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級導遊講解詞:《蘭亭集序》

高級導遊講解詞:《蘭亭集序》

蘭亭,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西南14公里蘭亭鎮的蘭渚山下,是 東晉著名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的園林住所,是一座晉代園林。傳春秋時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這個古樸典雅的園子雖然不大,卻為中外遊人所矚目。據歷史記載,公元353年,即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 孫綽等名流及親朋共42人聚會於會稽郡城的蘭亭,行修禊之禮,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後來王羲之彙集各人的詩文編成集子,並寫了一篇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傳說當時王羲之乘著酒興方酣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疾書此序,通篇28行,324字,凡有重複的字,皆變化不一,精美絕倫。

寫《蘭亭集序》時王羲之51歲,為東晉右軍將軍。文章內容記述了他與當朝眾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舉行修稧的壯觀景象,抒發了他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邊,乘帶酒意,揮毫潑墨,為眾人詩賦草成序文,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王羲之因此也被後世尊為「書聖」。後人在研究其書法藝術時讚譽頗多:「點畫秀美,行氣流暢」,「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貴越群品,古今莫二」。

傳說王羲之以後也曾再書《蘭亭集序》,但均遜色於原作,所以《蘭亭集序》原稿一直為王羲之視為傳家之寶,為王氏後代收藏,傳至王羲之第七代時被唐太宗李世民「騙」入朝廷,唐太宗得《蘭亭集序》後,曾詔名手趙模、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鉤摹數個亂真副本,分賜親貴近臣,之後民間也廣為臨摹,但無一勝過王羲之的原作,所以《蘭亭集序》真跡被唐太宗視為稀世珍品而最終殉葬,這更讓後世對《蘭亭集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國書法第一帖的美名實在無可爭議。

千百年來,《蘭亭集序》有多個版本在世間流傳,最受推崇的是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摹本《蘭亭集序》。《馮本》為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因其卷引首處鈐有「神龍」二字的左半小印,後世又稱其為「神龍本」,因使用「雙鉤」摹法,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蘭亭真跡者。此本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

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下《蘭亭集序》的精彩內容。

時間:「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點:「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事件:「修禊事也。」

上述內容講的是: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三月上旬的一天,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舉行祓禊活動。「永和九年」是用年號紀年法紀年,即:使用帝王確立的年號加上序數詞紀年;「癸丑」是用干支紀年法紀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進行依次組合來紀年;這一年為東晉穆帝確立「永和」年號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兩種紀年方法一般單用,這裡疊用有清晰紀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韻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紀月法紀月,即:三月。「禊」為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蘭亭集序》還有個別稱叫「禊帖」。此處作者一語道盡時間、地點、事件。

人物:「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本句是講:有賢德的人都來到這裡,年輕的、年長的都在這裡會集。此處作者用八字寫盡來人,更寫盡修禊之盛事。

環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本句是講:這裡有高大險峻的山嶺,茂盛高密的樹林和竹叢;又有清澈激蕩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此處作者用二十字寫盡幽美環境。

盛況:「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本句是講:把水引來作為飄傳酒杯的環形渠水,人們在它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飲一杯酒,賦一首詩,也足夠用來痛快地表達幽雅的情懷。此處作者用三十字寫盡飲酒賦詩之盛況。

天氣:「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本句是講: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微風和暖。此處作者講的是一張一弛,此為弛。

景觀:「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本句是講:抬頭觀望遼廓的宇宙,低頭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來放眼四望、舒展胸懷的景觀,都足夠用來讓人盡情享受視聽的歡樂,實在快樂啊!此處作者講的是「游」,有景物、有遊蹤。

人生感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本句是講:人們彼此相處,俯仰之間就是一生。有的人從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東西,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通過寄情於自己精神情懷所寄託的事物,在形體之外,不受任何約束地放縱地生活。雖然人們的人生取捨千差萬別,有喜歡靜也有喜歡動,各不相同,但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暫時得意,快樂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待到他對於自己所到達的地方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就會隨之而來。此處作者講的是所有的生命感悟實自一「夫」字開始。讀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在此境下而有此感,古今相同。

生命之痛的原因:「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本句是講:以前感到歡快的事俯仰之間已經變為陳跡,仍然不能不因此產生感慨,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終將以生命的結束為最終結局。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此處作者講的是生命之痛由此而來,千古同嘆,此痛感為文學史上最初的痛感。

閱讀境界:「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本句是講:每當我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的,在心裡又不能清楚地說明。此處作者講的是閱讀的感受和境界。

對生命認知:「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本句是講:我本來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此處作者講的是對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層哲學感和厚重的歷史感!

補錄蘭亭集的原因和目的:「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本句是講:因此我一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即使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死這件大事吧。此處作者講的是補錄蘭亭集之目的,是因為對生命的感嘆,是因為修禊!

我們欣賞《蘭亭集序》全文後,有一個深刻的體會:《蘭亭集序》不僅是偉大的書法作品,而且也是偉大的文學作品,一切經典之作,形式和內容都應該是完美的,《蘭亭集序》再次證明了這個真理。

(原創作者:張繼峰 國家金牌導遊 國家高級導遊)

《蘭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牌導遊榜 的精彩文章:

TAG:名牌導遊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