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老子《道德經》10大名句,安身塵世間,做個明白人

老子《道德經》10大名句,安身塵世間,做個明白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1、無為而無不為。

出自《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譯文】處於無為的境界之中,沒有什麼不能做到的。


2、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九章》。【譯文】聖人常常沒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當作自己的心。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自《道德經·第五十六章》。【譯文】言語無法表達「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會說「道」,如果有人在說「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4、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出自《道德經·第四十章》。【譯文】天下的萬物都產生於「有」,而「有」卻從「虛無」中來。

5、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選自《道德經·第六+三章》。【譯文】聖人自始至終重視細微的小事,不做什麼所謂的大事,所以能夠成就大事。


6、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出自《道德經·第五十七章》。【譯文】執政者要遵循天道、順從人倫,以常規的道理治理國家。但用兵卻要用詭詐、出奇制勝。要取得天下太平,須用「無為」之法、自然之道。


7、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出自《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譯文】喪失了大道,才強調道德.喪失了道德,才強調仁愛。喪失了仁愛,才強調正義。喪失了正義,才強調禮法。


8、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出自《道德經·第三十五章》。【譯文】大道一旦講出來,就會感到平淡無味,看起來不起眼,聽起來不人耳,用起來卻受益無窮。


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選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譯文】合抱的大樹,是從很小的小樹長成的;九層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壘起來的;千里的遠行,一步步走才能到達。


10、將欲歇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出自《道德經·第三十六章》。【譯文】要想收斂,必先張開。要想削弱,必先加強。要想廢棄,必先興盛。要想奪取,必先給予。這是知細微之理而收顯著之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古人十大剛直不阿的經典名言,做人要做一個正直的人!
《圍爐夜話》精華10句,蘊含深刻,讓人警醒!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