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退出量化寬鬆,後QE時代來臨

全球退出量化寬鬆,後QE時代來臨

從2019年1月1日起,歐洲央行將停止購買歐盟國家發行的政府債券。目前歐洲央行每月購買約300億歐元的政府債券,購買行為可能持續到9月份,然後逐漸減少並在年底達到零。隨著歐洲QE的逐漸結束,歐洲市場乃至全球市場都將面臨全新的投資策略變更。

當利率槓桿已經耗盡時,QE是各國央行使用的應急工具,從08年的金融危機開始,歐洲央行通過購買政府債券創造一種新貨幣,增加市場的流動性,此時意味著貨幣成本已經降到了零。

退出QE對於義大利等歐債危機的導火索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義大利央行表示,撤銷貨幣刺激政策並不會對義大利經濟產生重要影響,不必擔心量化寬鬆政策會停止,歐洲的貨幣政策會正常化,因為這意味著歐洲的經濟形勢已經正常化。

可以預見,歐洲利率將逐漸提高,公共債務的利息將增加,幾乎每個歐洲國家都將面臨償債的問題。如果沒有歐洲央行的托底,將會出現違約的風險,上升的利息成本本身對政府赤字就有影響。德法等較為強勢的國家不可避免的將會發行利率越來越低的債券。

對於民間投資者來說,歐洲市場的變天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涉及到抵押和貸款方面。政府債券是貸款人利率的參照基準,目前歐洲主要國家的利率均保持在較低水平,甚至接近於零。如法國的15年期購房貸款的利率可低至0.95%。目前來看,低利息將會持續到2019年夏天,屆時我們可能會看到量化寬鬆結束的跡象。

近一年來,歐洲QE的速度逐漸放緩,從高峰期的每月購買600億歐元債券放窄至300億,但是這並不影響歐洲國家消費價格和不動產價格的持續上漲,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對於歐洲房地產市場的三年狂歡來說,隨著歐洲央行的退出QE,將會對炙手可熱的行情澆上一鍋冷水。

中國持續去槓桿

2015年底,中央提出去槓桿的目標,但真正取得成效卻是在2017年,比較成功的在總體上穩住了槓桿,並且達成了局部去槓桿。2018年4月,中央財經委員會在頂層設計層面首次提出了「結構性去槓桿」,要求以結構性去槓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儘快把槓桿降下來。這兩年很明顯的變化是企業部門的槓桿往居民部門轉移,主要通過房地產去庫存的形式,三四線城市在一二線城市的帶動下迎來了一波洶湧的漲幅,居民的槓桿率從40%上升到了70%,也需要踩一腳剎車了。

美國退出QE和美聯儲加息

實際上早在2014年美國就提出退出QE。美國曾於2008 年10 月、2010 年11 月和2012年9月先後啟動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共計購買了4.5萬億美元的資產。美國的QE被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是成功的,這幫助美國迅速從經濟危機中挺過來,並迅速恢復了增長。當然這十年里美元資產的價格也在飛漲,美股和房地產市場都有著數倍的投資回報。

花旗集團預估,全球主要央行的資產凈購買量將在2018年底降至每月180億美元,並有望在2019年上半年轉為負值。這與歐洲央行的判斷基本一致。美國華爾街的一些經濟學家們已經發出警告,10年來最大規模的貨幣緊縮政策就要登場了。預計美聯儲及加拿大央行將會加息三次甚至更多,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瑞典和挪威央行都面臨加息的預期。

全球退出量化寬鬆,後QE時代來臨

隨著中美歐即將相繼退出量化寬鬆,全球經濟態勢將面臨一個全新的前景,回想起21世紀的頭幾年,沒有QE的年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也許我們回不去,也許我們回得去。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網路,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