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牡丹江寧安的這個塔,是國家一級文物,好多人還不知道!

牡丹江寧安的這個塔,是國家一級文物,好多人還不知道!

年代:唐代渤海國塔;形制、特點:玄武岩石雕燈幢;現狀:原塔剎已失, 石燈塔,又名石燈幢或石浮屠,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渤海鎮西南的興隆寺(南大廟),坐落在大雄寶殿前。為國家一級文物。

古寺中的石燈幢,其稱為石燈、石塔、石香爐、石燈籠等。此塔幢是唐代古渤海國時期保存下來的唯一完整的著名佛教石雕藝術品。原高為六點四米,後因原剎損壞,現高六米(一說十六米,如百度資料等均稱為十六米,疑為誤判--安東老王注),是用十二塊經過雕鑿的玄武岩雕琢迭築而成。全幢雕刻細緻。由塔剎、相輪、塔蓋、塔室、蓮花托、中柱石、蓮花座和底座等部分組成。塔蓋形似亭榭,八角攢尖,雕刻蓋脊和瓦壠。塔室鏤空,亦為八面體,與塔蓋相接處雕刻斗栱,具有我國木構特點。

石燈幢基座為八角形,束腰上刻有唐武門。基座為蓮瓣覆盆,上面立著粗壯的圓柱。柱上置一朵盛開的巨蓮,撐托著八角形的燈室,燈室上覆蓋著圓形尖狀類似屋頂的燈罩。整個石燈雕刻別緻,比例勻稱,碩壯有力。

塔室八面各刻長方窗孔,其上又有小窗孔。中柱石之上的蓮花托是仰蓮,之下的蓮花座是覆蓮,均刻三瓣花片,層層重迭、猶如巨蓮盛開。渤海盛行佛教,而石燈塔是典型的佛教石雕藝術作品,是渤海具有代表性的石雕珍品,也是渤海文化接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實物例證。其雖歷千餘年風雨剝蝕,仍然保存完好。

塔友七寶莊嚴認為,此塔的形制很像五輪塔,只不過基座較高,塔身為八面體且鏤空。這可能是唐朝文化與渤海地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佛教藝術與地區特點的自然融合的結果。是故稱為石燈塔。

q親,看完可以右下角「寫留言」談談您此時想法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牡丹江論壇 的精彩文章:

TAG:牡丹江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