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醫經驗:溫膽湯在中醫精神神經疾病中的運用

名醫經驗:溫膽湯在中醫精神神經疾病中的運用

溫膽湯見於《千金要方》,主要用於痰熱內擾所致的驚悸不寐,後世醫家又於方中加茯苓一味,用於治療暈眩、頭昏、頭痛、心悸、胸脘滿悶及癲狂等症。數年來,余嘗用此方隨症加減治療現代醫學精神、神經方面疾患,獲得療效,現舉幾例如下。

1、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

女41歲教師,2006年9月18日初診。患者有偏頭痛病史,每於工作緊張時易發。半月來,由於開學之初教務煩雜,,引起頭痛又發,服用西藥止痛藥,調節神經類等藥物不效。刻診:頭痛偏於左側.目閉不欲睜,不思飲食,伴有嘔惡、口苦、脘悶、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BP120/75mmHg,心率68次,分,心律齊,本院頭部CT檢查未發現腦部病變,西醫診斷:血管神經性頭痛。

症屬痰濕上擾清竅,阻滯少陽經脈,致清陽不展則頭痛;腦系連日,痛則目睛連痛;痰濁不化,阻於中焦致脾陽不振,則飲食不思,脘悶,口苦嘔惡;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均為痰濕內停,郁而化熱之症。治宜化痰清熱,健脾利濕化濁。溫膽湯加減:半夏10g,陳皮6g,茯苓10g,生甘草6g,竹茹10g,枳實6g,石菖蒲log,炒白朮10g,柴胡6g。服藥3劑後頭痛減輕,繼用3劑,告愈。

2、驚悸(高血壓病)

女58歲退休工人。2006年7月13目初診。有高血壓病史多年,平素常覺頭暈、胸悶、心慌。3天前因家務事爭吵後胸悶、頭痛、頭昏、心慌、心悸、煩躁不安,並於夜間睡眠易驚,伴口苦納少,老伴陪同就診。刻診患者體型較豐,情緒煩躁,頭痛頭昏,胸悶心慌,脘腹脹滿,舌苔濁膩,脈滑數,BP180/100mmHg,, 率100次,分,心濁音界向左擴大。刻查心電圖示:s—T段下移,T波低平,心電軸左偏30度,RV3+SV1>3.5my。西醫診斷:高血壓病(左心室肥大)症屬痰熱上擾。擾亂心神。患者痰濕之體,因爭吵致肝火暴張,氣火挾痰,上竄擾心則心煩驚悸,頭痛頭昏,夜寐忽驚;痰濕困脾,則口苦脘滿,納少。治宜清火化痰,安神定驚。溫膽湯加味:半夏10g,陳皮6g,甘草6g,朱茯神10g,竹茹6g,枳實6g,全瓜蔞15g,薤白6g,天竺黃10g,酸棗仁10g,磁石20g,焦三仙各10g.服藥3劑後,心神漸安,胸腹脘悶減輕,頭昏頭痛好轉,夜能安睡。BP 150/90mmHg,心率74次/分,律尚齊,囑常規服用降壓藥,保持情緒穩定,定期複查血壓。

3、臟躁(更年期綜合征)

女49歲2007年4月18日初診。患者近2年來常覺頭痛、失眠,時有情緒低落或自卑。近月來夜間失眠,多夢,晨起頭重頭痛。情緒波動起伏,月經經期紊亂,經量少,西醫診為更年期綜合症,給服更年安,谷維素,安定等治療,效果不顯。

刻診患者精神憂鬱,情緒低落,頭重胸悶,口粘而苦,肢體睏乏,舌質淡,苔黃膩,脈弦細而滑。症屬肝鬱血虛,濕痰化熱。肝氣不舒,則精神抑鬱,情緒起伏波動,血虛,心失所養,則夜間失眠多夢;痰濕阻中,清陽不能上奉於腦,則頭昏頭重,脾運失司則胸悶口粘口苦。治療解郁化疾,養心安神,溫膽湯加減:半夏l0g,陳皮 ,炙甘草6g,茯神10g,小麥10g,大棗7枚,竹茹10g,鬱金log,石菖蒲10g,遠志6g,服藥7劑後,自覺情緒好轉,夜能成寐,病去大半,複診效不更方,繼用藥半月而愈。

4、 不寐(老年性腦萎縮)

男72歲2006年1月20日初診。患者2-3月來夜寐不好,甚至整夜不寐,夜間汗多,伴有頭昏胸悶,氣短痰多,煩躁易怒,納食不思,大便稀溏,舌質淡,舌苔厚,白膩。BP90/60mmHg,半月前本院腦部CT檢查報告示:雙側腦室擴大,老年性腦改變,西醫診斷:老年性腦萎縮。

症屬痰濕內阻,上擾心腦。腦神被痰濁紛擾則頭昏煩躁易怒,夜寐不安;秧及心神,心神不同,汗為心液,則夜間汗多;痰濕內阻,脾陽被困,運化失常,則納食不思,大便稀溏。治宜溫化痰濕,健脾寧心益腦,溫膽湯加減:半夏l0g,茯苓10g,陳皮6g,甘草6g,竹茹6g,芡實10g,血墟珀粉3g(吞服),生龍牡各10g,夜交藤10g,石菖蒲log,糯稻根10g,5劑。服藥當日即入睡較好,5劑後癥狀大為減輕,繼服5劑後睡眠正常,諸症好轉。

5、 討論

人體疾病的產生,主要是體內平衡失調。「凡十一臟取決於膽」,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能調節人體陰陽,使其平衡。肝主疏泄,膽主決斷,大凡精神、神經方面的疾患,中醫大多責之肝膽。肝與膽相表裡本為一體,且與胃、心腦關係密切,故凡是頭暈頭痛、失眠心悸胸悶、眩暈嘔惡、情志變化、精神失常皆肝膽經首先受病,繼則傳化而來。「百病皆由痰作祟」,若體內有痰濁未消,胸膈有熱不除,必傷少陽之和氣,故溫膽即可使病癒。

溫膽湯雖以「溫膽」命名,實為清膽之劑,且又不直接治膽,卻以和胃為主,其理何在?《內經》日:「邪在膽,逆在胃」,夫脾胃氣機升降失調,運化失司,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濕不從化,濕聚成痰,阻滯中焦,郁而化熱,必有礙於肝膽疏泄,肝為「罷及之本」,膽為「中精之腑」。肝膽疏泄失常,必致人體精神、神經變化而變生疾病,然究其本,肝膽疏泄失常實乃中州不運,升降失常之故,治病必求於本,故溫膽湯治膽方葯卻以和胃之品為主,實乃先賢遣方用藥之妙也。土壯運鍵,升降正常,濕去痰化,肝膽自清,諸症去也。

溫膽湯方葯組成,以半夏為主,消痰化濁,治心腹胸脅痰熱結氣,其味辛燥而溫,行濕下氣,濕去則涎燥,氣下則痰降,為治痰飲之主葯;陳皮除濕痰留飲,嘔噦反胃,輔半夏治停痰留飲,消痰膈氣脹;茯苓伴半夏,破結氣消痰水,健脾淡滲利濕,甘草補脾胃除邪熱,益元氣養陰血,使以方中。加竹茹清熱和胃,配枳實行氣降濁,六味相濟相須,溫涼配伍得宜,使痰濁得化,膽氣自然和清。溫膽湯是治膽病之主方,又是治痰病之主方,在中醫精神、神經內科臨床診治中,只要抓住主症:痰多、胸悶、嘔惡、苔膩及久治無效之精神情志疾患,雖病各異,其症有別,皆可化裁使用溫膽湯而獲效極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西匯通 的精彩文章:

中醫學中的治國大道!
中醫的振興只有這華山一條路,其它都是死路一條!

TAG:中西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