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德國的公立和私立學校

淺談德國的公立和私立學校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先來看看數據。

上圖顯示,從1992年到2012年,德國私立學校的數量幾乎翻了一倍。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在同一時間段,私立學校學生的比例從5%不到增長了約8.5%。一項2016/2017學年的統計表明,德國平均每11個孩子中,有1個孩子上私立學校,這個比率相對於其他歐洲國家和北美國家來說是很低的。

1

什麼是私立學校 (Privatschule)

簡言之,非政府辦學、非稅收支助的學校就是私立學校。學校的承辦方可能是教會組織、社會服務機構(比如Caritas)、俱樂部、公司(比如大眾)或者個人。

無論承辦方是誰,所有的私立學校都會受到國家的監督和州法律的約束。私立學校可以有不同的理念和教學重點,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理念有華德福、蒙特利索,教會學校和國際學校也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案。

從教學方案和財政來源來看,私立學校一般來說可以歸兩類:替補學校(Ersatzschule)和補充學校(Erg?nzungsschule)

(名詞翻譯得不好,請多多包涵)

Ersatzschule

Ersatzschule的教學內容與公立學校相同,但有權利實踐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可以頒發德國的高考(Abitur)證書。

與公立學校相同,他們也從政府獲得辦學資金,資金量與當地政策和教學形式有關,但不能覆蓋所有的費用,所以都會收取學費。

在很「社會主義」的德國,學費經常是與父母的收入成正比的,一般情況下,60歐到幾百歐不等。

Erg?nzungsschule

Erg?nzungsschule提供公立學校不能提供的課程內容,但是沒有頒發高考(Abitur)證書的資格。學生可以通過第三方機構獲得Abitur。由於完全沒有來自國家的經濟補助,學費較高。

2

公立和私立學校優缺點對比

根據Gewerkschaft Erziehung und Wissenschaft的一項報告,私立學校的學生各方面的表現確實更好,但這很大程度是由於私校學生的家庭一般受教育程度更高,父母更重視教育也有能力指導和幫助孩子。如果將他們與同樣家庭背景的公校學生相比,其實並沒有表現得更好。

這些社會研究結果完全擋不住德國父母對私立學校不斷增長的熱情,2016年11%的孩子在私立學校上學,這個比例是1998年的兩倍。

私校一般會有自成一格的教學理念,也許是在人格塑造上有匠心獨具的方法,也許是注重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藝術賞析,也許是讓很多父母心之嚮往的雙語教學。學校會組織和提供配合這些獨特教學理念的課程。

私校的缺點當然就是「貴」,不僅僅指金錢,還有時間。首先,一般的社區會有一個公立學校,但是不一定有一個好的私校,選擇私校自然增加了父母接送時間上的負擔;其次,有些私校會對父母的參與度要求較高,舉個例子,父母被要求抽出時間來參與教室的設計和維護、組織班級的活動,這很有可能被寫入合同中。

不是每個私校都好,也不是每個私校的教育理念都適合,要從私校轉公校的話,有兩點值得好好考慮:一是上文中提到的私校的課程表跟公立不一樣,那麼轉校應該到哪個年級,融入是否順利?二是某些公校需要轉校生提供結業證明,也許私校沒法提供。不過有志者事竟成,解決方案總會有的。

選擇私校還是公校並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夠回答的問題,德國有很多高質量的公校,如果正好有一所在你家附近,又免費,學生家庭教育背景又很好,有什麼理由說不呢?盡情在家偷著樂吧!

3

蒙台梭利、華德福、教會學校、國際學校?

這幾個名詞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一定不會陌生吧。

蒙台梭利

摘自維基百科:

蒙台梭利教育(Montessori教育),由義大利心理學家兼教育學家瑪麗亞·蒙台梭利發展起來的教育方法。據統計,全球有2萬多所的蒙台梭利學校實行該教育方法,服務於從出生至18歲的孩子。

蒙台梭利的教育宗旨是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教育自己(Kinder sind Baumeister ihres Selbst),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讓他/她自己去吧。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慾望。

------ 巴爾扎克

對於幼童來說,蒙氏教育認為孩子像是一個海綿,每時每刻都在吸收。她聽到一句話、摸到一塊木頭、聞到一陣花香,不需要成人的干預,自己就無時無刻不在主動學習中。

在蒙氏學校里,不同年紀的孩子不會被刻意分開,因為孩子們相互就像是可以被海綿吸收的水份一樣,滋養著對方。

蒙氏學校的老師不會幹預孩子的行為,他們是很好的觀察者,僅會在孩子確實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雙手,他們認為,孩子自己琢磨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學校不鼓勵批評、處罰和施壓,但會創造一個刺激孩子探索和學習的環境。

蒙台梭利幼兒園

華德福

摘自維基百科:

華德福教育是基於創立人智學的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的一種教育哲學理念。華德福教師使用形成性評價(定性)而不是總結性評價(定量)的方式來評估學生成績,尤其在青春期的前幾年。

在華德福的教育理念里,孩子不能僅僅學習知識,還要學習音樂、藝術、手工藝和體操,這幾項會出現在每一個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表裡。我驚訝的發現,小學一年級的課程表裡就加入了兩門外語,高年級的男孩女孩會學習編織、縫紉、鑄鐵、園藝、戲曲此類的課程。

華德福學校課程表

華德福學校不會給學生打分,學期末家長不會知道孩子是考了100還是90,拿了A還是B,但老師會給出詳細的學生身心發展的說明。

教會學校

德國的教會財大氣粗,大部分的私立學校都是教會承辦的,天主教教會佔了大多數。

宗教信仰並不是入學的篩選條件之一,但是有些人認為,宗教在校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有宗教背景也許會讓孩子在學校感覺更自在。某位主教將天主教學校稱作是「教會生活的核心」,新教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定義為「源自基督教對人的理解」。

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一是因為它的雙語甚至多語教學,二是因為它的畢業證書被很多海外的大學承認,而且一般情況下在德國念大學也沒有問題。

國際學校的學費在所有私立學校中是最貴的。

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統計了德國不同類型私立學校的學費,每個月的學費和一次性報名費如下:

這僅僅是平均價位,僅供參考。價格與地區和學校掛鉤,當然會有上下浮動。

點擊原文可以查看法蘭克福私立學校的名單。

歡迎原裝轉發和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學會了這4招,迅速提高的你的人際交往力
古代詩人筆下的煙雨江南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