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那個不給孩子上興趣班的媽媽,後悔了!

那個不給孩子上興趣班的媽媽,後悔了!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 九公子

成長樹原創文章,公號轉載請後台聯繫授權

前幾天跟師姐討論給孩子上興趣班的問題,師姐給我講了個她同事李青的例子,給我感觸很深。

孩子小的時候,李青遵從社會倡導的快樂教育,不給孩子上興趣班,讓孩子自由的玩耍。

幼兒園時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學跳舞,學鋼琴很是羨慕,多次央求媽媽給報班。

但李青堅持自己的看法,堅定的認為興趣班只是想賺家長的錢,把孩子送興趣班是外包培養,是市場化培養。

所以一直到小學2年紀,孩子從沒上過一個興趣班。

有一次放學回家,孩子哭喪著臉,李青怎麼問都不回答,問的急了,孩子哭著說,學校要組個樂隊參加國慶表演,別的小朋友都參加了,有的會彈鋼琴,有點會吹長笛,還有的會吉他。

圖片來源:電影《奇蹟》

他們組了幾個節目,但自己什麼也不會,所以什麼節目也沒有參加,而且學校還有很多興趣小組,比如圍棋、國際象棋等,孩子也只能觀望。

孩子非常自卑,問媽媽,你以前為什麼不給我報興趣班呢。

這時,李青幡然悔悟,後悔莫及,孩子沒有一技之長,在團體活動中拜了下風,傷了自尊心。

但現在已上小學,文化課業繁重,再去花精力重新學一項興趣技能感覺非常吃力了。

師姐說,如果你自己沒有能力培養孩子某種興趣,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做。

興趣才是開啟孩子看世界的大門。

圖片來源:電影《奇蹟》

1

興趣是擰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

有次在一個媽媽群里談到興趣培養的話題,一個定居澳洲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六歲,現在在上6個興趣班,包括游泳,國際象棋,畫畫,舞蹈,機器人等。

而且孩子還不滿足,還要求媽媽繼續給她報。

別的媽媽都說學的太多了,孩子受累。

這個媽媽說,孩子從沒喊過累,她在那裡有新的朋友,新的知識,好玩的老師,和有趣的課堂,每次上課都開開心心的去。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興趣班都是孩子自己要學的,媽媽從沒有強制過。

孩子的興趣不是通過反思發現的,而是通過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引發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多與世界接觸。

早期廣泛的體驗可以幫助孩子確定哪種運動或興趣更適合自己,以便做出更適當的選擇後再進行重點培養。

對孩子來說,孩子的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世界,他在試探著感觸和前進,各種興趣班並不會有學習的壓力而是一個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接觸的越多,孩子見識的越多,這種接觸會激發孩子探索的熱情和慾望。

圖片來源:電影《奇蹟》

2

興趣的培養可以鍛煉孩子的堅毅品格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教授在她的《堅毅:釋放激情與堅持的力量》一書中討論了堅毅品格對成功的重要性,其中一章談到課外活動是堅毅的練習場。

Duckworth教授有兩個女兒,她給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報了興趣班,讓她們嘗試了芭蕾舞、體操、田徑、手工、中提琴及鋼琴等多種興趣班。

她的大女兒一直在學中提琴,而且加入了學校的城市和管弦樂隊。

在Duckworth教授家裡有一個「難事準則」,即要求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做一件有難度的事情,即每天都刻意練習的事情。

她要求孩子在她覺得不喜歡的時候可以選擇退出,但不能放棄,並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須至少參加一項活動,且必需至少堅持兩年。

這讓我想起了我親戚的孩子小毛,他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孩子,看到好玩的事情都想嘗試。

足球、籃球、鋼琴、游泳、畫畫、圍棋等,前期激情很高,但隨著訓練難度的升級,小毛開始產生厭倦,踢球、打籃球覺得太累、畫畫、圍棋覺得坐的時間太長,學不到一個月就打退堂鼓。

父母看他確實不想練習,就放任他放棄了。

圖片來源:電影《奇蹟》

沒有進行引導和培養,到現在,他仍然沒有堅持任何一項興趣,在學習上也出現這種遇到難題就退縮的習慣,父母為此很是頭疼。

Duckworth教授認為,一旦你的孩子足夠大了,你要幫他們找到一項他們喜歡的課外活動。

而且建議,高中生在至少一個活動中堅持一年以上。

「課外活動是培養年輕人堅毅品格的一種方式,能為實現長期目標培養激情與毅力。」

堅毅關注的是持久的耐力。

孩子在做一些他們感興趣並且比較難的事情時,這個事情作為刺激源,刺激大腦部位的杏仁核分泌多巴胺這一神經化合物,多巴胺激活獎賞迴路,帶給孩子刺激和快感,即心理學上的正向反饋。

持續的刺激引導孩子堅持下去,養成良好的興趣和習慣,孩子會得到更大的成長,形成堅毅品格。

3

興趣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父母不必強求孩子必須學某樣技能。

看到別人家孩子學鋼琴,就強制孩子學鋼琴是不理性的,可能你家孩子感興趣的是小提琴。

有次在一個培訓機構,看到一個媽媽帶孩子來上興趣班,在舞蹈課門口,孩子死活不進去,坐地上哭著說:「媽媽,我很累,我剛剛已經上了一個半小時的課了,我不喜歡跳舞。」

但媽媽還是誘導孩子過去,跟孩子說:「你看別的小孩都在裡面跳,跳舞很好玩的。」

甚至在關門的剎那,孩子都在試圖逃出來,滿眼的期待讓人看了心疼。

因為孩子沒有動力,在課堂里不好好跟老師練習,磨洋工,影響到其它孩子,在門外都能聽到孩子被訓斥的聲音。

圖片來源:電影《奇蹟》

孩子一定傷心極了,我甚至聽到孩子心碎一地的聲音,興趣班對她來說已經不再是興趣,不再是探索,而是裝著老虎的牢籠。

興趣班可以上,但要有選擇和節制。

孩子小的時候,看到什麼都很喜歡,但不知道上課需要堅持,等體驗幾次後,很多孩子會有自己的選擇,比如不想上圍棋,或不想學跳舞。

這時家長需要綜合考慮,是否需要繼續堅持,或是放棄。

但在孩子有興趣,只是貪玩不想上課、或當天輸掉了比賽、或是受到了老師的批評時想要放棄時,家長就需要監督,要讓孩子了解什麼叫堅持。

讓孩子知道不能因為某一天很糟糕就不幹了。

當然興趣的培養不能僅靠興趣班,重要的是父母的引導和培養。

去年在給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做培訓的時候,聽到一個學生與螞蟻的故事。

李同學小的時候對螞蟻非常感興趣,經常抓螞蟻到家裡養,後來上了小學,對螞蟻越來越痴迷,父母也非常支持,購買了很多專業養螞蟻的設備,養了很多種類的螞蟻。

圖片來源:電影《奇蹟》

他每天做好養殖記錄,查找螞蟻相關的資料,並寫成論文參加各種青少年競賽活動,獲得很多獎勵。

目前,這個學生還在繼續探索螞蟻。已成了圈子裡的養螞蟻達人,大家都叫他螞蟻王子。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興趣,並獲得成長,領會學習的樂趣。

當發現孩子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時,給予引導,並開展系列體驗互動反覆加強這個興趣,讓興趣發揚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一口氣生20個孩子還不夠?!這個史上最大英國家庭,日子是怎麼過的?
媽媽產後上班,兩歲孩子的舉動讓無數父母淚目!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