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習練者的三種不同境界

太極拳習練者的三種不同境界

太極拳習練者的三種不同境界

李新方

作為一個太極拳習練者所處的不同境界,與所習拳派,乃至派中之派,並無必然的聯繫,我們歷來主張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而每個習練者所處的境界自有差別。即使同一師父所傳的弟子,也因其認知水平、思想觀念、習武經歷和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閱歷各有不同,在太極拳習練過程的一定階段,所處的境界自有差別,大體上可分為三種。

一是拳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太極操,只有太極拳的某些動作外形,並無太極拳實質上的技術內容。這與所習拳派和拳械套路並無必然聯繫,關鍵在於有沒有和有多少太極拳實質上的技術含量,同時,太極操與太極拳沒有嚴格的界限。

「太極操」之名古已有之,早在民國時期就有褚民誼先生創編了太極操,並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由吳圖南先生編寫了《太極操講義》,印發千餘冊。

但當時的太極操與今之含義不同,正如《講義》雲:「太極操果為何物也?曰,取太極拳與普通操二者之特長,融會貫通而成......既欲其動作簡單與和緩,又以環形出之也。夫和緩而出之以環形,則無不合生理之處,動作簡單即易學而利於普及,故其術之精,其理之明,洵非其他運動所能及,誠空前之傑作也」。

而今人們所說的太極操,大抵是指以健身為目的的習練者所練的拳械套路,他們練的並不是最早的太極操,練的主要是規定套路,或雖為傳統套路但不明用法。這是當今太極拳習練者隊伍中人數最多的,也叫做健身隊伍。

這部分人雖然暫時還不了解拳勢動作的技擊含義和用法,但經過多年走架,必有非常沉穩的下盤和太極拳之掤勁,而拳架本身也是按技擊用法設定的,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實戰功夫自己還不知道,所謂「不能實戰」,就像有的人攢了很多錢但不會花一樣,到超市走一趟就會了。

但有一點,不論是學哪一拳派,都不能違背「入門引路須口授」(王宗岳《十三勢歌》)這一最基本的規律,不論是出於技擊還是養生的目的,都是如此。不少人以為只是為了健身,就不需要從師,看光碟(視頻)等就可以學會,那就永遠停留在拳操階段,也就是只有外形,而沒有內在的東西,而且很有可能欲求健身,反而把身體練壞了。

二是拳著。處於拳著階段的人當然是學技擊的,他們往往看不起「太極操」,但實際上與太極操一樣,都是只有太極拳的動作外形,並無太極拳的技術實質,當然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太極拳實戰功夫。這在初學階段完全是正常的,但如果名氣太大了,仍然處於這個階段,就難免要遇到麻煩了。

真正懂武術的人都知道,任何武術都不存在絕著,是著皆可破,只有功夫的高低是客觀存在,而用著打人屬於武術的最低層次。王宗岳《太極拳論》云:「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可知太極拳也是如此,用著打人屬於最低層次。

當然,能達到著熟也不容易,但必須清楚自己所處的境界,知道以後應該怎樣做。白居易有詩云:「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七律-讀老子》),名同利一樣,都屬於公共資源,如果佔用過多了,當然難免會遇到麻煩,僅應酬過多一項,就會影響自己繼續提高,故前輩們常說,學太極拳要內練真功夫,外示養生術,「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三十六章》),這樣才能不斷提高。

而處於拳著階段的人當中,還有一部分「以內養外」的外家拳高手, 這部分人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練就了一身很好的外家功夫,到中年以後悟道了,發現外家功夫再怎麼苦練,也很難有較大的提高,弄不好還會英年早逝,因此看中了太極拳的養生作用,事實上也是如此,只要堅練太極拳,原有的外家功夫不練也不丟,什麼時候需要用什麼時候都有,這是中國武術獨有的秘傳,叫做以內養外。但這部分人大都心態平和,不僅不會小看太極操,還往往以太極操自居。

三是拳道。器非道不立,道非器不形。太極拳器也,而所以太極拳者道也。所謂拳以載道,就是以拳這個載體來求得道這個本質的東西,並做到深刻的技術內容本質與拳械套路之完美形式的高度統一。人們在學拳時,首先感知的是拳械套路的動作外形,但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也就是太極拳之道。

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的拳論,就是太極拳之道,揭示了太極拳的科學原理、本質特徵和客觀規律,而經典太極拳,即武式太極拳老架,則是實現太極拳的科學原理,認識太極拳的本質特徵,掌握和運用太極拳的客觀規律,使習練者進入太極拳高級境界的工藝流程,兩者二而一,一而二,亦即「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

近三十年來,這個「道」,那個「道」的武術,或其他什麼東西,的確不少,其實這一切都與道無關,所謂「得道不言道,言道即非道」,道隱無名。因為沒有得道的人把道看得很神秘,所以才把「道」字掛在嘴邊上。而真正得道後,不論做什麼事情,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行住坐卧皆在道中,「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中庸》),一切事物都是道,如果都加上個「道」字,就沒法說話了,所以太極拳一般情況下,很少講這個「道」字,更很少用拳道的提法,一般稱為拳藝,拳藝就是指拳術超越技術層面而達到豁然貫通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拳道。

但真正進入拳道境界的人,是不會自己承認的,自從民國時期「太極操」一詞開始流行,不少真正的太極高手就用作自謙之詞。他們深得真傳而閉門修鍊,一不想教場,二不想揚名,有時也出去試手,贏人後如果對方想學,便說「我練的是太極操,你想學我給你介紹一位比我強的老師」,今天仍有這樣真正的太極高手混跡於太極操的行列之中。(詳參拙著《一即一萬 一萬歸一一一太極拳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努爾哈赤遺詔之疑:皇太極真的搶了多爾袞的汗位么?
陳氏太極技法:太極之髓——內外三合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