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學習觀進化

我的學習觀進化

我的學習觀進化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

(直譯:撫育一個孩子需要一整個村子) 其實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教育成功優秀與否,需要大的一個整體環境的自然培育,而不是在某個方面被硬灌出來的。這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配合的綜合條件,是一個很大的圈子。

Part

1

首先要從「教」的幾次經歷開始:第一次從大學時選修散打和跆拳道說起,因為練得不錯,受到了老師的照顧,有時還做個示範表演什麼的。有一次蹭上了韓語選修課,上完課去韓語老師家做客吃吃東西。一來二去幫幫忙也熟悉了起來。

之後我介紹了韓語老師一個朋友來學校當跆拳道老師,她介紹一個韓國駐咸陽一個工廠的韓國人我教他中文。第一次做外教了。四十歲左右一個中年男人,對我教的簡直百分百信任,他的同事糾正我教的一個錯誤,他還是百分百信我教的是對的,尷尬了。偶爾我也問一些韓語怎麼說,向他學韓語。那時看了韓國版中文書才知道,兩個三聲連起來讀時,第一個要讀成二聲。這也一直記到今天。

第二次是在深圳,彌裟,中俄混血,爸爸是內蒙古的,因為是知名攝影師接到工作就不能陪小孩,有幾次彌裟和我住在教室里,我專門有學了斷時間俄語入門口語,雖然到最後也沒用幾句。和他語言不通的尬聊,教他說普通話,互動交流。最有印象的是他和他爸提要求是,總會先問爸爸今天感覺怎樣?要是爸爸心情好才提要求。還有他爸爸講三歲時晚上監控拍到彌裟利用抽屜做梯子爬上去找吃的。五歲後媽媽不能和男孩一起洗澡了,上學也都是自己單獨去,會有秘密警察保護,戰鬥民族。後來聽說他去芬蘭上學了,他爸爸去北京學校當老師了。

兩次當外教經驗,對比強烈,都是對未知的一種探索。我感覺我對怎麼學習有了初步的感覺:那時簡單就是複製,很投入想要尋找一種系統,把知識傳遞出去。

Part

2

接下來就是自己對學的進一步理解了,

大學的是學歷史學,本來就磨磨唧唧的性格更慢了,歷史名詞:背景,時間,地點,政治原因,經濟原因,社會文化原因,主要原因,導火索,次要原因......對我卻不僅僅是名詞,是一整套完整的思考模式。受益匪淺,但有時也沒能跳脫出來,限制了思維。

上海幾年最放鬆的是辭職後的時間,簡歷投出去了等面試,在圖書館看書。有時間,選擇權在手,將開啟新的開始又對未知無限憧憬。但也就感慨一下再次回到機器中當螺絲。

在圖書館看了很多書,比在大學時還多,其中看到一本梁啟超的遊記印象深刻,總感覺梁啟超是秦皇漢武時期的人一樣離我很遠,雖然他兒媳林徽因設計了國徽,感覺他們的時間也相隔幾百年,遊記是梁啟超在一戰後遊歷歐洲,看完他對一戰評價,一下子又有和我一起做試卷的感覺。這也是大腦的一種機制吧。

感覺是怎麼影響學習的?

聽《得到》每天聽本書欄目,在試聽時那時七天連續不停地聽了快兩百本書,感覺三觀都刷新了,想寫下來點變成輸出,最後拖拖拖,全部又還回去了。但是心理學的實驗,現象研究,解決了我對感覺的困惑。慢慢清晰起來。

總結

在學習初期,成人是自帶系統看,分部學。什麼事物都能離散的看,分解,從部分到整體。一步一步來。

小孩子是沒有離散概念,看什麼都是整體,需要成人引導。從無到有先是傳遞知識,等他有自己思維加入時,呵護引導建立起他自己系統。強加的操作系統會和自帶系統衝突出問題。

在學習進行到中期時,小孩子往往能堅持初心,成人會由於各種所謂的別人的原因改來改去,最後有時都忘記了一開始的目的。

目前聽了得到十幾個課程吧,再加上聽家庭教育講座,感覺整個人生來說,越早建立自己的系統思維越好,初中要知道經濟學課,高中要學會金融學知識,大學畢業要了解研究過原生家庭。然後走自己的路。早做選擇,不要把經歷浪費在選擇上,不要神話「選擇大於努力」就天天選擇了。少些選擇,更多一些聚焦和精進,那樣人生的生存條件就會更好吧!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acky1985 的精彩文章:

因果關係只是一種主觀假設和手段

TAG:Jacky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