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陶瓷修復人才來漢「練手藝」

全國陶瓷修復人才來漢「練手藝」

「青花瓷彩繪如何修復成原狀?龍泉窯釉面氣泡如何模仿?出水古瓷被腐蝕釉面如何修復?3D列印技術在古陶瓷修復中如何應用?……」 20日上午,國家藝術基金「古陶瓷修復青年人才培養」培訓班在湖北工業大學開班,面對難得一見的國內多位頂尖古陶瓷修復專家,來自全國文博系統和高校的30名學員爭相提問。

這30名學員來自北京、天津、內蒙古、福建等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他們中有15人帶來需要修復的古陶瓷31件。未來1個月,每名學員需要獨立完成至少一件文物的修復,提交至少一篇古陶瓷修復領域的學術論文。

湖北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陶瓷類文物硬度高、脆性大、易破碎,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顯示湖北省國有單位收藏的18.7萬件陶瓷文物里,有近半數存在破損情況,亟待保護修復。然而,我國古陶瓷保護修復領域長期人才短缺、理論研究不足,且古陶瓷修復文獻資料少,長期師承製也導致古陶瓷修復技藝更傾向於言傳身教,嚴重限制了技藝的發展。

開班儀式上,曾參與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拍攝的故宮博物院館員、文物修復專家紀東歌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以故宮所藏37萬件(套)古陶瓷為例,其中需要修復的量也很大,以現有的修復隊伍,到大家退休時還修復不完。此外每年還不斷有大批出土古陶瓷需要修復,如故宮目前和河南、江西的合作修復項目,古代落選的御窯瓷器在當地集中敲碎掩埋,如今大量出土,修復工作量就很大。

紀東歌說,故宮的古陶瓷修復在全國有人才和設備的優勢,如有專門的古陶瓷保護研究基地,有許多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古陶瓷研究人才,有先進的科研設備。在古陶瓷「病害」、「病灶」的檢測階段,使用了X光、CT檢測,使用不同於檢查人體的頻率、波長,檢測古陶瓷的內部結構,陶瓷內部裂隙的長度都可以測量出來。

來自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李劍告訴長江日報記者,這次他帶來了4件宋、明出水瓷器,這4件瓷器出自浙江龍泉窯和福建的瓷窯,都是當年外銷海外,在南海沉船落水的。其中的宋代青釉出筋小碗,不僅碗口有殘缺,還剝釉,表面有凝結物;另一件明代龍泉洗碗有多處磕缺,也存在剝釉和表面有凝結物。如何提高出水古陶瓷的修復質量,是他這次來武漢要重點學習研究的課題。(武漢晚報 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魏正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發布 的精彩文章: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暨信息技術專場在光谷舉辦
5G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湖北今年將建243個5G基站

TAG:武漢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