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有 30 年歷史的「香港唱片」關店,香港的唱片業愈發慘淡

有 30 年歷史的「香港唱片」關店,香港的唱片業愈發慘淡

有 30 年歷史的「香港唱片」關店,香港的唱片業愈發慘淡

因為實體唱片不景氣,有 30 年歷史的唱片店「香港唱片」從 6 月 27 日起將關閉位於香港金鐘太古廣場的門店。這家門店存有超過 20 萬張光碟。而「香港唱片」另一家在尖沙咀海港城的門店,也有關店計劃。《南華早報》將「香港唱片」的關店稱為「對香港實體唱片的最近一次打擊」。

有 30 年歷史的「香港唱片」關店,香港的唱片業愈發慘淡

香港唱片有限公司的創辦人蕭勁展曾是香港管弦樂團的小提琴手。 1985 年因為手臂受傷,他退出樂團,在金鐘廊一間不到 20 平米的鋪頭裡開了一家名為 「Doremi」 的唱片店。 1989 年,Doremi 搬至金鐘的太古廣場,在 1990 年代改名「香港唱片」。

這段時間也是香港唱片業的黃金時期。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香港會總裁馮添枝在此前接受《明報》採訪時說,1989 年香港唱片的本地銷售額在 25 億港元,其中 65%-70% 都是本土出品,出口銷售額在 10 億港元。卡拉 ok 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唱片業的發展。

刊發在《明報》2006 年 6 月 25 日的一篇文章回憶了 80 年代遍布在香港的唱片店。包括四海沖印唱片店,亨利唱片公司,偉倫唱片公司。這些唱片店出售主流唱片,也出售進口碟和進口的原裝音樂影帶,同時開設租帶服務。門店大小不一,有大型唱片公司旗下的分店,也有幾平米只存放 100 張黑膠唱片的小鋪頭,音樂雜誌和樂隊周邊也一道銷售。

旺角信和唱片交易所,當時在地庫里出售各種經典唱片的混音版本。信和唱片交易所至今仍然是唱片和二手唱片店最重要的聚集地。香港本土樂隊 My Little Airport 寫有一首《去信和賣碟》。

不過,從 1990 年中期開始,香港唱片業就急速衰落。根據《明報》統計的數據,香港唱片的本地銷售額在 1995 年下降至 16.8 億港元,1999 年至 9.8 億港元,到了 2013 年,算上唱片、卡拉 OK 和 itunes,不足 4 億港元。其中本土出品的只佔 50%,銷往海外的「不值一提」。香港流行音樂昔日的影響力也不再。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總裁馮添枝將其歸咎於互聯網及版權法落後,和 1991 年出現的盜版 CD 工廠。

有 30 年歷史的「香港唱片」關店,香港的唱片業愈發慘淡

2004 年 4 月,包括張學友在內的幾位香港歌手公開呼籲拒絕盜版和非法下載。張學友把當時發售的一張專輯包裝設計成一本 80 頁的書,希望吸引聽眾購買。2006 年 3 月,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分會下屬的 7 間唱片公司起訴一位互聯網用戶非法上下載版權歌曲。

但這些努力效果甚微。由於唱片市場持續不景氣,國際唱片業協會在 2006 年調整了統計銷量的標準。在 1970 年代到 1990 年代,本地金、白金和雙白金的銷量標準分別為 3 萬張,5 萬張和 10 萬張及以上,但新的標準為 1.5 萬張,3 萬張和 6 萬張及以上。唱片公司也出現問題。百代唱片停止在香港製作唱片,環球和華納唱片減薪裁員。

「香港唱片」店在 2000 年前後的運營情況還不錯,頂峰時期在全港開出了三家店,有大約 2000 平米。因貪污案正於獄中服刑的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是個古典樂迷,於 2005 年到 2010 年在「香港唱片」消費了 200 萬港幣。除了銷售唱片,這裡也是一些歌手簽售新唱片的場地。

2016 年 6 月 28 日,「香港唱片」在太古廣場的門店擴張,搬到同一個商場的220 號。新店面積更大,有大約 400 平米,出售的唱片里 75% 為流行音樂,25% 為古典和爵士樂。創始人蕭勁展在當時接受 HI FI REVIEW 採訪時還躊躇滿志,他說:「我們是香港 30 年品牌。希望從外地來的朋友,在他們的香港印象里,有『香港唱片』。」他同時提及了唱片店新增的 VR 遊戲,似乎這會是一項不錯的創收。

不過,在上周三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蕭勁展說,「香港唱片」在過去三四年里一直在虧損。「過去 10 個月的運營環境尤其糟糕。這個行業是沒有未來的。」

在香港,最大的唱片店品牌是 HMV。HMV 於 1921年由英國作曲家埃爾加在倫敦牛津大街363號創辦,之後在全球開出了 275 家分店。在 2011 年 7 月 4 日,HMV 位於香港最大的分店,中環中建大廈門店因租金過高而關閉。在全球其他市場,這個老品牌也遭遇虧損。

私募基金AID Partners 在 2013 年買下了 HMV 在香港和新加坡的業務,把它改造成了生活方式品牌。2015 年年底,HMV 在銅鑼灣開了一間三層樓、超過 3000 平米的旗艦店。門店很酷,最頂層有遊戲區,有餐廳和吧台。其餘兩層出售音樂和娛樂產品,和誠品書店一樣,也出售各類生活方式物件。

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這家私募基金的負責人說,人們不僅可以在這裡買到音樂,也可以在這裡社交。他強調說,HMV 維持現狀是無法活下去的,所以需要改變它。他還指出了實體唱片的新機會是更小眾、但更考究的黑膠唱片。在香港, HMV 是最大的黑膠銷售商。

「香港唱片」還是一家標準唱片店。在它即將關閉的太古城店,店面設計簡潔,看起來就像圖書館。創始人蕭勁展曾說,入駐太古廣場,是因為太古「想營造一個文化角落的形象」。玻璃門上的聲波形狀是朗讀「Hong Kong Records」時的聲波波形。

有 30 年歷史的「香港唱片」關店,香港的唱片業愈發慘淡

太古廣場店目前尚有 1 萬張 CD、DVD 及黑膠唱片。蕭勁展稱,他正在逐步處理這些存貨,會有 20 名員工,4000 名會員受影響。蕭勁展沒有提及「香港唱片」的網店。「香港唱片」開設有官方網站,支持線上購買。2012 年香港唱片還開通了微博,同時有官方的微信公眾號。但和微博一樣,2017 年 11 月後停止更新。

信和唱片交易所的一些門店因為租金過高而關閉後,會轉到網上銷售。

題圖來自 GIP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有 8 個長得很像的詞,你的社交網路病是不是被說中了?
羅伯特·麥基:故事淺薄,往往是因為作者認為受歡迎比真實更重要|書房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