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站在老闆的角度看雙鷺葯業

站在老闆的角度看雙鷺葯業

我們都知道,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既然是買公司,那為什麼大部分人不重點關注公司的基本面變化,轉而更關注公司的股價變化呢?股價近期來個跌停,就嚇跑一堆人,這就是知行不合一了。

有一家這樣的公司,曾經被期許可比肩恆瑞醫藥的巨頭葯企,產品線豐富,多種藥品全國獨家,技術研發實力強悍,而且還是在前沿的生物醫藥領域,護城河寬廣。

上市14年,市值增長了26倍,但還是和醫藥巨頭差距很大,總市值只有恆瑞醫藥的十分之一,增長幅度也遠不及恆瑞醫藥(18年,80倍),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們看看它近三年的營業總收入分別是:11.57億,10.1億,12.42億,三年複合增長率為:2.3%, 2015-2017年凈利潤分別為:5.77億,4.47億,5.29億,三年複合增長率為負數,經營現金流凈額分別為:5.05億,3.97億,3.81億,三年的複合增長率也為負數。

數據好慘,好難看,你一定猜到這家公司叫什麼了,對,它就是曾經的生物醫藥巨頭:雙鷺葯業。

它的股價畫風(近三年股價大幅震蕩):

今天我們就重點探討一下雙鷺葯業的基本面情況,而且是站在老闆(股東)的角度來看,為什麼要站在老闆的角度來看?

有兩個原因,第一:你投資了這家公司,你就是這家公司的股東,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你是有投票權的,換句話來說就是你也要對公司的經營負責。

第二:假設你是這家公司的控股股東,你坐在偌大的總裁辦公室,面對一家上百億市值的中型上市公司,你是不可能了解公司的每一筆經營狀況,每一筆銷售訂單的,你唯一能依據的就是財務部門給你的財務報表,依據財務報表的數據來作出對應的戰術調整。

所以今天我們就運用財務報表,分析雙鷺葯業的基本面,試圖看到整個醫藥生物行業的投資邏輯,財務特徵以及經營策略。

小編盡量做到不黑不吹,只是擺事實,講邏輯,僅做事實判斷,不做價值判斷。

既然是基於財報的分析,那我們肯定要先對財報做勾稽關係的處理,看看財務數據有無造假,小編看到年報的第一感覺是,這家公司的財務數據很乾凈,看著很舒服,沒有那麼多花里胡哨的,勾稽關係也沒有什麼問題(由於篇幅限制勾稽數據就不展示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做一下),基本可以判斷財報真實可信。

一:我們先來看雙鷺葯業的股權架構設置,如圖:

如圖:有兩大控股股東,分別是;新鄉白鷺投資集團(地方國企),徐明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這是典型的地方國企+民營資本控股的企業,這樣的股權設計有好處也有壞處,具體的前面我們也分析過,鏈接如下:

具體到雙鷺葯業我們就要注意一個問題:地方國企會不會出現侵吞民營資本?(這個問題,在中國企業的發展史上屢見不鮮),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看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是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了。

這個我們要追溯歷史,尋找答案,歷史資料來源:雪球ID(仰鑽價值投資)

雙鷺葯業現在的二股東(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最初為大股東,在歷次的股權變動中,股份逐漸減少,退居第二大股東,和董事長徐明波為公司的共同實際控制人,為什麼要說共同控制呢?

老大持股22.57%,老二持股21.09%,兩者股份相差很小;另外,雙鷺葯業4名非獨立董事中,有2名和二股東關係密切(1名現在任要職,1名曾經任要職)。

(1)二股東基本情況

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屬於國有企業,主營國有資本運作、股權投資、化纖等業務,下轄的上市公司還有新鄉化纖(代碼:000949),有的投資者容易把兩者混淆,其實兩者是不同的法律實體和經濟實體。

(2)雙鷺葯業的股東變動情況

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怎麼從老大變成老二的呢?我們向前追溯一下。

1994年12月,北京白鷺園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八大處高科技園區成立,新鄉化學纖維廠以現金出資960萬(佔80%股份),董金波以專有技術出資(佔20%股份,1997年9月轉讓給徐明波)。

2000年4月,新鄉白鷺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前身)以現金追加1110萬投資後,占公司股份的65%,徐明波以專有技術進行追加投資,占公司股份的35%。

2004年9月,雙鷺葯業在深交所上市,新鄉白鷺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占股32.61%(國有法人股),徐明波占股25.36%(自然人股),社會公眾流通股27.54%。

隨著後續股權分置改革股票的流動上市、公司轉增股本、股權激勵等變化,徐明波股份比例越來越多,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卻減持幾次,最終董事長徐明波成為第一大股東。

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了2070萬,換來今天市值65億,賺的盆滿缽滿,有兌現需求沒什麼好奇怪的。

(3)歷次減持具體情況: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基本的結論,二股東(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是作為財務投資,二股東沒有能力也沒有動機去侵吞民營資本,這個顧慮基本可以打消。

雙鷺葯業的核心人物

作為雙鷺葯業的核心人物也是最大的股東徐明波,我們對他非常好奇,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事迹,他能把雙鷺葯業這艘大船撐多遠?

以下是公開報道的一些資料:

上世紀90年代初,徐明波是軍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工程專業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受出國熱的影響,徐明波積極學習外語,準備畢業後出國。不過,後來的一次出國考察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雖然那時候生物工程在我國興起不久,囿於條件等多方面原因,人才流往國外再正常不過。可是徐明波發現,「外國的月亮並不比中國圓」,他那些在國外工作的同學多半做著填充性研究,申請項目資金難於登天。這對於有著遠大理想抱負的徐明波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當徐明波選擇留在國內後,曾積極到北京、山東的生物醫藥企業進行洽談。不過,也許是那時候的企業對生物醫藥認識尚淺,外行們對徐明波研究的項目不免慎之又慎,那種違背新葯研發的急功近利也讓徐明波失望。

「要做,就一定按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規律來做。」伯樂沒有出現,徐明波不願浪費時間,毫不猶豫地返回軍事醫學科學院繼續他的研究。期間,有多個企業與他親密接觸。不久後,機會開始盯上徐明波。

當一個並不太有名氣的企業找到徐明波時,他卻心動了——國營新鄉化纖廠只控制財務管理,不插手日常管理的做法能給予他最大的發揮空間。於是,徐明波與新鄉化纖廠簽下了在如今看來仍算較為苛刻的協議:一旦產品研製成功,企業不能盈利,那麼大股東隨時有權將公司全部資產收歸國有……

1994年12月24日,北京白鷺園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雙鷺葯業前身)正式成立。拿到新鄉化纖廠第一筆960萬元投資、以專有技術佔有20%股權(後又增加為35%,成為公司最大自然人股東)的徐明波可沒想那麼多,一頭扎進科研中去。

徐明波說,「2008年我們的股票逆勢而上時,一些用退休金購買我們股票的投資者由衷地感謝我們公司,這對我有非常大的啟發,那就是要對全體股民負責。」

董事長怎麼說,不要緊,關鍵是他是怎麼做的,那我們來看看它歷年來的具體融資分紅數據,如圖:

只有上市IPO時融資了2.28億元,總分紅有12.27億元,分紅融資比為:538%,從這一數據上來說,徐總還是很照顧我們小散戶的,不像有些上市公司,就知道上市圈錢,再搞增發這一套,完全不顧小股東的利益。

二:雙鷺葯業作為專業的醫藥生物公司,我們從研發投入比,上下游產業鏈,產品線布局,市場佔有率,營銷策略等幾方面分別來看。

(1)研發投入比,醫藥公司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研發投入比,雙鷺葯業的投入研發比是:8.62%,絕對值:1.07億元,進行了研發費用資本化,研發費用資本化率為:27%,。

同比細分行業的水平,投入研發比平均為:1.1億元,平均研發費用資本化率為:27.1%。所以它在所處的細分行業里,它的投入研發水平是中等的。

它的研發水平又如何呢?我們在財報上看到的產品系列如下:

研發實力夠強悍,多個全國獨家產品,多個專利葯和國家新產品,這是以往的事實,足夠證明其研發能力,還有重磅神葯:來那度胺,資本市場最看重的大品種。

來那度胺到底有多重磅,這方面市場上的資料一大把,小編就不羅列了,你只要知道,新基(原研公司)公布2017年業績,全年實現總收入130.03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15.8%。這其中來那度胺銷售收入為81.87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7%。

如果按照這個增長速度,2022年來那度胺將成為全球銷售額最高的腫瘤葯,年銷售金額將達到134億美元的水平。

我們從高管組成上也看得出來,公司對研發的態度和重視程度,主要的高管就是徐明波為首的研發團隊。

研發這麼牛,我們看看它目前已經布局了哪些品種,如圖所示:

所以我們投資者不用擔心他的研發實力,可惜在高管層我們沒看到一位營銷人才。是否意味著該公司非常重視研發,但卻忽略了營銷層面呢?

在中國這個醫藥市場,僅有研發是不夠的,好產品也要有好的銷售團隊才行,你看港股有一家在內地專門做醫藥銷售代理的上市公司:康哲葯業(0867.HK),它的市值一度突破400億港幣。

還有光靠一款滴眼液就在中國市場橫行的莎普愛思,它的最高市值竟然達到了150億,這可全是靠銷售,廣告轟炸作出來的,所以你說銷售重不重要。

銷售能力絕對是一家葯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2)我們來看看雙鷺葯業的銷售和運營能力。我們選取在抗腫瘤葯領域的恆瑞醫藥,在心腦血管領域的步長製藥作為對比的對象。

由於營收和凈利潤的絕對值與競爭對手不在一個檔次上,所以我們選擇代表盈利能力的加權凈資產收益率ROE進行對比,如圖:

雙鷺葯業的加權凈資產收益率一直在下降,2017年略有起色,但並不明顯,最穩定的是恆瑞醫藥,步長製藥的凈資產收益率最不穩定,也有下降的趨勢。

我們來看代表產品競爭力的指標:毛利率,它們各自的數據如圖所示:

就毛利率而言,雙鷺葯業從2008年一直下降到2016年,這是否表明其產品競爭力下降,直到2017年重新開始提升呢,這恐怕還需要更為細緻的分析。

毛利率下降最多的時候是2011-2012年期間,財報上說是原材料上漲了153%,用的是啥原材料,漲價這麼猛?如果哪位投資人知道毛利率下降的原因,記得告訴小編哦。

毛利率最好的恆瑞醫藥,穩中有升,怪不得深受投資者喜愛,這是有原因滴,另外步長製藥也不錯,基本保持穩定。

我們來看代表資產周轉速度的資產周轉率的變化,對比數據如圖:

資產周轉速度最慢的是雙鷺葯業,周轉速度最穩定的是恆瑞醫藥,周轉速度下降最快的是步長製藥。說明雙鷺葯業的產品不好賣,賣的太慢了。

我們看雙鷺葯業的會計處理政策對比其它競爭對手是否謹慎,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準備,第二:研發費用的資本化率。

雙鷺葯業的應收賬款計提標準:

恆瑞醫藥的應收賬款計提標準:

步長製藥的應收賬款計提標準:

從以上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知道,恆瑞醫藥的計提壞賬會計政策最為謹慎,步長製藥第二,雙鷺葯業第三。

第二點:研發費用資本化率也可以判斷會計政策的謹慎程度,雙鷺葯業已經施行了研發費用資本化率:27%。恆瑞醫藥沒有對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率處理。步長製藥對研發費用進行了資本化處理,資本化率為:11%。

結合以上兩點,整體會計政策處理最為謹慎的是恆瑞醫藥(不愧為醫藥一哥,為行業做表率),步長製藥第二,雙鷺葯業為最後,會計政策最為寬鬆。

我們再來看最具有代表運營能力的現金周轉天數(CCC)凈現金周轉天數,又稱凈運營周轉天數。

計算公式: 存貨周轉天數 +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 預付賬款周轉天數 - 應付賬款周轉天數 - 預收賬款周轉天數

數據越小表明周轉越快,如果出現負數(格力,茅台等),那就表明該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處於強勢地位,對比數據如圖:

凈現金周轉天數最高的是雙鷺葯業,步長製藥最穩定,恆瑞醫藥長期看也是比較穩定的。

所以綜上數據都表明,雙鷺葯業的運營能力相對較差,急需要提高運營水平,而運營水平的提高又依賴於銷售水平。

在雙鷺葯業的年報中,我們看到的董事會報告,大部分是在強調產品研發和技術人才招聘,對營銷方面人纔則很少。看來研發學術型領導,天生就對銷售不敏感啊。

財報中有兩家公司是跟銷售有關的(主要的銷售為外包)。

第一家是子公司北京歐寧藥店 有限公司主要負責零售化學葯製劑、抗生素、 生化藥品、中成藥,但銷售業績很少,凈利潤才6千元。

第二家是參股的華潤普仁鴻(北 京)醫 葯有限 公司負責銷售,並於2017年賣給了華潤醫藥集團(是否要組建自己的營銷隊伍了呢?)

我們來看雙鷺葯業的營收和利潤增長情況:

2009年到2014年公司憑藉生物葯扶濟復、生化葯複合輔酶等爆款產品,業績大增,可是到2014年後爆款效應下降,利潤也跟著下降,一直到2017年業績才開始企穩。

是否表明爆款產品的銷量見底並穩定了呢,這個還是要看後續的業績變化,或許憑藉神葯來那度胺 ,業績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但未來的事,誰能說一定呢!

有好產品還要有好的營銷才行,雙鷺葯業目前的營銷模式是區域經銷+直銷模式

早在2012年的財報上就顯示銷售費用較上年增長 92.84%,主要是部分產品及區域銷售模式改變,由經銷變為直銷模式,銷售費用相應增加所致。

徐總自己也知道營銷是自己的短板,並在2012年董事會報告中就說到要加強中高級營銷人才的引進,並加強直銷能力。

我們查閱了2012年-2017年的財報上顯示的銷售人員數量分別為:48人,48人,46人,40人,45人,51人。顯然沒有按照董事會報告所述加強營銷人員的引進。

我們看到最近的2017年財報又說要加強直銷隊伍建設,完善營銷體系,財報截圖如下:

希望這次真的開始重視營銷隊伍的建設了。可惜的是我們在官網招聘欄上,沒有看到公司在大力招聘運營人才。

但可喜的是公司開始加大自身銷售隊伍的建設了,徐明波董事長前不久就表示已經招聘了100多人的銷售隊伍,培訓了大半年,估計是為大品種:來那度胺 產品準備的。

想想也很正常,來那度胺產品的原研專利將在2024年全部到期(雙鷺葯業持有的是卡文迪許公司改進型專利,也算原研葯)。

專利到期後將馬上有其它公司的仿製葯上市,留給雙鷺葯業的時間不多了,而營銷恰恰又是雙鷺葯業的短板,真叫人捉急,所以徐總必然要在這個時間內訓練出自己的營銷隊伍。

這些措施在財報上也有體現,體現在財務數據上就是銷售費用的增高,數據如圖:

銷售人員的增加和對銷售的重視可以幫助雙鷺葯業明顯提升業績,這一點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里已經有體現了,相信後面隨著自身銷售隊伍的穩定和大單品的放量,雙鷺葯業的業績是可期待的。

綜上所述,總結雙鷺葯業的投資邏輯

這是一家研發實力強,但銷售和運營能力欠缺的醫藥生物公司,這是由創始人帶來,重視研發,輕銷售和運營,造成有好產品但銷售業績不理想的現狀。

目前階段,還不是很明確自建的銷售隊伍的銷售能力,如果自有的銷售隊伍展現出強悍的銷售能力,並且公司招聘運營人才提高運營效率,那麼公司憑藉 來那度胺 有望再造一個雙鷺葯業。

最後是對該公司進行估值,第一:歷史估值法(目前還是處於歷史高位),數據如圖

第二:PEG估值法(近三年複合利潤增速為負);

第三:可比公司估值法,

雙鷺葯業目前的市值為:263億,人均流通市值:44萬.PE-TTM:64.07, PB:6.41, PS:18.

恆瑞醫藥目前市場為:2908億,人均流通市值:188萬,PE-TTM:86.7, PB:18.4 , PS:20.

步長製藥目前市值為:298億,人均流通市值:21萬,PE-TTM:18.39, PB: 2.3, PS:2.15

本案估值高低,相信看完數據你會有自己的判斷。我們只負責基本面研究,不負責你的交易體系。後續的思考,需要你自己獨立完成。

小編看了一下在雪球上關於雙鷺葯業的討論,清晰的分成了堅挺派和看空派,最後演變成了中國式的吵架,動不動就給別人戴高帽。

這樣的爭論毫無意義,熟悉我們的朋友都知道,我們接受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但觀點的表述要有數據支撐,推理要有邏輯性。

最後,補充一個聲明,本研究報告所涉案例,僅做學術交流,均不構成任何建議,韭菜們,市場有風險,風險需注意。千萬不要一把梭。

此外,報告中所涉會計處理案例,均合情、合理、合法、合規,我們默認經過審計機構審計的所有財務數據真實可信。

利害關係說明:本人持有小倉位雙鷺葯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沙優投 的精彩文章:

TAG:元沙優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