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乾隆花園建築內檐裝修的髹飾工藝包括延趣樓黑漆描金工藝的罩隔,萃賞樓黑漆描金、藍漆描金工藝的炕裙和罩隔,以及禊賞亭黑漆描金屏風等。最有特色的,還是倦勤齋與符望閣內檐裝修中的髹飾工藝。乾隆皇帝有著濃郁的文人情結,對清雅雋永的竹子尤為鍾情,所以把竹絲鑲嵌、斑竹包鑲、斑竹彩繪等竹工藝大量應用到建築內檐裝修和室內陳設中。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萃賞樓黑漆描金隔扇

倦勤齋面闊九間,東側五間為凹字形仙樓,西側四間是一個戲院,有一座方型房式戲台。整個戲院的樑柱、頂棚全部彩繪成斑竹與紫藤花的通景空間,頂棚與北牆為工筆重彩繪製,樑柱、楣子、欄杆、罩隔等則用油彩繪製斑竹效果。倦勤齋內的漆藝髹飾還包括戲台亭檐的瀝粉貼金和裙板上的黑漆描金工藝,但現存的黑漆描金並非乾隆四十一年的原始工藝,而是後期整修時所為,工藝水平已遠不如先。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符望閣內檐裝修中的髹飾工藝應用最為廣泛,涉及的工藝種類也最多。位於符望閣後一進間首層與仙樓層之間的掛檐板,外框為紫檀包鑲,正面是螺鈿片與金片的平脫工藝,並且鑲嵌剔紅壽字牡丹圖案,背面素髹黑漆。整個掛檐板分為三段,相互用榫卯結構連接,連接部位用一塊雕漆嵌板覆蓋。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西四間斑竹紋彩繪隔扇窗及檻牆

首層東次間中進間的三塊迎風板,正反兩面的工藝和圖案一致,螺鈿與金片平脫工藝與掛檐板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鑲嵌的雕漆部件所用是剔彩工藝,其中開光部位是剔紅,龍紋和水紋則是剔綠。首層東次間前二進間的炕罩使用的材料有綠松石、孔雀石、珊瑚、象牙、和田玉、蜜蠟、水晶等名貴材料,雕刻瓶花、印璽、筆筒等博古圖案,迎風板背面是螺鈿平脫工藝的團花圖案。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斑竹彩繪戲台 任超攝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戲台對面仙樓

首層西次間迎風板和炕罩是木結構拼合胎體,邊框外包鑲紫檀片,板心米色漆地,漆地上陽識堆起梅花圖案,梅花上繪有淺色線條充當花蕊,梅花之間用描金工藝繪製的冰片紋相互連接,整體上顯得靜謐而亮麗。描金背景上用百寶嵌工藝鑲嵌歲寒三友圖,與米色的背景搭配在一起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符望閣紫檀框描金冰片梅花紋嵌百寶歲寒三友迎風板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符望閣紫檀框描金冰片梅花紋嵌百寶歲寒三友迎風板局部

符望閣的髹飾工藝還包括頂層彩金藻井和黑漆描金多寶格式圍屏,以及雕漆錦地嵌素漆文字匾聯、描金室內陳設傢具等。這些髹飾工藝由於材料昂貴、製作工藝複雜,一般應用在小件的日用器物上,極少出現在建築內檐裝修中,因此尤顯乾隆花園的髹飾工藝格外宏偉絢麗。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符望閣紫檀框描金冰片梅花紋嵌百寶歲寒三友迎風板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符望閣紫檀框描金冰片梅花紋嵌百寶歲寒三友迎風板(局部)

乾隆花園歷史上經歷過數次修繕,從二〇〇三年開始的修繕則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二〇〇八年,筆者參與了第一期倦勤齋內檐裝修保護與修復項目,負責倦勤齋原狀斑竹彩繪、黑漆描金與瀝粉貼金工藝的修復。二〇〇九年,筆者又參與了符望閣內檐裝修髹飾工藝建築構件的傷況調查和工藝研究,並參與了迎風板、掛檐板、十六羅漢屏風等文物的修復。這些保護與修復工作以傳統工藝的研究與應用為核心,同時藉助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檢測分析,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值得推廣與研究。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修復前的戲台斑竹彩繪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修復前的戲台斑竹彩繪

彩繪工藝的修復難點

倦勤齋內檐裝修中的髹飾構件病害情況比較複雜,普遍存在彩繪層和地仗層缺失,或與木胎離骨而產生空鼓、起翹、開裂,彩繪層整體褪色,表面有大量塵土和頑固性污漬,局部彩繪連同木構件缺失等問題。其中,斑竹彩繪工藝的修復存在兩個技術難題:首先,起翹和空鼓的彩繪層十分脆弱,易脫落,加固回貼的難度很大,回貼材料的選擇和回貼手法十分重要;其次,傳統的斑竹彩繪工藝要在彩繪層上罩一層光油,以起到罩染調色和保護彩繪層的雙重作用,但這層光油年久老化,表面形成頑固性污漬,簡單的物理除塵已經無法去除。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如何解決加固與清洗這兩個問題,是倦勤齋內檐髹飾工藝保護與修復的前期準備工作中的重點。

彩繪層的加固,需要用毛筆和注射器將稀釋過的魚膠注射在起翹的彩繪層下部,使魚膠完全滲透進地仗層,然後用熱風槍對其進行加熱。緊接著在彩繪層上覆一層隔熱的透明膠片,用手指壓住起翹的彩繪層,使其與胎骨緊密結合在一起,保持兩到三分鐘,待其冷卻並相互粘合在一起後再取下透明膠片,用棉簽清除掉彩繪層周圍多餘的魚膠。如此,加固與清洗這兩個問題基本上被解決。接下來要進行的便是各種彩繪工藝的修復。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修復後的斑竹彩繪

斑竹彩繪工藝的修復

斑竹彩繪工藝的修復,要先用毛刷和吸塵器進行除塵,手法要格外輕柔,以避免傷及已經起翹的彩繪層,然後用魚膠對起翹和空鼓的彩繪層進行加固回貼。在彩繪層全部穩定以後開展清洗工作。

由於存在兩種不同的保護方法,重繪的斑竹整體色彩過於鮮亮,和修復的部位存在著明顯的色差。考慮文物完整的視覺審美,對重繪的斑竹彩繪表面再罩染一層稀釋並調色的蟲膠漆,以降低色差,這樣只有近距離觀察才能看出差別。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黑漆描金裙板修復前

黑漆描金工藝的修復

黑漆描金工藝的修復,先用弱粘性膠帶對起翹部位進行臨時加固處理,然後用物理除塵的方法清理表面浮塵,回貼加固時再將臨時加固的膠帶去除。黑色漆面的油脂同樣會產生頑固性污漬,在使用酒精凝膠清洗時我們發現黑漆溶於酒精凝膠而產生了黑色物質,故而推測這種黑漆不是天然大漆,有可能是蟲膠漆或桐油老化所致。對於這種比較脆弱的裝飾塗層,在清洗時把握凝膠的反應時間是關鍵,不能過久而傷及漆面,以剛剛將表層污物去除為宜。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黑漆描金底層的原始裝飾層

在清洗過程中,我們發現表層黑漆描金的下面還有一層裝飾物,用棉簽將其清理乾淨後呈現在眼前的是另一層黑漆描金工藝。底層的黑漆質地很硬,光澤也很好,並且不溶於酒精,可以確認是天然大漆塗層。其表面的描金工藝也更為純正,使用庫金和赤金雙色金粉繪製。表層的黑漆描金用金箔貼敷而成,然後在描金圖案上勾描線條,這種工藝又稱為「平金開墨」。由此推斷,底層的黑漆描金應該是乾隆時期的裝飾,而表面的「平金開墨」則是後期修復所為,工藝水準大不如前。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黑漆描金罩隔修復前

補繪階段,先用注射魚膠的方法回貼加固空鼓和起翹的地仗層。對於缺失的地仗層和黑漆部位,首先在缺失部位塗一層聚丙烯酸丙酮溶液作為隔離層,再用傳統的血料灰補全地仗層。四遍補灰以後,用蟲膠調漆黑色顏料補全黑漆層。然後施金膠油,待其將干未乾時貼庫金金箔,最後在其上勾描線條,並罩染半透明蟲膠漆,使金箔色彩與原有圖案色彩統一。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黑漆描金補全地仗層

瀝粉貼金工藝的修復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戲台 瀝粉貼金亭檐貼金

瀝粉貼金工藝的修復過程從臨時加固鬆動、起翹的漆層開始,然後用毛刷、橡皮吹和吸塵器等工具進行物理除塵。由於地仗層開裂部位有較大的縫隙,使用凝膠清洗時不易清除乾淨,因此採用酒精棉簽直接清洗。缺失地仗層使用血料灰進行補全,然後用水性聚丙烯酸乳液調和白色石粉補全缺失的瀝粉圖案。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倦勤齋戲台 瀝粉貼金亭檐施底色

待其乾燥以後整體髹塗一層綠色的光油,然後在瀝粉上施金膠油並貼庫金金箔。當金箔底層的光油完全乾燥以後,用調和好色彩的蟲膠漆進行局部罩染,使修復部位與原有裝飾保持統一效果。

符望閣掛檐板的修復

符望閣整體內檐裝修分為木結構、漆藝髹飾、金屬工藝、百寶嵌工藝和織綉工藝等,由不同的專業人員來作具體的工藝分析,並製作不同的傷況標識系統,對病害致因做分析,最後給出保護與修復建議,為修復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符望閣掛檐板修復前

符望閣內檐裝修中的螺鈿平脫工藝迎風板和剔彩錦地嵌黑漆匾聯尚在修復過程中,現以符望閣掛檐板的修復為例,來看符望閣內檐髹飾工藝的修復。掛檐板位於符望閣一層北側後一進間的掛檐部位。其病害情況包括:板體變形;雕漆嵌件整體脫落、缺失;雕漆漆面開裂並伴有細小裂紋;局部漆層起翹與地仗層分離並伴有小塊漆層脫落缺失;螺鈿與金片平脫背景局部連同地仗層與胎體同時開裂;螺鈿片鬆動、褪色和缺失,金片少量缺失;漆層表面塵垢嚴重,局部有水漬等等。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符望閣掛檐板清洗效果

保護與修復工作從漆層加固開始,用魚膠將起翹鬆動的雕刻層回貼,然後用軟毛刷除去表面浮塵,最後用酒精脫脂棉對錶面的頑固性塵垢進行清洗。之後是補全缺失的雕漆層。先用籠罩漆調和銀硃顏料粉,在備好的木板上裱牛皮紙,然後髹漆六十遍,待漆液積累到五毫米厚度時,將漆鏟下來,修整齊平以後,根據其他雕刻嵌件繪製缺失的圖案,並轉拓在漆片上,用刻刀依據原有雕刻風格雕出紋飾。然後將雕刻好的漆片用魚膠粘貼在缺失部位。由於新補全的雕漆層色彩過於紅艷,再用蟲膠漆調和顏料對其進行罩染隨色。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符望閣掛檐板補全雕刻層

從掛檐板的修復可以看出,符望閣內檐裝修修復是把傳統髹飾工藝作為主要手段,結合實驗室儀器設備對各種工藝進行科學解釋,一方面驗證以往的髹飾經驗,另一方面也為修復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使修復工作更加精準。符望閣內檐裝修的保護與修復注重前期勘查記錄與工藝研究,修復過程做全面的記錄,這種嚴謹的保護與修複流程在古建築內檐裝修修復中值得推薦。



原文作者:閔俊嶸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4年6月刊《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青釉兔紐蓮瓣紋權
明代傢具首選的黃花黎,可別再寫成「黃花梨」了!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