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自閉症藥物研發的困局,小人物能做些什麼?

面對自閉症藥物研發的困局,小人物能做些什麼?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下表),自閉症(AutismSpectrumDisorder ASD自閉症譜系障礙)發病率逐年遞增,2014年就達到每59個美國兒童中,就有一個會被診斷為自閉症;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跳到了1/45。可以說,自閉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

調查年

出生年

發病率

2000

1992

1 / 150

2002

1994

1 / 150

2004

1996

1 / 125

2006

1998

1 / 110

2008

2000

1 / 88

2010

2002

1/ 68

2012

2004

1 / 68

2014

2006

1 / 59

面對這樣驚人的發病率,人們最關心的是「葯呢?」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美國FDA僅僅批准了兩種藥物——利培酮和阿立哌唑,都是抗精神分裂症藥物——用於自閉症治療。它們適用於緩解患者的易怒和攻擊性癥狀,對人們最關注的核心癥狀溝通障礙社會交往能力,並沒有效果。

自閉症藥物這麼少,是因為FDA工作不力嗎?

非也。面對如此多的兒童患者,家長的壓力絕對令FDA坐卧不安,對自閉症藥物研發的支持絕對是不遺餘力的。就在今年2月份,FDA還授予諾華的自閉症藥物Balovaptan「突破性療法」資格,相當於給了這種藥物一張非常稀有的研發「快車票」。

那麼是藥廠貪圖利潤,不願意在自閉症藥物上投入?

事實上,藥廠雖然眼裡只有錢,但心裡多少也還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也很願意在自閉症藥物上投入。比如在今年5月,美國Yamo Pharmaceuticals公司開發的自閉症新葯L1-79獲得了FDA的「快速通道認定」,其它各大藥廠也多少有一些在研自閉症藥物。

家長怎麼可能不願意在自閉症藥物上花錢呢?這個藥物的市場無疑是巨大的,對藥廠肯定是有巨大吸引力的。

但是,自閉症藥物研發道路上簡直到處都是坑,藥廠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大坑之一:靶子在哪裡?

當今藥物研發早已不是從前的瞎貓捉死耗子的遊戲了,它的基石之一是明確的藥物靶標。這就像你要去打獵,那你先要知道獵物長什麼樣子。要是你都不知道獵物什麼模樣。。。。你真的是來打獵的嗎?

然而自閉症的診斷是基於癥狀,(還)並沒有明確的生理診斷標準;因此自閉症藥物研發真的是不知道獵物長什麼模樣。。。。

假如完全不知道獵物長什麼模樣,藥廠恐怕也就死了這心。然鵝,自閉症研究者們已經提出鼓搗了多種似是而非、是非而是的致病假說。藥廠不跟進呢,擔心萬一這假說是真說,豈不是錯過了大機會?跟進呢,又擔心這假說是真的假說。事實上,很多自閉症藥物研發確實也掉到了坑裡,大筆的資金沒聽到個響聲。

藥廠雖然財大氣粗,也架不住這樣的折騰。

大坑之二:臨床研究的顯著療效

臨床研究是藥物研發的重頭戲,而三期臨床更是重中之重。無論動物實驗結果多麼好,一期、二期臨床的數據多麼可觀,只要三期臨床的結果看不出有顯著療效,這個葯差不多就只有死路一條。

但問題也就出在顯著療效上。

我們可以設想這麼一種簡單情景:某藥廠要測試一種治療發燒的藥物;但在設計臨床研究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參試者是什麼因素導致的發燒,而是只要有發燒癥狀的,都可以參加研究。那麼,假如100位參試者中,有20位是被細菌感染的,有30位是被病毒感染的,有50位是被瘧原蟲感染的,而這種藥物湊巧是一種抗生素,則在研究結束時,就只有那20位細菌感染患者康復了,而其它80位患者依舊在發燒。一統計,這個藥物對80%的參試患者都沒有效果。。。。那隻好放棄了。

自閉症可能有多種生理根源,但自閉症的診斷卻是基於癥狀的;也就是說,我們其實並沒有能夠細分患者的明確標準;納入臨床研究的患者,只能是「一鍋燉」,並沒有,或者說並不能考慮個體/群體的差異。這樣一來,即使某些藥物對某些患者個體/群體有效,但最終會被淹沒在統計的汪洋大海之中。

這樣胎死腹中的自閉症藥物頗有一些,比如前幾年諾華公司的Mavoglurant。 這樣的結局對藥廠和患者都可能是重大的損失。

作為一種發病機理不明確、藥物靶標不清晰、個體差異化程度高的疾病,自閉症可能是大葯企的噩夢。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美國N of One自閉症研究基金會的經驗表明,個人的執著努力,也能推動自閉症藥物的研發,給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N of One自閉症研究基金會的創始人約翰·羅達基斯(John Rodakis)原本是一位投資經理;他四歲的兒子患有自閉症,很難和其他人有眼睛的接觸,很少說話,也不會和其他孩子交往。最令約翰絕望的是,醫生也似乎對此沒有什麼辦法。

但2012年的感恩節,一場發燒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他驚奇地注意到,在發燒期間,他兒子突然開始說一些短句子,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僅僅是不連貫的單詞。更令他吃驚的是,孩子開始和旁人有了眼睛的接觸。「每一天,他似乎都在變得更好!「

約翰·羅達基搜索閱讀了大量醫學文獻,並沒有發現多少發燒會改善自閉症癥狀的科學研究,但在網上和許多自閉症兒童的父母交流時,他非常驚訝地聽到很多相似的故事。他深信,發燒和自閉症之間,必定存在某種聯繫,甚至可以成為一種治療辦法。

然而他的興奮在自閉症專家那裡貌似一錢不值。專家們完全不以為意,僅僅是叫他把觀察到的現象作為一個「N-of-1」研究(參與人數只有一位病人的研究)事例,找找看有沒有地方願意發表。

失望之餘的約翰·羅達基利用自己投資經理的背景和優勢,發起了N of One自閉症研究基金會,到處募集資金,決心資助基於小量人群觀察數據的探索性自閉症研究。

到目前為止,N of One自閉症研究基金會已經資助了三項這樣的臨床研究:

1)萊菔硫烷緩解中重度自閉症患者核心癥狀的臨床研究,發表於2014年;現有5項類似臨床研究在進行中。

2)使用低劑量的suramin(一種發現於1916年的老葯,最初用於治療非洲昏睡病)治療自閉症的臨床研究,發表於2017年。

3)抗生素對某些自閉症患者有促進作用的臨床研究。

同資產動輒千億美元的大藥廠相比,約翰·羅達基和他的N of One自閉症研究基金會真是弱小到就像大象身邊的一隻螞蟻,但心中有夢想,足下有行動,螞蟻也能對世界做出貢獻。這些研究雖然在規模上完全無法和藥廠進行的研究相比,但它們確實提出了自閉症治療的新希望。例如萊菔硫烷的臨床研究,被稱為是首次能緩解自閉症核心癥狀的重大發現,榮登當年自閉症研究領域十大發現。如果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資金進行類似研究,也許攻克自閉症治療並不是遙遠的夢想。

椰菜君願以自己篡改的一首小詩表達對約翰·羅達基和他的N of One自閉症研究基金會的敬意:

白日不到處,

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

一併牡丹開。

聲明:本公眾號提供的是科普文字,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由於才疏學淺,謬誤難免,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切靠科學研究說話

希望更多的人關注西蘭花對健康的功效

關於作者:從小愛科學,讀書學化學,出國習生物,歸國事藥學,忝列教授數年,後歸海創業兼舞文弄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椰菜耶 的精彩文章:

TAG:椰菜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