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的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仍會和山峰關聯

她的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仍會和山峰關聯

編譯:Mintina

偉大的喜馬拉雅山區登山探險活動紀錄者Elizabeth Hawley於2015年地震後在自己位於尼泊爾Dilli Bazzar區域的家中瀏覽文檔

照片提供:Alet Pretorius

通過眼鏡對視,一位頭髮灰白的女性坐在開著檯燈的桌前。映襯的影子中滿是一架一架的圖書和塞滿筆記的文檔。她坐在其中,操作著對著牆壁的電腦 - 把地震的影響降到最低。十數年間(或是永遠,對於一些人來說看似如此),在這間位於Dilli Bazzar的公寓內,她一直在分類紀錄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的登山探險活動。一位名為Suben Khadgi的司機駕駛著一輛藍色的大眾甲殼蟲汽車,把她送往登山者們留宿的各個酒店,她坐在大堂內「炙烤他們」 - 如同關於她的故事的通常內容 - 了解他們聲明背後的事實。年復一年,數據不斷增長:起初只是之上,隨後是電子數據,如同一座巨大的山峰,受到地殼構造上升的推動,到達更高的高度。

至少,這是我們很多人對於Elizabeth Hawley的想像,很多她的記者同行對於她的描述。2018年1月26日,她以94歲的高齡離世,她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最為知名的登山記錄者,此時是她退休近兩年後。2011年Oustide雜誌一篇名為「後輩的高級女祭祀」文章中寫到:「無論你是Reinhold Messner或是Ed Viesturs;直至Elizabeth Hawley的認證,你的登頂從未發生。」

回溯至伊麗莎白時代,登山者依靠日誌的記錄宣布他們的首攀聲明,而且試圖記錄雪線之上遠端區域所發生的事件,還有雲層狀況,通常沒有任何旁觀者。不可避免,隨著這些轉化為故事,事情開始變得扭曲:古老的錯誤被莊重地寫在書中,數個世紀以來被永久記錄下來;不同參與者比較說明的內容依然顯得勢不兩立,無法調和;轉化的記憶開始扭曲變形,海拔高度導致頭腦混亂和主觀的評判觀點;不確定性從風暴,夜晚,慾望和濃霧的混亂中油然而生。Greg Child不時說到,「這與你最終找到兇手的謀殺懸疑故事不同 - 最終,這裡沒有騎牆。你無法找到真相的證據。」

Hawley,她的朋友們和同事們說到,並不把自己視作是絕對的「權威。」如果她象徵性地位變得如此堅固,並伴隨著力量和威儀,或許部分原因就是一個人,一處區域,成為奇幻事實最終仲裁者的深切,共通願望。

如同很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媒體圈工作的美國女性一樣,Hawley起初發現自己被困在研究員的位置,升職的機會總是給予男性 - 直至她最終於1957年離開福布斯雜誌,出發去往海外旅行。一直以來,她都在磨練著自己事實核查的能力,通過多種自己認證的渠道獲得信息審慎地查看每一個詞的疑點。她於1959年去往尼泊爾,當時,該國即將舉行首次常規選舉,同時,登山者們正在嘗試最後未被攀登的八千米級別山峰,而當這位英語國家的記者已經準備好成為迫切獲取新聞消息的國際編輯們的駐外記者。

Hawley傾向於把自己描述為一位登山活動的「時間順序記錄者」,而非一位作家,堅持由於她個人並未一位攀登者,她無法解讀自己所記錄的信息內容。而且,她告訴自己傳記的作者, Bernadette McDonald,「如果事實講述故事,那麼就是如此!」

現今,巨大的喜馬拉雅數據信息,一個她和自己的同事們收集的電子數據記錄,包括關於超過9,600次探險活動的相關數據;她很多其他報告內容則已經收錄在美國阿爾卑斯俱樂部圖書館,而且她按照時間記錄的內容選集已經出版在部分日誌和書籍之中。整合在一起,她積累的名單和電訊講述了難以計數的(登山者)自述:上世紀八十年代晚些時候,大型商業探險的興起和本地高海拔工作人員人數持續增加;日本登山者從1950年至1989年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的統領,當時這個國家的隊伍成員首攀了大量海拔七千米級別山峰;還有,自1970年至2008年女性攀爬者的人數持續增長。

現在重新閱讀,她的部分報告有著令人意想不到,幾乎有著抒情詩歌般的感覺,依然帶著過去時光的勃勃生機。她發送的1963年美國珠穆朗瑪峰探險活動原始電報之一就好似一首抒情詩:

Urgent出版時代公司...

靶向摘錄,當你看到雲層籠罩在這裡,你知道當如無法登頂,摘錄結束。日間已經拍攝圖片,括弧/或許約11/括弧,這裡就是霍因貝爾描述的如同,引述/兇殘,引述結束/風速總是超過100英里每小時,停下時,霍因貝爾回憶,引述/這裡如同看到一場海面風暴的結束,沸騰翻滾的大量積雲,嘶吼之聲如同快速行進的火車,引述結束。

她季節性故事裡的人物成為人類的冗長故事:一座山峰的猛烈秋風把登山者的名字吹落,掉在一系列光滑的冰面指向,深埋在冰裂縫之中,消失在黑暗的雪層之中;數據把他們個體死亡的事件囊括在高海拔山峰更大的死亡模式之中。在其1989年的春季報告中,她詳細講述了波蘭登山者Andrzej Marciniak的故事,一場雪崩的威儀生活著,在珠穆朗瑪峰受傷,且獨自掙扎數日事件:「我認為自己聽到了音樂,」他稍後說到,「我認為我在做夢,當我聽到聲音時,或許我出現了幻覺。不過我走出帳篷,看到一些昏暗的輪廓走向我,而且他們的確是人。」最終的數字成為希望和失望的類別:「整個旅程,救援人員花費55歌小時...Marciniak在珠穆朗瑪峰失去了兩顆延遲,減重8公斤 - 而且還有五位隊友,他們的屍體依然留在絨布冰川。」

在其1988年的春季報告中(註:當年中日尼珠峰雙跨),她用一種並列事實的方式巧妙地引出一個編輯角度的觀點:一支四人團隊悄無聲息地在珠穆朗瑪峰巨大,鮮少有人探險的東壁開闢了一條全新線路;252人的探險隊伍則在一條傳統路線進行了一次電視直撥的橫跨;愛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評論到:「我非常高興我們於35年前攀登珠穆朗瑪峰,當時,我們沒有所有的這些嘈雜喧囂。」如同這份一樣的其他報告中對於人性的一窺,關於一份「略顯恐怖的錯誤聲明」:

一間知名的酒吧和餐館,Rum Doodle,為那些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者們提供很大的膠合板,用於簽名,而且從此以後,他們可以享用免費的餐食...5月的一日,我收到Rum Doodle餐館的電話,說到,三人做出聲明,並詢問我情況是否屬實。[致電者給出的]名字是那三個...就是在不久之前站在山峰頂端的人們:Pawlowski(是的,好的,我說到),Maselko(有一個是的)和Kudelski(是的,他的確登頂了山峰,不過他在下撤過程中遇難,現在,無法簽名)。

拋開她所有的天賦和專註,像任何一位研究員一樣,Hawley,無法避免偶爾的錯誤和悔恨。她1988年秋季報告中最初對於Lydia Bradey是否到達珠穆朗瑪峰頂部,完成山峰不藉助輔助氧氣的首次女性攀爬保有一些不確定性。隨後,Hawley全力聲援Bradey,並指責Bradey的部分惡意誹謗者是大男子主義的做法。縱觀她的事業,Hawley對於那些刁難自己缺乏第一手登山經驗的人們持有批評的態度。一些影響力不高的登山探險活動宣稱,她對於八千米級別山峰商業探險的持續報道給出一種假象,這些是重要的攀爬。其他人則相信,基於她積累的探險活動數據,可以更為容易研究問題環境的影響和勞力情況。

阿爾卑斯登山的一個方面便是長久以來對於數字,表格和記錄的與生俱來的抗拒。在18和19世紀期間,隨著歐洲科學家奮力創造測量海拔高度的方法,在去往山峰作為體能目標被測量和被攀登,或是作為卓越,精神方面的地域被崇拜和不受約束之間的文化衝突日益增長。在2017年關於如何進行登頂聲明的爭論期間,Cedric Sapin-Defour表示,一個基於堅實證據的過度強調或許源自對於其他因素的介入,例如神秘和想像。「我們傾向於哪個部分的超額部分?」他在Montagnes雜誌文章中問到。他回答說,「在阿爾卑斯登山圈的露天體育場,所有的活動都在被衡量,被比較,被監控,被確認,被存檔或是一個沒有規則和約束的阿爾卑斯式攀爬?」

隨著數字媒體的興起,其本身,摧毀了舊式的報道形式。尼泊爾記者Kunda Dixit回憶,當他和Hawley首次一起工作時,他在她的卧室的電傳打字機中塞滿整捲紙才最終發送了報道的故事內容。「現在大量網站。衛星網路讓攀登消息的即時傳輸成為可能,即時是從頂峰致電。」從積極的方面,曾經靜默的生硬,例如那些探險隊伍的工作人員,可以直接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故事。不過,仍有一些負面影響,比如,更具影響的團隊現在可以在網站上很容易地發布誤導信息。在一個品牌內容比獨立新聞工作能夠獲得多得多的資金的年代,Rodolphe Popier - 喜馬拉雅數據網站團隊成員之一 - 指出,事實核查至少從一方面阻止市場營銷全面控制登山歷史的講述。

Hawley曾告訴她的傳記作者,Bernadette McDonald,對那些接受其採訪人們的「肢體語言」的關注是驗證事實至關重要的方法。當我們談及肢體動作,身體的認知,很容易忘記人類的身體創造了這些。即使是現今的登山世界,實施核查通常依賴個體專業人士,通常不為人知而且匿名,累積延伸記憶的意識依然會保持主觀,最終,老化和喪失。

Eberhard Jurgalski,65歲,背部隆起,坐在自己為德國Lorrach地區居所的電腦前,每日用患關節炎的手指打字長達10個小時,維護他在超過37年收集的登山數據名單,整合Hawley和其他人的數據內容 - 現在這些內容全部顯示在8000ers.com網站。在網站上,他記錄了據大多數近日的高海拔登頂數據,此外還有巴基斯坦的登山報告,同時他也是世界範圍內山峰攀爬歷史的歷史記錄者。他把自己描述為「地圖吞食者」:「你無法用熱情之外的說法更好地解釋這一切。」與記者行業極為類似,事實核查的價值持續被低估,通常,被期待免費提供信息。沒有經濟方面的支持,探索活動記錄者的工作或許終有一日會終結。

在關於Elizabeth Hawley的大量故事之中,有一個被反覆重複,那就是她唯一登頂的一座山峰:海拔4,393英尺的Mansfield峰,根據喜馬拉雅山區的標準,幾乎不能被視作是一座山峰,但卻是Vermont地區海拔最高的山峰。位於Jeffersonville地區的岩壁和叢林上端高處,頂峰通常短暫現身,覆蓋著冬季的首場和最後一場降雪的積雪,或是被轉瞬即逝,怪異神秘的粉色光芒所籠罩。

不過,直至在這裡度過八年時間後,我才最終徒步到達Mansfield峰頂端。黑暗的東側天空,冰屑飛揚,而我卻心事重重,我忘記了看向更高的區域。跟著脈搏的跳動,我沿Hellbrook Trail線路通過碎石和植被根部遍布的區域,感覺如同山峰的脊骨,在蜿蜒的道路蹣跚而行,去往一處有著細流和風暴遺迹的低矮峭壁。頂峰山脊下部,寒冷的雲層籠罩著周圍綠色的農田。道路四周是陡峭的片岩,足夠傾斜讓徒步者可以用手掌進行支撐,平衡滑動的腳部。地質學的想像可以讓人們輕易地想像出這處古老,腐蝕山峰曾經的景象,數千萬年前,當Appalachian山系的高度依然超越喜馬拉雅山區山峰的時日。

這似乎是一個紀念她的適宜之地。Hawley相信什麼是曾經和現在的神秘,而非其可能的部分。而且這要求與事實最大的接近程度,超越任何困難,成為攀登的一部分,一個永遠不會完結的攀爬,通向超越自然高度的頂峰,有著或許更為接近,最終通向神靈的景緻。

本文刊載在Alpinist雜誌第62期(2018年第二季刊)。

信息來源:Katie Ive

「無論你是Reinhold Messner或是Ed Viesturs;直至Elizabeth Hawley的認證,你的登頂從未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喜馬拉雅登山論壇 的精彩文章:

完美的同伴-Rab Carrington和Martin Boysen

TAG:喜馬拉雅登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