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據史考,武穴地處九江之沖,開埠於晉,隋已成集,元初建驛,明弘治前稱武家穴市,並設巡檢司,乾隆時設武黃同知府,始盛於清。二十世紀初頁,武穴隨港口而興,幾與宜昌沙市齊名,素有小漢口之譽,民國中期成為湖北七大商埠之一。武穴興衰,孫文矚目,國難未已,何處可安,在日寇侵犯時,江城遭鐵蹄蹂躪,正街、河街鬧市及下港、港咀上等地被轟炸焚燒幾成廢墟。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武穴在一九五二年十月以前為縣級鎮,棣屬黃岡專署,此後改為廣濟縣轄。縣治於一九五三年由枚川南遷,武穴才得到較快發展,街區也發生較大變動。其間新堤、西壩兩街因擴修黃廣長江大堤整體拆遷,而民主路、棲賢路、保康路等多條道路,則是在武穴發展初期所建成的新街道。數十年來,城區不斷擴展,由一九四九年的2平方公里發展到一九八七年的4.88平方公里。尤其是建市二十七年來,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區規模十年更番。很多老街巷經重新規劃改造後建成了新的街區。而原在城郊的垸落轉瞬成為城中之村。為免武穴老街巷的歷史痕迹過快地在人們的記憶中湮滅,故將其分布及變遷情況記述如下: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一、正街:上起魁星門。北連礓察下,即現在的上廟口。南北走向,南至正碼頭(亦為武穴臨江城門,鐫刻有「武穴鎮」三字)。昔有「凌江樓」雄踞其上,俯臨滔滔江水,盡閱江城滄桑,後在日寇侵犯時毀於炮火。此地段古名二十八家,乃武穴開埠港口。清乾隆五十年,九江船關道台何永昌卸任寓居武穴,主持籌資創修武穴街道,取江西沽壙紅麻石,統鑿成八尺條石,並與船戶計議,由九江義運到武穴,將正街連綴鋪成麻石板路面。其它街道則取當地青石板鋪造。正街俗分上街頭、正街上、下街頭三段,自明清以來日漸繁榮。咸豐十一年江堤南移重修,新江堤從正街穿過處建造全鎮唯一一座閘口,正街上兩段始歸於堤內,再不受汛期江水淹沒之苦,從而成為武穴商業中心。廣濟四鄉和鄰縣商家及皖、贛、閩、湘、蘇諸省的八大商幫雲集於此置產創業。全街商鋪鱗次櫛比,行業包羅萬象,行人摩肩接踵,熱門非凡。新中國成立後,正街經不斷拓寬修建,文革時期曾一度改名解放街、後複名。建市後成為繁華的商業步行街。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二、塘下街:街道北靠荷花塘、又名何家塘,遙對月壙故名塘下街。街北端起於興通會館,曾為刊江中學校址,現為武穴醫藥公司所在地。昔北對馮家巷與大壩上相通,南到江堤止,南端萬壽宮內設有江西會館,亦為豫章小學校址。中段昔有英傳教士牧師公寓,俗稱洋人屋。此街現仍可依稀覓得數十年前風貌。全街與正街平行,其間有多條小巷連接,由北往南依次是:

(一)朱家巷:巷內昔有朱姓大戶,其正街出口北側當鋪早年毀於大火,後在銀樓舊址處建紡織品公司。該巷已改建封斷。

(二)徐家巷:西與居仁街對應相通,舊益源祥商號位其南側。東靠興通會館,巷中狹窄,壁可攀人。武穴電影院建成後拓展成街,一九八0年更名影院路,並與青林路相通,付食品廠建於街南,武穴酥糖從此走出武穴享譽全國。

(三)郵局巷:位於武穴老郵政局區域內,郵政局至今設在此地已逾百年,現已改建封斷,僅保留壙下街出口原貌。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四)焚經爐巷:昔又名平昌里,西段曾建有廟堂和焚經爐而得巷名,據傳設爐為尊崇孔孟禮數,不致經典流散,焚燒字紙之用。該巷位於郵政大樓南側,現已改建封斷,僅保留壙下街出口原貌。

(五)王家巷:位於建安公司側旁,其側有王家院,與該巷並排相連,巷名亦由此而出,以後院拆巷存,現尚可曲折通行。

(六)鹽倉巷:位於陳永豐染坊,即武穴印染廠北側,因早年設有私人鹽倉而得名,又名循禮巷。巷中段曾設微商涇縣會館。該巷在民國初期曾開辦教會學堂,正街出口又緊對福音堂,常有外國傳教士進出,故又名洋人巷。現尚基本保持原貌,為兩街間僅存的老巷道。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七)火場巷:舊名萬壽宮巷。因於一九三八年日寇侵佔武穴時,炸毀春茂等大片商鋪,大火焚燒成一片瓦礫場而稱火場,實為日本侵略中國之罪證。後於一九五六年建銀行和工人俱樂部遂再成巷,現為百貨大樓巷。

(八)當鋪巷:位於正街閘口向東連接壙下街之間,昔有當鋪在該巷稱首故名之,現已拓展改造成沿江大道之一段。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三、後壩街:北起八角洞,即原動力機廠後側,經水剅下可與正街相連,南至西關壩江堤。街道沿線建於明永樂青林堤故址。咸豐新堤建成後,後壩街和壙下街、正街皆歸入江堤以內,新堤臨江在前,故堤在後,街名藉此而生。街北端有靈東小學,即現解放小學,乃武穴城區僅存的百年老校。街面青石板鋪造,舊時商鋪祠堂民居雜處,至今尚基本保持原有格局。昔國民黨鎮黨部設於街南端亦稱武穴市黨部,即現土產公司處:武穴鎮政府設於街中段西向,即老農業局所在地,一九四九年為人民接管,仍設鎮政府至一九五二年始遷壙下街。全街與正街平行,其間有居仁街、丁家巷、復成巷和太平巷相連。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九)居仁街:舊時名曰街,實為巷,無商號,兩端有圓形街門相守。至武穴解放時,同類街門在其它街道共存有八座,多建於明清時期,據傳為街區間治安拒盜之用。居仁街中段有安徽會館,後借址開辦安徽小學,以後改名永寧小學。

(十)由義巷:由居仁街西延至民主路大禮堂即現影劇院對面。「居仁」、「由義」語出「孟子」離婁上篇。居仁街、由義巷現均已拓寬貫通,連為一體,擴建成現在的居仁街,一度成為武穴小商品批發貿易中心。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十一)丁家巷:位於原福音堂,即現新華書店側旁,昔有丁姓大戶居此,現已拓寬重建成商業街道,並成為兩街連接民主路的通道。

(十二)復成巷:位於昔朱復成布莊側旁而得名。其西出口與後壩街陰剅口相對,亦是民國年間和解放初期武穴鎮政府所在地,巷內基本保持原貌。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十三)太平巷:即火場西端,寓戰亂之秋為祈太平之意。西出口南則舊為武穴大戲院,與武穴光明電燈廠、即後新華印刷廠相對,後改建成菸麻倉庫。

(十四)二府街:又稱二府場,即江堤下老公安局地段。清武黃同知府暑建於此地,歷為武穴政治中心,一直延續到民國年間。日寇進犯時,其中段連同太平巷一片均被燒成瓦礫場,後建公安局於此地。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十五)大壩上:西起正街魁星門,東至月壙北端。成街久遠,明時為外江港埠。緣位於明永樂青林堤北堤壩故址,依堤成街而名大壩上。曾是武穴海拔最高處,一九五四年江堤潰缺,洪水泛濫時,全城僅此處一段未被淹沒。建市後拆建拓寬改造成永寧大道東段之南側。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四、劉家巷街:南起上廟,北至大橋邊,東南與劉八角連為一體。劉姓為最初落居此地大戶之一。唐時已成街集,名謂「巷」,實為武穴最早形成的街道。明永樂二年建成青林堤後,唯此街處於長江堤防以內,長江小汛無虞,成為當年全鎮最繁華地段和鄂東久負盛名的米市。街巷兩廂各種商鋪緊密相連,東側和北端緊靠河港,清初曾設有外江和內河碼頭五處,停泊劉家巷的載貨民船每日不下百隻左右。咸豐年武穴江堤南移改直後,仍有大橋邊礓擦下等內河碼頭,西可直達黃泥湖沿岸,東出武山湖經官橋可達連城、太白諸湖黃廣水鄉。便利往來運輸,勾通城鄉物流,四鄉民眾上街逢集多喜集此地。直至二十世紀末,河道乾涸停航前,劉家巷一直是糧米和農貿土產集散地。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五、新堤街:從正街閘口順江堤向東綿延至下港。因此段堤壩為咸豐新堤,全街壅提而建,故名新堤街。房屋多低矮。一九五三年後擴修黃廣大堤,漸行拆遷,逾年拆遷完畢。

六、西壩街:從西官壩口順江堤西延至新河口,依堤成街而得名。至一九五五年,江堤整險加固,升高培寬,連年歲修歲增漸將沿堤民房拆遷完畢。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七、女兒街:咸豐年江堤改直重建,後壩街南端被新堤阻斷,故沿西關壩頭築斜坡翻堤以利通江。女兒街北端依坡而建,向南綿延至三喜橋江邊,西側背靠陳家圈。此街為武穴主要通江門戶,客棧碼頭倉庫多建於此地。解放後武穴竹器工藝廠建於街首,章水泉竹藝在該廠得以弘揚,名播四方。

八、程祖街:相傳有程氏先輩清代從江西到武穴經商創業,曆數百年頗得成就,聚居於此,在鄰近置宅連片,並立宗祠,其後裔為緬懷先祖而稱程祖街。此街漁商較多,東靠下廟,西連女兒街,勾通正街成一體。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九、新街:西出正街與程祖街斜對,東連港咀上,客棧澡塘等報務業和漁具雜貨店鋪穿扦其間。古為長江沙灘,成街在咸豐新堤建成之後,與新堤街平行,據傳是拆茅舍棚戶建成街故名新街。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十六)高家巷:又名南京會館巷。北經新堤街與壙下街相對,南穿新街由桂花橋出水巷口達過江碼頭連接下河街。此一帶是舊社會的「風化區」,「佩搖燈影依攔笑,妝殘月落過客歸」堪為其時其地之寫照。

(十七)港咀上:北接新堤街,南達長江邊帆船港埠,俗稱港咀,即古時之青林口。原為外江內河聯運必經水道,咸豐新堤截斷後,港道漸淤塞,港灣碼頭仍存,經下壙翻拖船埠與月壙相通。遂成外埠帆船和本地船戶集散地,尤以湘贛木材客商集此居多。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十、河街:成街較晚,興於清末和民國初期。西起上關,昔曾設江漢關武穴分關和鄂東官鹽局與公和、復和鹽倉於此地,供應周邊十幾縣,銷量幾與漢口總局相等。合面街順江而下,東至渡江碼頭,為武穴第二長街。因其臨江而建,沿江皆為深水良港,昔時曾設有太古、大阪、招商、怡和、漢武江新輪躉公司等石板長橋點綴其間,憑添沿江別樣景色。

以上女兒街、程祖街、新街、河街及高家巷、港咀上等均位於長江大堤以外,據水利專家意見,每逢長江大汛年份,將影響長江行洪,於二00二年以後,啟動拆遷計劃,由國家給予補償,將堤外民房拆遷到堤內安置。現已拆改成外灘,僅存碼頭、港務、倉庫等部分建築物。千年集市眼前頓失,引來人們無限遐想,也同時為武穴江灘日後的規劃建設留下了新的空間。

此外還有城西御伯路,亦名保安路,系原湖北保安司令丁柄權駐紮廣濟時,以其字和所部番號定名。或曰該路從棲賢路口分別向北南延伸,北接田武路為「御伯」,南對石板路一段名「保安」,解放前尚未形成街道。一九五三年縣治由梅川南遷後縣人委設於此路之曬穀場段,遂漸改造成民主路。田武路隨廣師建校漸現街道雛形,後擴建成永寧大道之西段。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再如致祥巷、轎行巷、傘鋪街、油簍街、壙門口街、鄢家巷等等,或僅為一隅所知,或在一九四九年前後已面目全非,故未詳細說明。武穴鎮在解放前曾有九街十八巷之說,但有些地段熟街熟巷本無定論,其變化極大,不同歷史時期,其名稱隋人文和建築變化而稱呼不一,故以一九四九年為時間界限登錄。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圖自網路,圖文無關,僅為輔助閱讀。

這條老街,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心酸與榮耀···

▍圖文編輯:火娃 小朋友

▍來源:廣濟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