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羅斯沒有第四次踏上迷途的機會了

俄羅斯沒有第四次踏上迷途的機會了

本文作者:吳鴻昌

俄羅斯第一次踏上迷途的領路人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看到西歐的繁榮強盛,心生羨慕,以一個下士的身份,到西歐實地考察,並親身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學習各種技術,甚至干體力活。後來,他在俄羅斯實行一系列社會改革,大大推動了俄羅斯的進步,尤其是工商業的發展。

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彼得大帝的做法在全世界也算得上雄才大略,絕無僅有,所以被後世尊為大帝。但是,彼得大帝終究沒有弄明白西歐走在俄羅斯前面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人們靈魂深處的東西究竟有什麼差別,他的著眼點僅僅在武器,技術和工藝這些層面。所以,俄羅斯的進步步履蹣跚,始終趕不上世界前進的步伐。

深深的海洋

 俄羅斯之旅

黃紅英 

00:00/02:51

19世紀初,法國侵略俄羅斯,俄羅斯反侵略成功,俄羅斯大軍長驅直入進入巴黎。但是,俄羅斯的勝利卻給俄羅斯帶來了麻煩。俄羅斯年輕的貴族軍官看到法國社會生氣勃勃的景象,痛感俄羅斯的落後和死氣沉沉。後來,這些人發動廣場革命。十二月黨人被血腥鎮壓了,但王朝的壽命進入倒計時。100年以後,王朝覆滅。

俄羅斯第二次踏上迷途的領路人是斯大林。

斯大林的認識比彼得大帝更具體。他認為,俄羅斯(那時候是蘇聯)落後西歐50年。他宣布要用10年時間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當時,正是歐美國家經濟危機時期,斯大林一邊大搞群眾運動,發動著名的斯達哈諾夫運動,一邊吸收歐美國家的資金技術設備。蘇聯的工業化運動取得很大的成就,代表性工程是莫斯科的地下鐵道,宏偉壯麗。現在,許多中國人到俄羅斯遊覽,都感嘆莫斯科的地鐵不但是交通場所,而且是藝術殿堂。當時,甚至出現歐美人移居蘇聯的熱潮,莫斯科出現英文報紙。當然,這個熱潮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所以也是歷史上唯一的一次。

因為出於對政權不穩固的恐懼,蘇聯的工業化明顯傾向軍事。和彼得大帝一樣,斯大林的工業化運動,僅僅著眼於社會表面的東西。蘇聯雖然一度發展為全世界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但最終國家解體。

普京的口號是「給我20年時間,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俄羅斯人號稱是戰鬥的民族,熱衷國家強大。普京這個口號,無疑符合俄羅斯多數民眾的心理,所以,他的支持率很高。現在的問題是,一個國家,把強大作為目標,是否靠得住?普京已經當過多任總統,一任總理,俄羅斯的現實顯示,俄羅斯既可能越來越強大,也可能離強大越來越遠。普京並沒有激活俄羅斯國民的潛力,相反,功夫用在鞏固權力上面。普京越來越偉大,而俄羅斯一年裡頭就有成千上萬社會精英出逃。

俄羅斯的俄羅斯族人口不斷下降,而穆斯林的人口爆炸式增長,莫斯科已經有上百萬穆斯林。像車臣這樣的地方,以前的杜達耶夫和馬斯哈多夫強求獨立,死於非命。現在車臣的領導人很乖,表面上效忠於莫斯科,但實際上隨著非穆斯林人口的漸漸消失,車臣已經是獨立王國。車臣的獨立,已經無名有實。類似車臣的地方,還不少。用不了多少年,俄羅斯的年輕人將有一半以上是穆斯林。那個時候,俄羅斯的軍隊怎麼維持?

俄羅斯已經沒有第四次踏上迷途的機會了。

這裡有多家之言等待您的大駕光臨,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午夜的星 的精彩文章:

這些東西往往是免費的,那就是文明

TAG:午夜的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