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哈巴羅夫斯克我來了

哈巴羅夫斯克我來了

2017年8月7日出境,這是我第三次過境,來到俄羅斯周邊一個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哈巴旅遊大巴乘載我們一行44人,哦,不是44人是45人,要加上我們的小導遊喲!因為,我有暈車史,我非常自覺和劉導劉紹明大哥坐在最前排,後來才知道劉紹明大哥也有和我一樣的毛病——暈車。為了避免減少不必要麻煩,我一直在前排沒動。我們的小導遊上車後,是李雲迪主席的愛人讓的座。

哈巴羅夫斯克旅遊大巴乘載著我們45人,在哈巴道路上行駛著。哈巴城市道路非常整潔乾淨,車輛行駛井然有序,車與車都保持著安全距離,司機們都能遵章駕駛車輛。然而,不知為什麼,大白天的,路上的每台車大燈都亮著?

我一踏上這片土地,我的心情很壓抑,為什麼?這裡原來是我們中國的領土,這塊土地是1860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伯力」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河流和森林,就成了俄羅斯的「哈巴」。看著這片土地,我不禁心潮起伏,思緒萬千……走在這幽靜綠陰小路上,參天松樹直入雲霄,看到了我們,像要向我們訴說什麼;美麗的白樺樹也在向我們招手,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我們一行人來到了炮台,上面有三台大炮,這三台大炮,已經在這裡經歷80多年了,它見證了過去歷史的一切。我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它,彷彿看見當時硝煙的戰火。最後還是以失敗而告終,炮台最終還是落入他國之手。看著這三門沉睡大炮,我的心在滴血。離開了炮台,走在綠陰下,隊友們都很沉默。走著走著,來到來到一座銅像前。小導遊告訴我們,他就是穆拉維約夫,一名沙皇時代的軍人,是侵佔中國「伯力」這片土地後,成為民族英雄。小導遊講到這裡時候,我從心裡立刻對他充滿仇恨!這是一段屈辱史。我默默走向望江台,一望無際的大江映入眼帘。小導遊說這是黑龍江,流入俄羅斯哈巴方向就叫「阿穆爾河」了,江水湍急匆匆流過,我的心思也隨著湍急江水,流進了黑龍江……真想隨著江水流回家啊!

走下望江台眼前是一座藍頂教堂和一個廣場,隊友們被廣場上很多的鴿子吸引了,紛紛拿出麵包和餅乾引逗著。

廣場上的鴿子一點也不怕人,它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就連小麻雀也來參加搶食遊戲中。鴿子和麻雀在人群中飛舞著,搶食著隊友們拋撒的食物,隊友們也樂在其中,暫時忘記了剛剛那段不愉快的歷史,也忘記了一身疲憊,爭著和鴿子小麻雀留下美好時光。

小導遊帶領我們來到一座金頂教堂,據說,這所教堂是一夜建成的。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信仰。我走進教堂,大廳裡面金碧輝煌。據說女人進教堂必須要戴頭巾,男人不能穿短褲。我拿起桌子上供女遊客戴的頭巾戴在頭上,在教堂里靜靜參觀著。神聖教堂真的很靜很靜,裡面的信徒們都靜靜地朝拜著。我參觀後靜靜地離開了教堂。在金頂教堂的對面是一座灰色的大牆,上面鐫刻著「1941---1945」

最後我和張永波大哥、朱智啟大哥一同參觀英雄紀念碑廣場。廣場的碑壁上密密麻麻刻著因為戰爭犧牲者的名字。正中間有燃燒著永不熄滅的聖火。我們默默地對視著,無法釋懷,……

下午,我們乘坐大巴行程40多分鐘,去參觀中國末代皇帝---溥儀被軟禁的小樓。下車後,我們並沒有看到小樓,看到的是那幽靜小路和鬱鬱蔥蔥挺拔入雲端的松樹,路邊的小花和花壇里,不知名的小花五顏六色的,真是太美了,我們還沒有進入其中,就被這裡的景色驚倒了。經小導遊在和這裡的管理人員交涉後,最後才被放行通過。

一會兒,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座小樓。小樓建築很漂亮,樓前有一個大花壇,花壇里有我認識的百合,還有叫不上名的各色各樣漂亮的小花。小樓前還有兩個雙人座椅,坐著很舒適。我走進了小樓,走進了末代皇帝溥儀的房間。房間不算大,陳列著溥儀用過的生活物品和他的簡介。我心情沉重地走出小樓看著這些參天的松樹、椅子,心想它們是不是也見證了,我們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呢?我們的末代皇帝那麼懦弱沒有骨氣,卻被軟禁在這裡了,看到這一切真是感到奇恥大辱!我靜靜走到了後院,院後的那條江,就是黑龍江,水面寬闊,湍急的江水流速很快。江邊風景秀麗,景色迷人。我和幾名隊友坐在涼亭里,把美景收入眼底,這時,看見幾名俄羅斯小孩在歡快地叫喊著,原來他們騎著小自行車,在上坡下坡騎行著,尤其是下坡,坡度很大喲,自行車從上而下衝刺,非常刺激!他們玩得不亦樂乎,俄羅斯的小孩身體素質真好。孩子不大,自己上台階,還要往上搬著自己的自行車,真想幫他們,但是,又一想,看看他們到底能否拿上來?可是,他們做到了,真得為他們點贊贊喲!他們上來後,我為他們豎起大拇指,他們懂了,笑了。

其實,我對這段歷史,知道的太少了,模模糊糊只知道有這樣一段歷史。看樣子,以後,要多看看歷史,並且,不斷充實自己的歷史知識,寫出更好的作品。這次旅遊出境,真是我一次學習的好機會。

這次旅遊,使我深深地認識到,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鄧小平同志曾說過,貧窮就要落後,落後就要挨打。中華民族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不被人欺辱,才能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晚晴文學社簡介:大慶晚晴文學社,成立於2003年4月1日。隸屬於石化離退休管理中心興化服務站。是大慶石油化工總廠離退休文學愛好者自發組建的民間團體。文學社的前身是乙烯文學小組。歷經十五年的發展,會員由10人發展到如今的40人。

文學社以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為創作宗旨。成立十五年來,已出版《晚晴》《映日荷花別樣紅》《金秋歲月》《祖國華誕六十頌》《晚晴文學社文集五》《情滿夕陽》文集六部,自行編撰詩集《春之聲》及其續集三冊。他們的作品經常發表在《中國老年報》《中國石油報》《黑龍江日報》《大慶日報》《歲月》《鐵人文學》等報刊雜誌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晴文學社 的精彩文章:

TAG:晚晴文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