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狼瘡患者需要做哪些檢驗?

狼瘡患者需要做哪些檢驗?

作者:卓正醫療風濕免疫科余金泉醫生

來源:余金泉醫學科普公眾號

節選自余金泉、楊岫岩主編《笑對狼瘡:戰勝狼瘡就是這麼簡單》

很多病人都有這種感覺,得了狼瘡這輩子就離不開檢驗了:起病初始階段每1-2周進行一次化驗,哪怕是穩定期,也總是每1-3個月也要複查一次。醫生開立的化驗林林總總,卻很少有讀得懂的,恍如閱讀「天書」,不知所以。下面,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解讀一下化驗這本「天書」。

【尿常規】

當狼瘡病人有腎臟受累時,可出現血尿、蛋白尿、白細胞尿和管型尿,提示腎炎病情活動,這些情況都可以通過尿常規檢驗。蛋白尿結果怎麼解讀是狼瘡患者比較關注的,我們下一節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血常規】

血常規大概是狼瘡病人最頭疼的檢驗之一了,一張報告單項目眾多,無從看起。但是,血常規又是必不可少的檢驗項目,其中,白細胞數量的變化、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都與狼瘡病情密切相關。醫生看血常規結果時,也最關注這幾項。

白細胞(WBC),老百姓又稱其白血球,WBC升高,常見於細菌感染,但對於長期服用激素治療的狼瘡患者,也可能是激素導致的反應性升高。相比WBC升高,我們更害怕WBC下降,WBC下降常提示狼瘡病情活躍引起血液系統損害,當然,有時也可能是免疫抑製劑的不良反應所致。不管什麼原因,WBC下降明顯時常預示著嚴重感染的風險,醫生對這種情況是十分警惕的。

血紅蛋白(HGB),又稱血色素,判斷是否有貧血就是看HGB是否下降。醫生一般會結合紅細胞平均容量(MCV)判斷紅細胞形態,狼瘡病人常見的是小細胞貧血(MCV地中海貧血(地貧)>慢性病性貧血,需回顧病史(地貧、經量、消化道癥狀、病史及排便習慣改變、慢性病史),針對病史進行檢查確定,狼瘡病人合併缺鐵性貧血或疾病長期控制不理想導致慢性病性貧血是比較常見的。如為正常細胞貧血,在狼瘡病人中需警惕是否合併溶血,溶血性貧血是因為免疫活躍導致紅細胞破壞所致,常常伴有黃疸的癥狀,血清膽紅素升高等;長期口服激素及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的病人,正常細胞貧血也需要警惕消化道出血。

血小板(PLT),狼瘡常見的是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如出現PLT下降,則易於出血。

如果同時出現WBC、HGB、PLT下降,即我們常說的三系減少,則應警惕是否存在嚴重病情活動或藥物所致骨髓抑制的情況。

【生化檢驗】

腎功能檢驗中,醫生最看重的是肌酐(Cr),如出現Cr明顯上升,往往已有較明顯的腎功能損害。

肝功能檢驗,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GO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GPT)升高提示肝細胞損傷。膽紅素升高則提示膽道損傷。若膽紅素過高需要警惕存在溶血。此外,很多人會疑惑肝功能中為何還常包括白蛋白,白蛋白除了可以用以協助判斷尿中蛋白漏出情況,因白蛋白經肝臟合成,故也是肝合成功能的判斷指標。

出現肝腎功能損害需考慮兩方面因素,即狼瘡病情活動以及藥物不良反應,需要醫生結合臨床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電解質檢驗,常看的是血鉀和血鈉,狼瘡患者常服激素,易引起低鉀、高鈉,如出現腎損害嚴重可引起嚴重高鉀甚至威脅生命。所以,醫生也會監測電解質的情況。

【炎性指標】

血沉(ESR)和C反應蛋白(CRP)可反應機體炎症情況,如炎性指標上升,提示狼瘡疾病活動或感染,需要在二者中進行鑒別。

【免疫學檢查】

狼瘡病情活動可活化補體而使補體被消耗,因此,補體下降時要小心病情活動。單個補體成分C3、C4和血清總補體活性CH50在疾病活動期均可降低。

許多狼瘡病人伴有高球蛋白血症,血清IgG水平在疾病活動時升高。

【自身抗體】

自身抗體檢測較為複雜,有時臨床醫生也常分辨不清各個抗體背後代表的意義,我們後文單獨說明。

【腎臟病理】

對於存在狼瘡腎炎的病人,醫生會建議行腎臟穿刺病理活檢,病理的分型對指導臨床治療方案制訂有較大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狼瘡腎炎的病理分型並不是像很多患者理解的是由I型向VI型逐級發展的。實際上,狼瘡腎炎病理分型是基於活檢腎組織鏡下的表現不同做出的分類,I至V型是不同表型,對治療藥物反應也各不相同,因此方案也不盡相同。I至V型發展到嚴重階段後就變成了VI型,VI型可以理解為終末期腎病了。

線上諮詢入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余金泉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恐懼之後,我已坦然「與蝶共舞」

TAG:余金泉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