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輕工產品「提品質」的難點和突破口

我國輕工產品「提品質」的難點和突破口

近年來,電飯煲、智能馬桶蓋、鐘錶、箱包等日用輕工產品成為我國消費者境外購物的熱門產品,目前積極落實的國家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其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提升我國產品的品質,引導境外消費迴流。當前,我國輕工產品的品質還存在諸多問題和薄弱環節,總體水平尚不能完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為此,賽迪智庫消費品工業研究所在分析輕工產品「提品質」五大癥結的同時,提出了五點建議:加快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強化標準與質量認證、實施質量精準化管理、加強自主品牌培育以及規範行業發展環境。

輕工產品大部分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日用消費品,也是近年來消費者海淘的熱門產品。質量層面看,我國輕工產品還存在諸多問題和薄弱環節,產品品質總體水平尚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研究輕工產品品質現狀及剖析影響產品品質提升的原因對於促進我國消費迴流,提升我國輕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輕工產品品質現狀

(一)產品總體質量合格,部分產品質量穩定性較差

2017年,國家質監總局共抽查輕工企業2863家,涉及產品19種2895批次,抽查合格率達到91.8%,較2016年提高4.6個百分點。其中,嬰兒紙尿褲抽檢合格率最高,達到100%;衛生紙、筆、衛生巾、紙尿褲、彈簧軟床墊、紙巾紙、軟體沙發、助行器、電動自行車、木製傢具等11類產品質量較為穩定,抽查合格率在90%以上;自行車、家用清潔劑、樹脂鏡片、家用燃氣灶等4類產品質量有待提高,抽查合格率在80%-90%之間;辦公椅、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兒童傢具等3類產品質量穩定性需要引起重視,抽查合格率不足80%。

(二)大部分產品檔次不高,高品質產品缺乏

隨著「三品」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輕工產品不斷升級創新。但大部分企業對消費需求挖掘不夠,產品設計不能充分匹配客戶需求,舒適度、功能性、體驗度、感受度等指標與國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以衛浴、化妝品、廚具、箱包、嬰童用品等為代表的輕工產品在高端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海淘以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含零售及B2B)達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6%,海淘用戶規模升至0.65億人,同比增長58.5%,海淘產品主要集中在美容護膚、母嬰用品、鞋包等輕工產品領域,而消費者選擇海淘的首要驅動力是國外產品質量更優。

(三)中低端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創新不足

輕工行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規模偏小,產品科技含量低,可模仿性強,同質化低端競爭現象嚴重。以制筆行業為例,我國共有制筆企業3000餘家,年產量近400億支,但核心技術和材料(球珠)卻高度依賴進口,不同企業的產品在質量和性能設計上大同小異,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為了控制逐年上漲的生產成本,大多數中小企業選擇放棄產品研發和工藝創新,重「量」不重「質」,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與高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日漸凸顯。

二、影響輕工產品「提品質」的原因分析

(一)研發創新動力不足,知識產權問題突出

我國大部分輕工企業從貼牌和仿製做起,缺乏核心技術,利潤率和附加值較低。據統計,目前輕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為6%左右,平均研發投入強度不足1%。由於缺乏核心技術,使得企業只能通過低水平重複建設增加利潤。部分企業在發展壯大後著手開展自主研發,但需要通過較長周期、較大規模的資源投入才能取得突破。由於行業利潤率普遍較低,創新成本較高,企業難以拿出足夠的資金支撐研發創新。此外,大部分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投入大量精力研發成功的新產品一旦投入市場後,其他企業跟進和模仿很快,由於知識產權維權存在時間長、取證難、賠償金額低等問題,使得企業陷入專利訴訟的苦惱,因此對自主研發存在顧慮。

(二)標準發展滯後,相關評價體系缺失

隨著輕工產品的推陳出新,相關標準和認證跟進緩慢。一是高品質認證標準缺失。輕工產品現有的國標和行標僅能滿足對一般產品的技術和質量要求,對高端產品和精品的界定尚缺乏相應的評價體系。二是缺乏「品質」中「品」方面的標準,即產品體驗度、感受度、功能性等方面的評價標準。國外特別是德國大部分輕工產品標準包含對產品感受度和體驗度方面的指標,國內現有的輕工標準體系沒有從消費者角度去設計相應的指標體系,對符合標準的產品沒有拉開檔次,對於高質量和高品質的產品沒有激勵機制。三是系統性集成性的標準缺乏。隨著家電、廚衛等產品的不斷升級和創新,智能化的跨界產品越來越多,現有的標準已不能滿足對整體性、系統性設計產品的評價和界定。

(三)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技術突破難度較大

輕工行業部分關鍵零部件,如造紙行業的流漿箱、靴壓輥,家電的變頻功率模塊,自行車的變速器,鐘錶的高檔基礎機芯等大多依賴進口,且每年進口金額相當可觀。如家電變頻功率模塊每年進口超過5000萬塊,總金額達幾十億元。由於進口零部件與國產產品存在互不匹配問題,部分輕工產品質控穩定性不足。這些零部件均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一旦能夠取得突破,不僅將極大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有效保證全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提升產品質量。但這些零部件的研發難度很高,需要跨行業、跨領域、上下游共同攻關,且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單個企業很難獨立完成。目前國內部分企業正在嘗試開展這些零部件的研發工作,有些已經初步形成產品,但由於可靠性未經驗證,下游用戶往往不願用、不敢用,造成投資無法收回,也難以根據用戶反饋進一步加以改進,極大影響了產品質量的提升。

(四)自主品牌建設緩慢,產品質量提升受阻

輕工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在鐘錶、化妝品、洗滌用品、箱包、眼鏡等行業,著名品牌產品的價格相對於同等技術水平和質量但品牌知名度較低的產品高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但仍受到消費者的追捧,這些行業的高端市場基本被國際品牌壟斷。由於品牌培育是相對長期的過程,在保證技術領先和質量穩定的前提下,需要持續投入品牌宣傳推廣費用。而我國輕工行業大部分企業在目前品牌知名度低、盈利能力不強的情況下,無力投入較大規模的資金進行品牌宣傳,只能長期維持低端的品牌形象,反過來又阻礙了盈利能力的提升,致使企業在提品質方面的投入有限。

(五)市場環境亟需規範,消費引導有待加強

輕工產品發展環境亟待改善,消費引導問題值得重視。一是低價競爭問題嚴重。在生產總量不斷增長、市場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價格戰是企業主要的競爭手段,企業被迫壓縮成本,質量無法保證。二是輕工產品普遍面臨「進店難」問題。近幾年我國鐘錶、化妝品等行業逐步湧現出飛亞達、羅西尼、佰草集、自然堂等一批國產品牌,但仍然很難進入國內大型商場,或者只能在很差的位置設立專櫃,國產品牌默認成為低品質產品。三是消費者教育及輿論引導亟待加強。當下質量安全備受關注,信息傳遞的便捷性使得產品出現不利信息後,即使不影響產品安全,也會被迅速傳播,導致消費者對國內產品質量不信任,企業生產經營如履薄冰,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不足。

三、幾點建議

(一)加快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

一是針對輕工行業需求量大、對外依存度高的關鍵零部件,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零部件生產企業和下游用戶組成聯合體進行協同研發,通過下游用戶試用和可靠性驗證,解決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問題;二是開展重點行業知識產權分析和預警,摸清專利布局現狀,為企業選擇關鍵技術研發路線提供指導;三是支持家電、電池等行業創建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四是將輕工關鍵零部件納入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享受保費補貼支持,增強下游用戶使用信心。

(二)強化標準與質量認證

一是開展與國外高端產品質量品質對標,加大對國際標準的采標力度,加快在家電、製鞋、五金等重點領域的采標計劃;二是加快一批高品質認證的標準、功能性評價標準以及系統性集成性標準的制定;三是通過標準、檢測、認證三方聯動,提升產品質量。重點支持一批國家或者第三方的促進輕工產品升級的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中心和實驗室,以及標準化、計量、認證、檢驗檢測、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等基礎能力建設,開展產品質量提升的公共檢測、認證、診斷等專項服務。

(三)實施質量精準化管理

一是推廣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組織輕工企業實施全鏈條智能追溯防偽工程,加強從原料採購到生產銷售全流程質量管控,推廣工藝參數及質量在線監控系統,提高產品性能穩定性及質量一致性;二是加強輕工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建設。開展自動化、智能化工廠技術改造,推進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建設互聯型產業生態系統,使輕工產品實現融「智慧製造、智慧產品、智慧運營、智慧生活」於一體的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自主品牌培育

一是建立自主品牌建設專項基金,扶持鐘錶、化妝品、箱包等行業排名前10位的自主品牌開展品牌建設,加大自主品牌宣傳力度,培育知名民族品牌;二是對於鐘錶、化妝品、眼鏡等品牌效應明顯、品牌宣傳投入較高的行業,允許企業將所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中,不超過企業當年銷售(營業)收入30%的部分在稅前扣除,超過部分在以後的納稅年度結轉扣除;三是組織輕工企業統一製作品牌故事宣傳片,樹立標杆,弘揚典型,在主流媒體集中播放,加大自主品牌宣傳力度。

(五)規範行業發展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簡直是謀殺!等車乘客被人一腳踹下站台,剛好車進站……
《動物世界》揭幕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