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阿拉伯帝國崛起之前,阿拉伯半島是個什麼情況?

阿拉伯帝國崛起之前,阿拉伯半島是個什麼情況?

阿拉伯人把伊斯蘭教興起前的時代叫做「蒙昧時代」,特指阿拉伯人沒有天命、先知和天啟經典的時期,以示同伊斯蘭時代的區別。

「蒙昧時代」的阿拉伯半島的歷史,從廣義上說可以分為南北史。

南部阿拉伯人的歷史,因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被成為「阿拉伯福地」,是著名的香料產地和商品轉運中心,有過馬因王國、薩巴王國、希木葉爾王朝等地方政權,曾遭受來自非洲的阿比西尼亞(今天衣索比亞)入侵,後來波斯人擊潰阿比西尼亞駐軍控制該地區。

北部阿拉伯人的歷史,歷史資料更為匱乏,古代埃及、亞述、波斯以及《希伯來聖經》中都提到過中部和北部的阿拉伯游牧民。南部阿拉伯人的大批北遷,開始大規模的民族融合,歷史上的加薩尼王朝、萊赫米王朝、肯德王朝都是南部阿拉伯人部落建立。

「蒙昧時代」的阿拉伯半島的歷史,狹義的講就是北阿拉伯人。主要是希賈茲和納季德的阿拉伯人,大多數是過游牧生活的貝都因人。他們與南阿拉伯人不同,沒有自己的古代文化,從未建立過統一的國家,長期停滯於氏族社會中。

阿拉伯半島位於亞洲的西南部,北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接阿拉伯海,西臨紅海,東瀕波斯灣,面積達3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半島自古戰略位置重要,是東西貿易的主幹商道,境內多山脈和高地,尤其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脈分布在阿曼灣西岸,成為阻擋海洋濕潤空氣的天然屏障,導致半島約有40%的地區是沙漠。

半島的氣候特徵明顯,就是乾旱和炎熱。但是各地因地理條件不同,存在明顯的差異,沿海地區冬夏氣溫差異較小,內陸地區僅晝夜的溫差就很大。

地理的差異,導致古代阿拉伯半島形成鮮明的對照經濟區域:沿海地區有灌溉農業和香料貿易,中部和北部地區則是逐水草而居的貝都因人。

伊斯蘭教傳播前的100多年,阿拉伯人正處於連綿不斷的部落戰爭之中。這一時期,約是公元500-622年,在阿拉伯詩歌中被叫做「阿拉伯人的日子」,即部落戰爭時期。

在「阿拉伯人的日子」里,各部落為爭奪牲畜和水源而引發爭端,有跡可循的大大小小的爭鬥就有1700多次。

最早且最有名的部落戰爭是「白蘇斯戰爭」,起因是台格利卜部落酋長射傷伯克爾部落的一隻母駱駝,雙方戰爭延續40年。

還有一次著名戰爭是菲賈爾戰爭(公元575-590年),戰爭發生在禁月期間,又叫違禁的戰爭。戰爭的一方是麥加的古來氏人、克那奈人,另一方是海瓦精人,據說時年14歲的穆罕默德就參加過其中一次戰役。

部落戰爭促進部落走向更大規模的聯合,戰爭產生的災難性後果引發人們對超越部落的權威需求,這正是伊斯蘭教興起的歷史前提。

在伊斯蘭教興起前的阿拉伯半島,只有3座比較重要的城市:麥加、麥地那和塔伊夫。其中,「麥加」的名稱來源於南阿拉伯語,意為「聖地」。麥加地處商路的交叉口上,有一眼水源潺潺的滲滲泉和一座古老的聖寺克爾白。

麥加的古來氏人大約包括20個氏族,核心叫「內部古來氏人」(也叫「聖寺周圍的古來氏人」),其他氏族叫「外部古來氏人」。在麥加的周圍,還有一些結盟或者依附的貝都因部落,他們被叫為「古來氏阿拉伯人」。

麥加的聖寺克爾白是部落統一的象徵,部落議事會就設在那裡,並且各氏族的聖石都供奉在寺內。後來隨著麥加的繁榮和集市的興盛,克爾白逐漸接納越來越多的其他部落神靈,也成為許多部落的祭祀和聚會的地點。但是,麥加的社會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貿易財富利益的日益偏重讓貴族拒絕履行那些有損利益的傳統義務。

於是,穆罕默德向信奉拜物教的部落貴族挑戰,在麥加光復後,帶人把聖寺克爾白內的偶像全部搗毀。在短短的23年時間裡,穆罕默德建立起信仰安拉獨一的伊斯蘭教,以及以宗教為基礎的社會組織,突破氏族制的外殼,奠定統一的阿拉伯帝國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知識精選 的精彩文章:

全國一卷10省份分數線
為什麼太平洋與大西洋海水截然不同且不相融

TAG:地理知識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