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當孩子出現4個跡象,是要停止長高了

當孩子出現4個跡象,是要停止長高了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看看媽媽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每個媽媽最愛看到孩子的褲子又短了,又長高了半頭。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這4個跡象時,說明孩子的身高已經進入緩慢的生長期。

自己的孩子長多高,一直是媽媽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每當媽媽們湊在一起聊天,都會談論身高的話題,「你家孩子真高啊,營養不錯吧」、「你看看我家兒子,這都半年了,也不見長」,或者「你最近給孩子補什麼營養素沒?我聽說軒軒吃的那種很好,你看軒軒多高啊」……這之類的話題你也不陌生吧,每個媽媽最愛看到孩子的褲腳又短了,又長高了半頭。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這4個跡象時,說明孩子的身高已經進入緩慢的生長期,要停止長高了,媽媽千萬別大意。

當孩子出現4個跡象,是要停止長高了

1、發育過早

身高其實和發育有關的,現在的孩子發育時間是大大的提前的,也是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身高,現在的家長會給孩子吃一些激素比較高的營養品,激素過多很容易造成孩子過早的發育,一旦發育了身高也就停止了,所以一定在好好注意飲食,這樣才能夠很好的控制好身高的成長。長得過早危害最大,因為早熟的孩子就像一輛還沒加滿油,就搶先衝出起跑線的車,開始領先,最終會因為動力不足中途拋錨。早熟兒童可能提前進入青春期,成年後身高就會少6cm。

2、骨骺線閉合

這個通過檢查才能看出來。因為每個人的骨骺線閉合時間都是不一樣的。而長高就是骨骼延長的過程,骨骼生長的根本原因是骨骼生長板軟骨細胞的的不斷增殖骨化使骨骼延長。生長板軟骨細胞的增殖並不是一直持續的,一般17-20歲時,長板軟骨細胞停止增殖,在長骨的骨幹和骨骺之間留下線性痕迹的一條骺線,也就是常說的骨骺線閉合,從而身高的增長就此停止,無論用任何方法都不能讓身高增長。

3、過早肥胖

肥胖是一種由多因素造成的人體代謝障礙性疾病,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小孩子肥胖發病率越來越高了。孩子過度肥胖,一般是太愛吃高熱量高脂肪產品,熱量過多得不到轉化,嚴重影響自身鈣吸收造成的。鈣攝取不足,骨骼發育自然受限,長不高了。老一輩以為「能吃是福」不對孩子貪吃多加管教,就會讓孩子的身高輸在了起跑線上。肥胖會阻礙生長激素分泌,骨骼關節受壓迫,日漸脆弱卻得不到滋潤及營養供給,導致長不高。

》提示:媽媽做的食品才是最安全的,當然,媽媽也需要一個「好助手」↓↓

推薦:法國BEABA輔食機,超高顏值的輔食機,單手就能完成操作,一鍵完成蒸煮攪拌,滿足不同階段寶寶的輔食需求。

4、每年長高不足5厘米

青春期發育前,孩子平均每年可增長 5-6 厘米,如果發現孩子生高增長低於平均值,就需要藉助外力因素,幫助孩子長高!切不可錯過長高黃金期。

當孩子出現4個跡象,是要停止長高了

【孩子身高正常的增長速率】

嬰兒出生時:平均身長約為50厘米左右。

出生第一年內:身長增長速度最快,約增長25厘米,1歲孩子的平均身長為75厘米左右。

1~2歲:約增長10厘米,2歲時孩子的平均身長約為85厘米左右。

2~3歲:女孩子每年約增長4~6厘米,男孩子每年約增長5~7厘米,3歲孩子的平均身長約96厘米左右。

青春前期:可長10~17厘米左右。

青春期後:身高增長逐漸減緩,每年長不到1厘米。

【孩子長高的3個關鍵期】

根據最新的體格發育觀念,嬰兒、幼兒(1~2歲)、青春前期這三個不同的關鍵期,對成年後的身高影響不同。兩歲以前,尤其是1歲時,營養的供給對身長影響顯著;兩歲以後,尤其3歲之後進入兒童期,此時生長激素在身高方面的作用就凸現出來;到了青春前期,性激素對身高增長相當重要,因為青春前期身高的突增是緣於性激素和生長激素的共同作用。在每個階段,家長都應該注重孩子生長發育的特點,並給予正確、科學的養育。

當孩子出現4個跡象,是要停止長高了

【優質睡眠有益於增高】

我們都知道,如果人體內生長激素的水平高就會促使孩子長得高。而據有關專家證實:人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一般在睡眠後的1小時開始上升,2~4小時可達高峰,隨睡眠時間的延長生長激素釋放的量也會隨之增多,那麼不言而喻,保證孩子每日足夠的睡眠勢必有利於孩子身高的增長。就每天睡眠的時間而言,一般新生孩子為20~22小時,2個月的孩子為16~18小時,4個月15~16小時,8個月為14~15小時,1歲為13~14小時,2~3歲為12~13小時。

【科學曬太陽、積極的體育鍛煉可助長高】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促進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增強骨細胞的生長能力,從而使骨骼的生長更加旺盛。這樣自然就有助於孩子的個頭長高了。具體鍛煉的方式有很多,可根據孩子所處不同時期的特點而採取不同的鍛煉方式。

嬰兒期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做嬰兒撫觸、嬰兒的主動或被動操等,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鐘;幼兒及學齡期的兒童則可做一些有助於增高的長高操,多走、多跑、多跳躍等,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左右;以後隨孩子年齡的增長,到了小學、中學就可以多做單雙杠、引體向上的練習,多跳躍,多參加游泳、騎自行車、跑步等項體育運動,每天應不少於30分鐘~1小時。

[本文版權歸我方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寶貝傳媒 的精彩文章:

生育津貼該如何領?配偶也能領生育補助金

TAG:媽咪寶貝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