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貴州省水族馬尾綉傳承人韋應麗

貴州省水族馬尾綉傳承人韋應麗

GIF

貴州省水族馬尾綉傳承人韋應麗

水族馬尾綉是一門傳承上千年的技藝,工藝獨特,十分精美,是水族婦女堵門手工刺繡絕活,於2006年被批准為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

韋應麗簡介:

2008年,榮獲貴州省民間藝人專業資格證書;

2010年黔南州第三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水族文化旅遊節馬尾綉技藝大賽上榮獲二等獎;

2010年12月縣政府授予三都水族自治縣首批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的榮譽稱號;

2012年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韋應麗;民間藝人高級工藝師

2014年中國(張家港)長江流域民間藝術博覽會「金菊獎」活動中(水族馬尾綉中國夢)獲獎

2016年韋應麗;獲得貴州省「巧手脫貧˙錦繡圓夢」婦女手工技能大賽優秀獎

2016年貴州省民宗委、貴州省文聯;授予韋應麗首屆貴州民族剪紙工藝師稱號

2017年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文化旅遊產品博覽會能工巧匠大賽中授予韋應麗優秀獎

馬尾綉部分綉品展示:

作品一、《龍鳳呈祥》的圖案分別是一龍一鳳,象徵著龍鳳呈祥。

作品二、圖案包括龍鳳、太陽、葫蘆和蝴蝶。中間紋樣象徵著帶給水族人溫暖的太陽。太陽中間是成對的魚和葫蘆,預示水族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兩條遊動的魚,預示著風調雨順、年年有餘。

作品三、中國夢

傳承民族文化,打造地方產業,水族人民的好女兒

————中和鎮馬尾秀協會黨支部書記、協會會長韋應麗先進事迹

韋應麗,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三洞社區楊柳村板干組村民,水族,出生於1963年10月,初中學歷。她至1986到2011年任板龍村婦女主任,2008年任村人口主任,2010年12月獲得三都水族自治縣首批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的榮譽稱號。她從15歲時開始學習馬尾綉刺繡,能夠將當下流行元素與民族特色文化相結合出產多種如背帶、衣服、鞋、兒童帽產品如,同時能夠按照顧客需要設計產品。多次參加如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綉手工編織的各類技藝培訓,並組織當地婦女提升馬尾綉技能。2010年組織當地婦女成立首個中和鎮楊柳村馬尾綉協會,2013年7月16日成立中和鎮楊柳村馬尾綉協會黨支部。

堅強不屈的水族好女兒

她於1981年結婚,其丈夫從小失去父母,是一名退伍軍人,不幸的是2001年8月丈夫因疾病癱瘓,她不僅獨自一人照顧丈夫、還要打工來供孩子上學。特別是在2007年1月其丈夫離世後,家裡經濟更加困難,孩子都還小,大孩子11歲,二孩7歲,在艱苦的情況下,在政府的幫助下,她申請信用貸款壹萬元進行創業開辦養豬基地,在其努力下,其家庭生活環境有所改善。

傳承民族文化 打造當地產業

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她多次參加技藝培訓如到雲南省麗江、大理楚雄等地參觀學習,到省鄉土人才基地進行培訓,還到雷山西江千戶苗寨參觀學習,參加三都水族馬尾綉技藝高級培訓班學習,這些經歷使她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2008年她得到村民的認可被選為村人口主任,作為一名農村女黨員,還是鎮人大代表、鎮黨代表,及縣人大代表,她思考很多,她想到的是身邊更多的如她一樣有著類似經歷的姐妹們,為使同村姐妹們能改善自身的現狀,她想到了通過將馬尾綉技藝發展形成規模,提升廣大婦女群眾馬尾綉技藝生產技能,提高工藝技術,繼承弘揚水族文化,打造水族旅遊特色工藝品,使之製作銷售規模化,做到解決農村婦女剩餘勞動力,為廣大婦女脫貧致富擴寬門路,故此她想到了水族馬尾綉。水族馬尾綉是一門傳承上千年的技藝,工藝獨特,十分精美,是三都縣民間水族婦女獨門手工刺繡絕活,是中國刺繡之一,於2006年被批准為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在韋應麗組織下對楊柳村50多名婦女進行馬尾綉製作技藝培訓,之後在2011年7月她在楊柳村開辦馬尾綉協會,帶領同村婦女走向致富路,協會成立得到上級部門的關心幫助,通過努力發展,馬尾綉協會會員由當初的84名到發展到現如今的584名,能夠熟練掌握馬尾綉製作流程的婦女有100多名,韋應麗同志多次被評為「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女能手」「最美女性」以及「貴州省民族刺繡工藝大師」、「省、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在韋應麗同志的帶領下,中和鎮馬尾綉加工製作氛圍濃厚,會員們都通過馬尾綉技藝走向脫貧致富之路。截至2015年底據不完全統計,會員們創造了年收入至少三千萬元的可喜成績,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協會得到社會的認可獲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績,如被評為「全州巾幗示範基地」、「貴州省三八紅旗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眾多榮譽稱號,韋應麗本人多次代表協會去參加全國比賽,多次獲得大獎。如2014年在參加首屆中國張家港長江流域民間藝術博覽會中水族馬尾綉作品《中國夢》榮獲銀獎。2015年參加雲南文化遺產活動昆明官渡節第五屆全國非遺聯展,水族馬尾綉文化得到大家的認可與了解;10月參加中國國際馬尾綉服裝博覽會等活動。中和鎮也因此被譽為「馬尾綉之鄉」。

黨建帶動婦建 婦建服務黨建

面對這些巨大的成績,韋應麗同志並沒有滿足,作為一名黨員,她希望會員們不僅能夠發家致富,而且思想意識也能得到提升。在當地黨委的指導下,中和鎮三洞社區馬尾綉協會於2013年7月成立了馬尾綉協會黨支部,黨支部的成立讓會員有了歸屬感,使得協會的黨員有了自己的家,同時也標誌著三都首個婦女組織協會黨支部成立。黨員人數由原先3人發展到現在6人。

協會黨支部建立在以基層黨建「支部+協會」工作載體為著力點,推進「黨建」帶「婦建」、「婦建」服務「黨建」的良好局面,推動全縣「黨建」帶「婦建」工作再上了一個新台階。協會黨支部不僅引領婦女脫貧致富,同時積極發展新黨員,引導優秀的婦女幹部加入到黨的隊伍中來,提高婦女們思想意識,解決了會員入黨難、沒有自己的黨支部等問題;同時擴大協會黨員隊伍,能壯大這個組織,搞好生產和服務大家,讓水族的手工藝產品、水族文化推向市場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渠道,引領更多的群眾不用外出打工就能達到脫貧致富的目的。黨支部幫助會員尋找更多的商機與項目,開拓了產品銷售市場,最大限度的吸納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解決了部分因外出打工而出現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現象。同時經常開辦馬尾綉技藝培訓班,2015年培訓共八期,綉娘一期,創業培訓一期。同時經常開展宣傳活動慶祝三八節、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端坡馬尾綉技藝大型比賽等活動,在春節在黨支部書記韋應麗帶領下去慰問困難綉娘,起到了帶頭示範效果,中和鎮三洞社區馬尾綉黨支部也因此多次榮獲「五好基層黨組織」、 「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中央電視台以及省、州、縣多家電視台曾多次對水族馬尾綉民族工藝品產業環境、工藝品設計開發、生產製作等環節進行報道,以馬尾綉為介體,使水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些成就與韋應麗的努力離不開的,沒有韋應麗的示範帶動就沒有協會的成立與有序良好的發展。

編輯/玉樹瓊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