有不一樣體驗,為其他人儘快上路提供參考經驗。」

車行至海拔4700多米的昆崙山口,有一條通向遙遠雪山的天路。在這條路窄、坡陡、彎急的路上,朱紀華來來回回跑了近30天。超過人體承受限度的發動機噪音,長久地在朱紀華耳邊轟鳴,讓他的聽力受到很大損傷,左耳甚至經常出現失聰的癥狀。一直以來有的慢性腸炎,在高原惡劣的環境下反覆發作,讓他體重暴減30斤。孫迪看在眼裡,主動要求多分擔點訓練時間,朱紀華車下滿口答應,可一上車看到方向盤,就像鐵塊遇到磁石,硬是抓住不放。

從任務區回到旅里,朱紀華被連日的奔波生生擊倒,醫生建議他住院全面檢查身體狀況。可就在辦理住院的時候,他從戰友口中得知兄弟單位將在一周後執行實彈發射。

「實彈發射場是學習觀察裝備性能最好的地方,我不能讓這麼好的機會白白溜走。」他二話沒說,偷偷從醫院溜走徑直往單位趕。

匆匆忙忙,朱紀華再次踏上西行之路,他的身影在陽光下瘦長卻挺拔……

心聲

胸膛里永遠有激情

朱紀華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無論兵齡長短,都應時刻保持潮頭踏浪的激情,這樣才能走得遠、打得贏。

四級軍士長王永峰

「韌」性到底

嚴岩

入夏氣溫陡升,一股股熱浪撲面而來,讓人呼吸急促。

那顆未爆彈彈體靜靜躺在土中,保險銷已拔出,此時任何微小的觸動都可引發爆炸。重達80斤的排爆服內,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爆破技師王永峰早已是滿頭細密的汗珠,他與副手正一步步抵近彈體,準備放置炸藥進行誘爆。這時,副手不小心腳下帶起小沙礫,飛向了彈體。

「卧倒!」王永峰朝著彈體反方向一把將副手按倒在地,時間彷彿戛然而止……

爆破危險無處不在,每一秒都是技藝與心理素質的考驗。這項工作王永峰一干就是15年,用他自己的話說:「危險是有,但咱拼的就是『韌』性,對爆破有種執念。」

那年夏末,塞外壩上的炮兵陣地火舌噴射,一枚未爆炮彈召喚著王永峰走上「戰場」。

暮色濃重,他一人抵近現場小心勘查,大雨突然而至給爆破工作增添了不少難度。他一手拿手電筒,一手用隨身攜帶的小型探測器對雜草深處斜立的炮彈進行檢測,確認炮體穩定後,再用小鍬一點一點對炮體進行挖掘。

「要不要等雨小點再作業……」天邊又響起一陣驚雷,雨珠串成線反覆敲打著大地。

只見王永峰繼續小心謹慎地將炮體橫置,有條不紊地在引信部與戰鬥部安裝起爆器並將其中裝滿炸藥,他接著用電雷管將兩個起爆器進行串聯。隨後,拖著那近百斤的濕重行頭,王永峰跑到了200米外的起爆點,按下紅色按鈕,夜色中閃著亮光的炸點猛烈燃燒……

前年,王永峰遠赴賴比瑞亞執行維和任務,我國工兵任務區內不時發現因當地武裝衝突留下的彈藥需要爆破。外軍彈型與我軍彈型差異較大,王永峰利用休息時間走訪駐地各國友軍請教彈藥問題,一心撲在了爆破研究中。地球的另一端,妻子腹中的雙胞胎突然出現了早產徵兆,相隔萬餘公里,王永峰把無法陪伴妻子渡過難關的虧欠化作執行任務的動力。

工兵連正在進行修路作業,挖掘機突然挖出一枚小型陳舊彈體,這突發情況讓大家的心頓時懸了起來。

「我見過類似彈體,我來爆破!」做好了爆破準備,王永峰朝著彈體「摸」了過去。一番觀察後,他發現這枚彈體與友軍介紹過的一種彈體結構非常相似,銹跡斑斑的引信暴露在外,已經開裂,稍一碰撞就可能爆炸。王永峰帶著副手動作輕緩地對彈體布設起爆線路,動作精細得宛如一台外科手術,經過半小時的緊張操作,這枚「未知」彈體成功爆破。

幾次化險為夷的爆破經歷讓王永峰成為聯合國任務區內小有名氣的「爆破專家」,那枚閃亮的「維和勳章」就是他給妻兒最好的禮物。

目光再回到不久前的這次任務。小沙礫的碰撞並沒有引爆彈體,「王技師,咱要不要……先撤回去……」副手從地面爬起略帶緊張地問道。

「擊針應該還沒有擊發火帽,你先回撤,我來繼續作業!」王永峰雙手沉穩,依舊按部就班地鋪設引爆裝置。時間點滴流逝,「隆——」一聲悶響,險情宣告解除。

「說完全不怕那是騙人的,可心裡有種執念,這『硬骨頭』咱肯定能啃下來!」走下爆破場,王永峰一邊摘下那滿是汗水的頭盔一邊對副手說道。

還有一年將滿四級軍士長的服役期,這個經歷險情數十次、爆破彈藥上千枚、3次榮立三等功的硬漢,說他要繼續堅守在戰位上,「韌」性到底!

(圖片攝影:李長毅)

心聲

老兵本色是擔當

王永峰

每一次和死神掰手腕的底氣,不僅源自日常的千錘百鍊,更源自軍人的使命擔當。越是危險越向前,才是老兵本色。

二級軍士長周曉鋒

心中有擂台

周賢軍 鄧一寒

「預備——開始!」400米障礙場上,一邊是兩個「細拐」的「小鮮肉」,一邊是肩扛三道「粗拐」的「老臘肉」,一場新老兵的擂台賽正在進行。

「楊琦,1分55,老周,1分50。行啊!寶刀未老!」

老周名叫周曉鋒,第75集團軍某旅二級軍士長,某連隊通信技師,特級無線電手、一級駕駛員,榮立三等功5次。當兵24年的周曉鋒,別看年齡長,卻喜歡和年輕人較勁。

按理說年齡越大,體能下降得就越厲害,可周曉鋒不僅不降,反而越搞越厲害。武裝五公里20分鐘以內、400米障礙2分鐘不到、單雙杠全優……

一次軍事基礎課目尖子比武,已過而立之年的周曉鋒聽說後第一時間報了名,與一群20歲出頭的年輕小夥子比身體素質,戰友們都認為他是自討苦吃。

「每個人心中都要有個擂台,怕輸你永遠別想贏。」周曉鋒知道拼身體他很難有什麼優勢,愛琢磨的他決心從腦力上下功夫,同樣一個動作,怎樣做更省力更迅速,是周曉鋒每天思考的問題。誰能想到,32歲的周曉鋒竟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奪冠,成為賽場最大的「黑馬」。

老周不僅喜歡和年輕人拼體能,還喜歡和他們拼頭腦。

上級組織參謀業務技能培訓,已經轉改二級軍士長的周曉鋒又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主動要求參加。但是電腦操作,對於僅有初中文化的周曉鋒來說卻成了最大的「攔路虎」。

「這次跟不上『節奏』了吧,老周。」面對戰友的唏噓,周曉鋒笑而不語。他每天第一個到機房,最後一個離開。「那段時間沒有在凌晨1點以前睡過覺。」周曉鋒堅信勤能補拙。

每次訓練他都隨身帶個筆記本,看到其他人有好的「絕招」就記下來,課下一有時間就向授課教員「取經」。

最後結業考核,周曉鋒以13個課目全優的成績畢業,被評為「優秀學員」,又一次讓戰友們刮目相看:「這個老周,我打心底里服。」

老周年紀越大越喜歡較勁。

2017年7月,建軍90周年朱日和閱兵訓練,年過不惑之年的周曉鋒哪肯放過這樣絕佳的「擂台」。風沙漫天的朱日和讓周曉鋒患上了急性角膜炎,鮮紅的血絲已經布滿了他的整個眼球。醫生建議短期內最好休息,否則會影響視力,他卻用清水洗了把臉,又重新回到了方隊。

老周身板再硬,也有吃不消的時候。原本能盯著太陽長時間不眨眼的他,堅持不到10秒就眼淚直流。但他白天鉚在訓練場加練,晚上就到衛生隊做治療,從未缺席一次訓練。

鐵翼飛旋,車輪滾滾,風展紅旗如畫。閱兵當天,周曉鋒目光如炬,身姿挺拔,昂首挺胸站在戰車上接受習主席檢閱。

「周班長,這麼老的兵,咋還這麼拚命干?」400米障礙場前,下士小劉看著累得氣喘吁吁的周曉鋒很是不解。

「只要還在部隊一天,我就會一直和你們較勁下去,讓你們壓力山大。」周曉鋒從容地笑道。

(圖片攝影:余小平)

心聲

當好排頭兵

周曉鋒

年齡大不是懈怠退縮的理由,只要有一顆不老的心,也能煥發青春。不論何時都當好排頭兵,這樣的老兵才有擔當。

四級軍士長蘇國瑞

闖山「鋼鐵俠」

王子冰

姍姍來遲的春色覆蓋阿爾泰山南麓,位於深山裡的季節性哨所即將進駐。突然一場暴雨,通往哨所的山路上鋪滿了泥濘。

機械轟鳴聲中,只見蘇國瑞坐在駕駛室內,忽前忽後地操作著操縱桿,如鋼鐵巨獸般的挖掘機在半山腰穩步推進。

每年進駐前的探查開路必不可少,尚未融化的雪丘、橫在路間的枯樹、山坡滑落的巨石……困難重重的探路之行是名副其實的「闖山」之旅。

蘇國瑞個子不高,方臉寬額,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夾雜著河南人特有的淳樸鄉音。

「上灶能掂大勺、上路能開機械、上工地能畫圖紙」,入伍16年,蘇國瑞從事過多個專業,干一行鑽一行,先後自考了高級廚師、工程機械修理技師和國家二級建造師資格證,成了每個崗位上都首屈一指的專業能手。不過駕駛工程機械,是蘇國瑞最有成就感的事。

有一年駐地雪災,許多牧民被困深山,剛參加完上級裝備操作培訓的蘇國瑞隨連隊前往救援。他駕駛的裝載機走在車隊最前方,一邊推雪一邊前進,但由於對山區路況不熟,加上操作技能不強,一路上裝載機接連遭遇熄火趴窩、誤下路基諸多狀況。距上級要求抵達災區的時間越來越近,身後載滿救災物資的車隊急得沒招兒,官兵索性跳下車用鐵鍬挖開積雪,折騰了幾個小時總算疏通了道路。見到望眼欲穿的被困牧民,蘇國瑞掬了一捧雪狠狠搓了一下臉:「下次絕不能掉鏈子!」

下了狠心,撂下狠話,蘇國瑞自然對自己也狠起來。除了在日常操作訓練中不斷練習路基填築、直線開挖、旋轉定位、正反手操作、清理障礙等內容,他還熟記防區地形,跟著巡邏官兵把每一條執勤道路走了一遍,記錄了一大本的路況數據,操作推、裝、鏟、平、壓等多種工程機械,圓滿保障了光纜施工、支援地方建設、修建邊防道路等任務20餘次。無論是深冬的冰峰雪谷還是開春的深山老林,每次駕駛機械的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工程機械在他手中如臂使指,成了官兵交口稱讚的闖山「鋼鐵俠」。

蘇國瑞是團里工程機械專業兵齡最「老」的兵,完成過的大項保障任務足夠他躺在成績簿上直到退伍。但他就是閑不住。有一次,他和友鄰單位的修理技師聊天,聊到某型裝載機因不適應北方的嚴寒和風沙天氣,容易造成發動機缸筒和活塞磨損間隙過大,會導致活塞環斷裂。這個很早就被人發現的問題戳到了蘇國瑞的「痛」處,他深知駐地春夏季節風沙大,工程機械經常到沙漠執行任務,解決了這個問題,機械豈不是如虎添翼?

說干就干,當天他就找來了某型裝載機的總成圖和電路圖,帶著徒弟王鵬鑽進了修理間。

前不久,團里派裝載機進入阿克庫姆沙漠,幫助官兵疏通進哨道路,蘇國瑞改裝的雙重過濾進氣系統發揮了很大作用。

「你已經是老師傅,是時候讓徒弟們顯顯身手了!」連長彭亮亮找他談心時帶著自己的考慮,徒弟們總要熟悉防區的山間路況,他自己身兼多崗,也要抽時間照顧下隨隊的妻女。本來已經應允這次哨所進點交給徒弟王鵬保障,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他終究是放心不下:「年底就要退伍,就讓我再闖一次山吧!」

(圖片攝影:徐明遠)

心聲

高歌到最後一個音符

蘇國瑞

軍旅是一首戰歌,從開篇舒緩到尾章激昂。高歌到最後一個音符,戰歌才會回味悠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14位網站負責人高手過招!揭秘媒體「四力」如何提升
那個遠方的姑娘,你還好嗎?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