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帝國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位皇帝順序總覽

大唐帝國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位皇帝順序總覽

原標題:大唐帝國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位皇帝順序總覽


唐朝歷史從618年唐高祖 李淵稱帝建立唐朝開始,到907年後梁太祖 朱溫篡唐為止,共289年。唐朝概略分成數期,大致上以 安史之亂為界。


現將大唐帝國二十二位帝王給列位看官一一介紹



大唐疆域圖

1、唐高祖 大唐帝國的奠基人



李淵(566-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人,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又升職為衛尉少卿。 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官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大業十三年(617年),官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亂時,李淵乘WWw.slkJ.oRg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義寧二年(618年)農曆五月,李淵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並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統治全國。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兒子李世民。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今陝西三原縣內),其妻竇氏也加號太穆皇后祔葬。上元元年(674年)農曆八月,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754年)農曆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 被評為歷史上明君的典範



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生於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於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626年玄武門之變奪位登基後,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他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為後世明君之典範,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陝西省禮泉縣東北)。


3、唐高宗 帝王生涯無所作為的懦弱皇帝



李治(628-683年),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后,為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葬於乾陵(陝西省乾縣西北梁山),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4、唐中宗 被三個女人左右一生被毒殺的皇帝



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是中國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次年,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並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聖歷二年(699年)被則天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等起兵發動政變,殺死張易之、張昌宗等,擁唐中宗李顯複位,廢周為唐。即皇帝位後,放宮女3000餘人出宮,仍舊重用武三思等人,武三思與韋後勾結,將反對武氏集團的張柬之等人排擠出朝。朝政被皇后韋氏把持。但李顯也在力挽狂瀾不讓韋氏成為第二個女皇。


景龍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發兵誅武三思等人,事敗被殺。中宗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終年55歲,謚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


5、唐睿宗 歷史上兩次繼位繼承大統的皇帝



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為其兄長。最初封為殷墟王,另冀州大都督。他一生兩度登基,三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讓位於母后武則天,被封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禪位於子李隆基(唐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歲,葬於唐橋陵(陝西省蒲城縣北豐山)。廟號唐睿宗,謚號玄真大聖大興皇帝。


6、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蒦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與高宗合葬乾陵(陝西省乾縣西北梁山),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后。


7、唐玄宗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生於神都洛陽,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儀錶雄偉俊麗。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於泰陵(陝西省蒲城縣東北金粟山)


8、唐肅宗 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的亂世皇帝



李亨(711年—762年),本名李嗣升、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不算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756年—762年在位。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唐玄宗逃往四川,李亨即位於靈武。唐肅宗在位7年,在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終年51歲。唐肅宗死後,宦官李輔國、程元振殺張皇后等,擁立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將肅宗葬於建陵(今陝西省禮泉縣東北18里的武將山)。


9、唐代宗 唐朝第一個以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


李豫(727-779年),漢族,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原封廣平王,後改封楚王、成王,馬嵬之變後,他隨肅宗北上,任為「兵馬大元帥」,統帥諸將收復兩京,公元758年被立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結束,大唐開始走向衰落。當時,東有諸多藩鎮割據,北方又有鄰國回鶻不斷勒索,西面有鄰國吐蕃侵擾。763年吐蕃佔領首都長安十五日。唐代宗為求暫時安定,大封節度使,造成了藩鎮割據。朝廷政治經濟進一步惡化。779年去世,廟號代宗,謚號睿文孝武皇帝,葬於元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 飽嘗戰火洗禮和考驗的皇帝



李適(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長子,在位26年,享壽64歲。在位前期,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頗有一番中興氣象;但涇原兵變後,文官武將的相繼失節與宦官集團的忠心護駕所形成的強烈反差使德宗放棄了以往的觀念。在執政後期,德宗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在全國範圍內增收稅間架、茶葉等雜稅,導致民怨日深。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德宗逝世,謚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崇陵(陝西省涇陽縣北嵯峨山)


11、唐順宗 當皇帝不到二百天就當太上皇的皇帝


李誦(761年1月8日─806年),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皇帝。初封宣城郡王,後進封宣王,779年立為太子。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806年,李誦去世,謚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葬於豐陵(陝西省富平縣東瓮金山)。


12、唐憲宗 開創唐朝盛世最後一位皇帝



李純(778~820)中國唐代皇帝,即唐憲宗。805~820年在位。唐順宗長子。初名淳。貞元四年(788)封廣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為太子,改名純。八月即位。憲宗即位以後,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憲宗的政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暫時平定了一些藩鎮。經過削藩,藩鎮勢力暫時有所削弱。後為宦官陳弘志(一作弘慶)等人謀殺。享年43歲,在位15年,死後謚號為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葬於景陵(陝西省蒲城縣西北金幟山)。


13、唐穆宗 五個兒子三個兒子做了皇帝

李恆(795年─824年),唐憲宗李純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貞元十一年(795年)七月,生於大明宮之別殿,出生後取名為李宥,初封建安郡王,元和元年(806年)八月,進封遂王。元和五年(810年)三月,領彰義軍節度大使。元和七年(812年),惠昭太子李寧去世,左神策軍中尉吐突承璀欲立澧王李惲,但因李惲的母親地位低而不當立,於是立遂王李宥為皇太子,並改名為李恆。長慶四年陰曆正月二十二日,崩於寢殿,在位五年(820年―824年在位),年僅二十九歲。十一月,葬於光陵(陝西省蒲城縣北堯山)。死後謚號為睿聖文惠孝皇帝。


14、唐敬宗 唐朝皇帝中壽命最短的皇帝


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長子,初封為鄂王,後徒封為景王,先因父親穆宗健康惡化以太子身份監國,穆宗於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後,他於同月丙子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寶曆」。在位2年,為宦官謀殺,終年18歲。葬於庄陵(今陝西省三原縣東北30里)


15、唐文宗 有帝王道無帝王才的皇帝


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恆第二子,母貞獻皇后蕭氏。公元826年12月登基,年僅18歲,公元826─840年在位,在位14年,執政期間政治黑暗,官員和宦豎爭鬥不斷,是唐朝社會走向沒落的轉型時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後抑鬱而死,享年32歲。葬於章陵(陝西省富平縣西北天乳山)。


16、唐武宗 短暫中興滅佛的皇帝


李炎(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後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封潁王,累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魚弘志矯詔廢皇太子,立李瀍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會昌。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公元843年(會昌三年),澤潞鎮節度使劉從諫死,其侄劉稹欲襲位割據。武宗採納李德裕的建議,命諸道出兵征討。次年,劉稹為部下所殺,叛亂平息。


武宗崇信道教,且鑒於佛教勢力泛濫,損害國庫收入,在道士趙歸真的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持下,於公元845(會昌五年)年下令拆毀佛寺,並派御史分道督察。經數月努力,全國拆毀寺院、招提、蘭若共4.46萬餘所,還俗僧尼26.1萬人,奴婢15萬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於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武宗時期,對內打擊藩鎮和佛教,對外擊敗回鶻,加強了中央集權,唐朝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公元846年4月22日,唐武宗李炎因病駕崩於含風殿,在位七年,廟號武宗,葬於端陵(陝西省三原縣東)。


17、唐宣宗 被晚唐人稱「小太宗」的皇帝


李忱(公元810-859年),漢族(公元846—859年在位),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穆宗李恆異母弟。初名李怡,初封光王。唐武宗死後,以皇太叔的身份為宦官馬元贄等所立,在位十三年,年號「大中」。唐宣宗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歡讀貞觀政要,整頓吏治,並且限制皇親和宦官。把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對外關係上,宣宗時期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軍事勝利之一。宣宗時期是唐朝繼會昌中興以後又一段安定繁榮的時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唐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病逝,享年50歲,葬於貞陵(今陝西咸陽涇陽縣)。


18、唐懿宗 唐朝間接亡國之君


李漼(「漼」,拼音:cuǐ)(833年-873年),唐憲宗李純之孫,唐宣宗李忱長子。本名李溫,初封鄆王,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宣宗病死後,被宦官迎立為帝,是為唐懿宗。在位14年,終年41歲。死後葬簡陵,謚號昭聖恭惠孝皇帝。唐懿宗是唐朝倒數第四個皇帝,是著名的無能昏君,其即位後,唐朝政局更加風雨飄搖。他是唐朝最後一個以長子即位而且是最後一個在長安平安度過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4年,驕奢淫逸,不思進取,寵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對內憂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覺其難,把宣宗在位期間重新點燃起來的一點希望之光徹底熄滅了。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十九日,41歲的懿宗在咸寧殿結束了他驕奢淫逸的一生。第二年二月,被安葬在簡陵(位於今陝西富平)。


19、唐僖宗 玩物喪志宦官手中的傀儡皇帝



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儼。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歲,死後謚號為惠聖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儼,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懿宗病重彌留之際,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李儇,並於懿宗死後柩前即位。時在咸通十四年(873)七月二十日,僖宗11歲;888年三月六日死於長安。葬于靖陵(陝西省乾縣東北)。


20、唐昭宗 在位16年悲劇性皇帝


李曄(867年-904年),初名李傑,即位後改名李敏,後又改名李曄。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葬於和陵(河南省偃師縣太平山),死後謚號為聖穆景文孝皇帝。


21、唐哀帝 唐帝國最後一位皇帝


李柷(892年-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干寧四年(897年),封輝王。天復三年(903年),拜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佑元年(904年),唐昭宗被弒殺後,蔣玄暉假傳遺詔擁立。在位3年後被廢,次年被鴆殺,葬於溫陵,年僅17歲。 後唐明宗李嗣源追謚其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廟號景宗未被採用,故後世稱其唐哀帝或唐昭宣帝。葬於溫陵(山東省定陶縣)

大唐帝國實際在位皇帝21位,還有兩位沒有繼承皇位但是死後以皇帝禮下葬:


1、唐義宗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李弘於永徽三年(652年)出生於皇宮,永徽六年(655年)進封代王,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高宗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謚號「孝敬」,以天子禮儀葬於唐恭陵。神龍初年(705年),唐中宗李顯為孝敬皇帝上廟號為唐義宗。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舊禮撤銷義宗廟號,復用孝敬皇帝謚號祭祀。


2、唐讓帝

李憲(唐睿宗李旦長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被封為寧王,讓皇位於玄宗。病故後追封為「讓皇帝」,依帝陵制葬於蒲城的惠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佩主人 的精彩文章:

見證歷史的刀劍

TAG:留佩主人 |